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開機十週年,到底憑啥穩坐內地宮鬥第一劇的寶座?

十年前,橫空出世的《甄嬛傳》劃破內地劇場的星空,從情節主題上為觀眾真實的呈現了何為“宮鬥”。十年後,《甄嬛傳》熱度不減,經過歲月的洗禮愈發經典,即便引發了一陣宮鬥熱潮,依舊能在浩如煙海的作品中脫穎而出,時至今日再提國產宮鬥劇,《甄嬛傳》仍榜上有名,可見其經典。


《甄嬛傳》開機十週年,到底憑啥穩坐內地宮鬥第一劇的寶座?

演員陶昕然在微博放出《甄嬛傳》拍攝現場的照片,慶祝這部改變她藝術人生的電視劇開機十週年,也引發了觀眾對經典的懷念。如今的《甄嬛傳》在網友心中不僅僅是宮鬥劇的標杆,更多出現在鬼畜素材和表情包裡,活躍在生活中,它到底做對了什麼不僅能成為一代人的宮鬥回憶,還能歷久彌新、保持熱度的呢?


《甄嬛傳》開機十週年,到底憑啥穩坐內地宮鬥第一劇的寶座?

01 生對了時代:突破腦殘偶像清宮劇的包圍,用腦子呈現“宮鬥”


《甄嬛傳》2010年9月開機,2011年11月在衛視開播,第一輪的收視率如導演的預料慘的一批,被同期於正打造的系列劇按在地上摩擦。當年飽和度過高的阿寶色和東拼西湊的劇情在電視市場上相當吃香,雖爭議不斷,但熱度不減。


《甄嬛傳》開機十週年,到底憑啥穩坐內地宮鬥第一劇的寶座?

《甄嬛傳》就是在這些腦殘清宮劇的重重包圍下艱難求生。拍攝期間導演鄭曉龍和陳建斌看著隔壁投資多過自己幾倍的《新還珠格格》望洋興嘆,擔憂著自己的命運。


《甄嬛傳》開機十週年,到底憑啥穩坐內地宮鬥第一劇的寶座?

成功的關鍵就是真正的將視角集中在“宮鬥”二字。與其他打著宮鬥劇實際是古裝瑪麗蘇腦殘劇不同,《甄嬛傳》的詭計是紮實的、陰險的、令人難以察覺的,直至如今有些陰謀還沒有被完全看透。尊重觀眾的智商,用心做“宮鬥”,甄嬛的每一次防守與出擊,都能通過故事線找到其中邏輯,不顯突兀,詭計陰謀自然流暢。


《甄嬛傳》開機十週年,到底憑啥穩坐內地宮鬥第一劇的寶座?

02 找對了演員:實力派齊聚,演活了有血有肉的人物


劇情高能燒腦,正反人物也得飽滿,我們在前期瞧著皇后偽善、看著華妃御下的狠厲,和甄嬛一樣感受著陌生後宮背後的重重艱險;每一次危難、每一次危局都如同升級打怪,從菜鳥到新手,身邊的力量一點點分化,理解著皇上舍棄親生孩子也要維護華妃的無奈,深宮拜高踩低的背後隱藏的利益流動。


《甄嬛傳》開機十週年,到底憑啥穩坐內地宮鬥第一劇的寶座?

《甄嬛傳》的成功就是塑造一群有血有肉、立體全面的群像,華妃雖狠辣卻對皇帝愛的痴迷,皇后佛口蛇心的面容下包裹著喪子之痛,而其中最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就是安陵容,作為《甄嬛傳》最具人物弧線的角色。


《甄嬛傳》開機十週年,到底憑啥穩坐內地宮鬥第一劇的寶座?

安陵容從不諳世事的縣丞之女到逐漸認清後宮的迷茫無措,再到對甄嬛陣營的背信棄義,“小家子氣”的安陵容被時局裹挾著沉淪,她的黑化徹底自然,她惡毒至極卻不忍加註其身,說到底,安陵容才是最接近現實的角色,出身一般,常懷嫉妒,被迫裹挾又註定沉淪,她沒得選,我們也沒得選。


《甄嬛傳》開機十週年,到底憑啥穩坐內地宮鬥第一劇的寶座?

《甄嬛傳》的女性群像生動真實,離不開演員的成功塑造,這10年間《甄嬛傳》如同一座寶庫為娛樂圈輸送大量人才。因華妃一炮而紅的蔣欣爆紅後不忘初心,依舊選好戲演好戲,《歡樂頌》《華胥引》《花千骨》各種類型皆完美把握;蔡少芬也憑此劇打破內地觀眾對她的刻板印象,藍盈瑩、譚松韻、唐藝昕、毛曉彤也從《甄嬛傳》開始展開自己的藝術事業。


《甄嬛傳》開機十週年,到底憑啥穩坐內地宮鬥第一劇的寶座?

03 用對了心:用製作藝術品的耐心,來打破傳世經典


近幾年,關於劇集製作週期、精良與否的討論,直接倒逼影視產業對工業化、模式化劇集生產的控制,但在10年前,同類型的粗製濫造劇集遍地都是,以於正為代表的影視模式尤為突出,“打提前量”創下的收視紅利讓大家認識到,速度與時機也是電視劇製作成功與否的關鍵。


《甄嬛傳》開機十週年,到底憑啥穩坐內地宮鬥第一劇的寶座?

結果可想而知,這部古裝版的“流星花園”雖然大熱,讓楊冪馮紹峰翻紅,也在第一輪開播中贏了《步步驚心》一盤,只是口碑與質量,高下立見。


《甄嬛傳》開機十週年,到底憑啥穩坐內地宮鬥第一劇的寶座?

可就是這樣的粗製濫造,卻能引發大批輿論關注,那些把電視劇當成工業作品、沒有靈魂的出品人賺的盆滿缽滿,讓“唯熱度論”在娛樂圈肆意橫行,在這種背景下,能拿出5個月132天來拍攝一部電視劇,已經算難能可貴了。


《甄嬛傳》開機十週年,到底憑啥穩坐內地宮鬥第一劇的寶座?

除了對作品的用心,《甄嬛傳》的道具背景尊重史實,儘量還原歷史實物,嬪妃宮女也要經過禮儀培訓,一招一式都力求真實。


《甄嬛傳》開機十週年,到底憑啥穩坐內地宮鬥第一劇的寶座?

一轉眼,《甄嬛傳》已經過去10年。10年間宮鬥劇層出不窮,製作精良者有之、燒腦解氣的有之,可再找不到當時的感受,相比《延禧攻略》的爽、《如懿傳》的虐,《甄嬛傳》更多的是在反應皇權下女性的鬥爭,為愛而死、因愛復生卻沒因愛沉淪,甄嬛最終沒有脫離現實、沒有逃離家族的束縛,越如此越真實。


《甄嬛傳》開機十週年,到底憑啥穩坐內地宮鬥第一劇的寶座?

或許我們愛看《甄嬛傳》就是在看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投射,不管你是幸運如甄嬛、還是典雅如眉莊,亦或是如陵容般漂泊,最終都難逃生活這個“老婦”的算計,在一場又一場的磨難中被迫成長,不管結局如何都難免意難平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