阮姓的淵源

阮姓的淵源

姓氏:阮

姓氏起源:以國為氏,是皋陶氏之後。商代有阮國,是商的諸侯國,在今甘肅省涇川縣境內。商末,西岐諸侯王姬昌滅阮國,原阮國王族相約以國名為姓,成為阮姓。後來,阮姓族人為避仇殺,分散到了各地 。

郡望:太原郡:戰國時秦國初置,治所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堂號:“竹林堂”:三國時候,阮籍為竹林七賢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

遷徙分佈:主要分佈在山西省太原一帶。

阮姓,系自偃姓,始祖出自上古時期的羲皇少子,名夫,號瑜伯,黃帝賜其阮姓。也就是說阮姓人原本姓偃,後來因為幫助黃帝,有戰功,黃帝賜其阮姓。這時候,應該是有一部分人姓偃,一部分人阮。據《南史》記載,東晉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

瑜伯原居陳州(宛丘),後因佐皇帝有功,封食邑崑崙大夏之西。瑜伯醫術高明,割皮療肌,手到病除,是中華醫學解剖學的鼻祖。

皋陶是阮姓。瑜伯第四十代裔孫阮皋陶,帝舜時代任大理官,封隴西皋地,故城在今甘肅涇川東南。舜命其制定五刑律法,為中華法治文化先驅。

至商代阮髡,有功於商,受封諸侯國,因不忘世襲阮姓,在涇渭建立阮國。

周文王晚年做了一系列伐商的戰略準備,周圍許多封國被他或攻滅或收並,唯有西北邊的密須國(子爵,商侯國)不服,密須國在今甘肅靈臺縣。

有記載說,初,西伯(周文王)問太公:“敦可伐?”太公曰:“密須”。(今靈臺縣有陰密,故即殷之密須國,今本縣東南隅亦密須地)管叔曰:“其君疆(強),明伐之不可!”太公曰:“先王伐逆不伐順,伐險不伐易”。遂自阮(國)徂共(阮之邑,今水泉寺共池)。而及密須,人自縛其君來歸。” 密須國人違抗大國的命令,帶兵去打阮國(今甘肅涇川東北)。打到共(今涇川縣城北水泉寺, 漢安定縣故址)的地方,周文王立刻大發威力,惱將起來,便帶兵去阻住密須國的兵隊,不久滅了密須國。

商末,周武王伐商。阮僖上書諫,武王不聽,遂棄國而居。密須國忠於商王,與周對抗,被文王滅了。阮國無力直接對抗周國,被迫棄國而居。

阮國被周吞併後,阮僖之子阮誾被武王祿為大夫,仍封邑於阮,子孫以國為姓。阮僖傳下第十五代孫阮肥子,後從西北涇川遷徙河南陳留尉氏縣隱逸。東周至春秋戰國時期,阮肥子裔孫500餘年不參政,阮氏在陳留髮展壯大,成了聲名顯赫的望族,後定郡望為陳留郡。

阮國確切的標誌性遺址是涇川縣阮陵,阮陵即阮姓人氏之祖陵,在今城關中學和背靠的山上,該山又名兼山。

阮姓開始往中原遷徙時,大家約定為了紀念阮國,全部姓阮,到達今河南的陳留一帶時開始定居下來。阮姓在陳留一帶生息繁衍,逐漸成為當地非常有名望的家族。後來,其他地方的阮姓大多是從陳留遷移出去的”。阮姓人後來主要遷徙到河南、安徽、江蘇、廣東,廣西,越南。

越南姓氏大多來自中國。越南幾個王朝的開國國王本人或其始祖全為華裔,例如阮朝的阮福映(閩人)等等。據阮氏家譜中的雜記記載,越南的阮氏與紹興的阮氏是同宗。南宋時,阮姓一支南渡,一支逃難到越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