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產品都可做社群營銷?你已進入誤區!來了解3種社群變現模式

大家好,我是助理小A,今天給大家講講風口上的社群。

今天的商業正從物以類聚走向人以群分,如何讓小而美的圈子和自己的個性化產品對接,這種想法構成了社群經濟發展的內動力。

我們已經明顯可以感受到,藉助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社群成為企業與用戶連接的最短路徑和最經濟的手段之一。社群首先是一群志同道合的聚集,同時也是連接信息、服務、內容和商品的載體。對於大多企業而言,建立一個社群或許並不難,最大的痛點往往就是在於如何把社群運營與產品連接起來。

任何產品都可做社群營銷?你已進入誤區!來了解3種社群變現模式

說到社群變現,我認為有3種形式,

最簡單的一種方式,就是主動建群,積極賣貨。

如果你認為你的產品適合社群運營,那麼就可以匯聚可能購買產品的人進行社群運營,讓大家在社群裡感覺舒服的時候,巧妙的植入推廣。

現在網上很多人都是衝動消費,如果你的社群服務讓別人感動了3次,卻依然沒有推出讓他消費的產品,後面就很難再有機會了,因為社群並不能長期保持活躍度,在大家熱情度高的時期推出可以變現的產品,反而可以讓大家擁有共同的話題,延長社群的生命力。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會以為只要我為社群成員努力付出,他們自然會成為用戶。這是妄想,銷售需要人積極進行導購才能提高轉化率。

這種模式也有兩種路徑去達到。

1、先圈地,再推產品

這種路徑社群運營就是先把規模做大,50個群不行就500個,500個不行就1000個。有的社群號稱在每個城市都建立一個分群,全國有300個城市,感覺聲勢浩大。

這一條路最大的風險在哪裡?他要求社群的能量要非常高,大家對你的愛可以保持的比較長久,這樣你才有可能及時推出付費產品轉化。

微信文章3個月後遇到打開瓶率瓶頸,社群3個月後遇到沉寂瓶頸......從沒有一個解決方案可以完全解決新鮮感消退問題,所以不要寄希望於不斷推陳出新的運營,而是提前設計好回報策略。

所以我們把粉絲聲明週期定義為3個月,我們需要在3個月內把吸引到的人變成用戶,通過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吸引他們持續關注,最終變成終身用戶——這才是商業運營要走的路。

既然這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考慮第二條路呢?

任何產品都可做社群營銷?你已進入誤區!來了解3種社群變現模式

2、先做產品,再做運營

通過產品慢慢找到喜歡這個產品的人,然後把他們聚攏到一起,慢慢的形成共同喜歡的氛圍,逐步擴大社群圈子的影響力,不斷去佔領更大市場份額,衍生更多商業模式。

我認為兩種途徑都可以成功,但更傾向於圍繞產品和服務來吸引用戶構建社群,大多數生命週期長的社群都會用不斷重複或追加購買的產品或服務延長社群的生命週期,培養穩定的消費習慣。

營銷時代:受眾——用戶——粉絲

移動時代:受眾——用戶——粉絲——社群

小米手機早起的運營過程,看看從潛在受眾到社群用戶角色轉變。

受眾:聽說小米手機,可能來自網絡消息、新聞報道、朋友口碑。

用戶:使用小米手機,經過各種信息轟炸抱著試試的態度使用該手機。

粉絲:熱愛小米手機,手機的體驗讓自己很滿意,成為一名小米發燒友,俗稱:米粉

社群:參與小米手機,為了讓小米手機變得更好,樂此不彼的在“米粉群”、論壇、線下活動與來自不同地域的“米粉”討論各種提升產品體驗的建議和想法。

這裡更重要的一點,小米把忠實用戶培養成了“一年換一部手機,換就換小米最新款手機”的用戶,這樣的用戶才有足夠的話題和小米用戶交流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和經驗,這樣才能讓社群持續性充滿運營需要的話題。

如果僅僅是一個“對手機科技感興趣”的社群,沒有共同的消費行為,小米社群還能持久嗎?

傳播受眾——體驗用戶——忠實粉絲——鐵桿粉絲,用戶貫穿整個社群經濟鏈條,也許才是社群經濟的基礎。

任何產品都可做社群營銷?你已進入誤區!來了解3種社群變現模式

社群變現的第二種模式就是打入社群,擇機推廣。

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建社群,你完全可以自己不建社群,但你可以積極打入高活躍度的、和你的產品目標人群高度重疊的社群裡去推廣你的產品,這就叫打入策略。

我們在培訓的時候,遇到一個客戶,他是養雞的,他問能否圍繞雞做一個美食群。我的看法是圍繞雞怎麼吃做一個社群難度挺大的,畢竟愛吃的人是什麼都愛吃,即便做了一個美食群,也不可能天天你去談如何吃雞,一定是什麼持的都聊。

所以他的策略不是自己花費精力其建設群,而是應該把自己定義為一個養雞和吃雞的專家,培養這方面的專業能力,然後通過關係網主動打入高端美食家聚集的人群,在社群裡刷存在感,成為他們的好友,然後逐步讓他們有機會品嚐他養的雞,認可雞的口感和特色,自發成為產品口碑代言人。這樣他就可以用很小的成本啟動社群運營,又不需要付出大量的經歷維護社群。

社群變現的第三種模式就是社群代言,強勢推廣。

社群能量也是分等級的,真正有能量的社群其實就是明星粉絲群。明星粉絲群早就實現了專業化和商業化運營,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大部分人為何要自己去運營社群,而不是直接購買明星的影響力,藉助明星粉絲的力量實現商業轉化?——原因是支付不起明星的代言費。

像小米手機,最早把自己定位為互聯網手機,依靠草根發燒友和網絡口碑形成的爆款,但小米手機銷量越來越大以後,就不得不構建傳統渠道,和京東開展線上合作,在線上建設專賣店,更重要的是也請一些主流明星代言,顯然在這樣一點上小米手機下手慢一步,時常非常火的明星被藍綠手機拿下,小米手機在市場上落後了。

明星代言費高,但隨著一些人的社群規模做到了一定程度,人群粘性強,請明星代言的價格很多企業可以接受。

不同的企業階段,不同階段的企業產品,應該思考選擇哪種模式發展更合適就好。如要賣電飯煲,應該優先考慮整合優質渠道,而不是打入社群或者自建社群去賣產品,這顯然性價比更低。

任何產品都可做社群營銷?你已進入誤區!來了解3種社群變現模式

總結,第一種,自建設群,這種方式非常慢,不適合大部分企業,運營成本和難度高,都需要專業團隊專職運營,投入大。這種模式做社群,更適合吸引有能量的人形成圈子,然後一起去賺錢,並不是直接在社群裡面賺大錢。

第二種,打入社群。這種方式很適合初創企業或個人創業者,打入別人的社群擇機表現,增加印象分,然後在合適時機植入廣告,帶動推廣,逐步完成用戶發掘,完成私下連接。

第三種,代言社群。社群不是有靈魂人物嗎?請他代言,很快就能收穫一批代言人的粉絲,但這需要更大的投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