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取決於父母的情緒

其實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控制不住情緒的自己,而是控制不住情緒的父母。

在公共場所,我們經常能夠遇到孩子情緒爆發的場景,看著他們,一秒前從天使,變成了憤怒的小怪獸,原本爸爸媽媽工作壓力就很大,工作和生活中也有種種不順心的地方,看著自己家的小怪獸,更加容易瞬間就失去耐心,進而情緒失控,好吧,你發脾氣,我也發脾氣,就這樣,很多父母會忍不住釋放出自己情緒的大怪獸。從而採取了以怒制怒的這種溝通方式,壓制孩子激動的情緒。

一般情況下,面對孩子的情緒爆發,父母通常會出現四種,比較常見的類型是哪四種,哪四種呢?

孩子的情緒,取決於父母的情緒

第一種是壓制型父母。

認為孩子的哭鬧,是無理取鬧的行為,為了能夠讓孩子儘快的結束哭鬧,喜歡用以怒制怒的方式來壓制孩子的負面情緒,就是我們上面案例當中提到的。甚至有的會大打出手,強壓孩子服從。那這樣做,孩子可能會暫時被壓制了,但孩子並不會改正。下次還會重振旗鼓,再次捲土重來的。所以壓制型的父母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的情緒,取決於父母的情緒

第二種是滿足型父母。

這類父母非常在意孩子的情緒,不願意孩子不高興,看到孩子一哭就很心疼,想方設法的去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那就是為了儘快的讓孩子高興起來,這樣會讓孩子越來越難哄,並且很難有規則意識。

第三種呢,是忽視型父母。

孩子的情緒,取決於父母的情緒

那就是完全不在意孩子的情緒狀況,採取視而不見冷落孩子的方式,讓孩子自行處理自己的情緒,這樣的孩子往往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認為父母不重視自己的感受。

第四種,是溝通型父母。

孩子的情緒,取決於父母的情緒

@育兒媽媽頻道@科學育兒

這類父母,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去看問題,理解孩子,此刻情緒激動,懂得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調整時間,來幫助孩子儘快的平復心情,然後再和孩子溝通解決問題,最後讓孩子自願的去執行,她想到了解決方案。

這種溝通方式可能一開始會很慢,但慢慢的孩子,就能夠學會情緒管理了。

以上這四種類型父母的做法,細心的家長,其實不難發現這麼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前面三個類型的壓制型,滿足型,忽視型的父母都是在通過一個快速的處理方式,想要獲得一個及時的或者是短期的比較好的效果。

比如說控制型父母的以怒制怒,滿足型父母的你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忽視型父母的完全視而不見,你自己搞。

那麼這就要求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需要做到延遲滿足。放棄傳統的懲罰,驕縱和忽視的管教方式所帶來的短期效果,那通過正面管教當中倡導的,有耐心的溝通,引導,陪伴,鼓勵這樣的方式來獲得長期效果,並帶來最後更大的快樂。

所以,當我們的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和行為時,我們家長要清楚地意識到,這種負面情緒和行為的出現,是一次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情商管理能力的絕佳的好機會,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幫助孩子提高他對情緒的認識,未來再出現這樣類似的情況時,孩子就會處理,就有經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