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每個時代、每個領域

都有自己的

“王”


喜馬拉雅山脈

就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

山界之王


它不僅擁有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雪峰群

(請橫屏觀看,喜馬拉雅山脈;攝影師@天書&標註@老J)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還擁有

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峽谷群

(請橫屏觀看,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攝影師@小風)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更在冰雪之下、峽谷之中

孕育著難以計數的生物物種

堪稱生命的樂土

(珠峰東坡嘎瑪溝高山植被帶;攝影師@南卡)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是誰創造了喜馬拉雅?

它又憑什麼成為山界之王?


01

王的誕生


數十億年來

地表岩石圈板塊

分分合合、聚散不斷

而它們每一次匯聚

在陸地上都伴隨著線狀山脈的相對隆升

於是

一代又一代的山脈拔地而起

各領風騷數千萬年


而最近的2億年來

地球上規模最宏大的板塊匯聚

當屬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

全球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即由此而來

(2億年來的地球板塊運動,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初始碰撞時間目前仍存爭議,主要限定在6500-5500萬年前;動畫製作@陳隨/星球研究所)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短兵相接之處

岩層褶皺、斷裂、堆疊不斷

水平方向上大量縮短

垂直方向上劇烈增厚

世界上最高、最年輕的山脈應運而生

這便是喜馬拉雅山脈

(請橫屏觀看,喜馬拉雅山脈地形圖;製圖@陳景逸&陳隨/星球研究所)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至今

山脈主脊平均海拔超過6000m

全球14座8000m級獨立山峰中的10座位列於此

169座7000m級獨立山峰中的83座

同樣被其收入囊中

讓其他一眾山脈望塵莫及

(請橫屏觀看,7000m以上獨立山峰歸屬;製圖@陳景逸&陳隨/星球研究所)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其中

即將迎來新高度的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瑪峰

如同“王的代言人”

格外引人矚目

(珠峰,全新的測量或將刷新其高度;攝影師@小風)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其周圍還環繞著

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

(下圖左側山峰為洛子峰,右側為珠峰;攝影師@楊建)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世界第五高峰

馬卡魯峰

(馬卡魯峰;攝影師@陸雨春)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以及世界第六高峰

卓奧友峰

(卓奧友峰;攝影師@小風)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它們共同組成了世界最高山峰群

可謂群星閃耀

(珠峰及周圍群峰;攝影師@行影不離)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珠峰

以東、以西120-125km處

世界第三高峰

海拔8586m的干城章嘉峰

(干城章嘉峰,是世界上位置最靠東的8000m級山峰;攝影師@行影不離)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和世界第十四高峰

海拔8027m的希夏邦馬峰

比肩而立

(希夏邦馬峰;攝影師@小風)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希夏邦馬峰以西

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魯峰

(馬納斯魯峰;攝影師@天書)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世界第十高峰安納普爾納峰

(安納普爾納I峰;攝影師@天書)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以及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

在230km範圍內

依次排列

(道拉吉里峰東北坡面,G219國道老仲巴縣城視角;攝影師@天書)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這9座8000m級獨立山峰都集中於主脊中段

餘下的一座是第九高峰

南迦·帕爾巴特峰

它海拔8125m

地處喜馬拉雅山脈的最西端

屬巴控克什米爾

(南迦帕爾巴特峰;攝影師@天書)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8000m以下

如7952m的格重康峰

(格重康峰,最高的7000m級山峰;攝影師@陸雨春)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7782m的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攝影師@小風)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7538m的庫拉崗日

(庫拉崗日及卡若疆峰;攝影師@小風)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7756m的卡美特峰

都風姿綽約

(卡美特峰;攝影師@天書)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此外

還有為數眾多的6000m級高峰

它們許多甚至沒有名字

但若放到其他任何地方

都足以讓人頂禮膜拜

(阿瑪達布拉姆峰,6814m;攝影師@天書)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可以說

從此一代新人勝舊人

山界誕生了全新的王


又無時無刻

不在展露自己的威嚴


02

王的威嚴


這威嚴源於其無可匹敵的

絕對高度


垂直方向上

山地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逐漸降低

至4500-5000m以上

年均溫度已降至0°C以下

珠峰峰頂甚至會出現-50°C以下的極限溫度


於是

無數極高山上

冰雪經年不化,累積形成冰川

從而孕育出令人矚目的低緯度冰川群

(從太空拍攝的不丹與中國邊界處冰川群;圖片源自@NASA)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它們就如同

“王的皇冠”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珠穆朗卓峰;攝影師@李健)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因為那裡

不僅溫度極低

氧氣也十分稀薄

似乎要將一切生命體都攔截在外

(大氣氧分壓隨高度變化示意;製圖@陳隨/星球研究所)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而冰川本身更是危險重重

一個冷酷的生命禁區

就此誕生


水平方向上

連綿高聳的山脈

彷彿N倍升級的“絕境長城”

天然地阻隔著南北生命的往來

只允許極少數候鳥飛越

(喜馬拉雅冬季候鳥飛躍;攝影師@胡澍)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不止於此

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還使南北兩翼的環境都大相徑庭


每年夏天

從印度洋裹挾大量水汽的

南亞季風都呼嘯北上

但平均海拔超過6000m的喜馬拉雅山脈主脊

水汽分子難以逾越的屏障

隨著氣流被迫抬升

它們終將遇冷凝結形成降水

大量降落在喜馬拉雅山脈南翼

(喜馬拉雅山地降水形成示意;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當氣流好不容易越過主脊來到北翼時

水汽已然所剩無幾

降水量也大幅度下降

彷彿一線便劃分出

一干一溼兩個世界

(喜馬拉雅山脈7月降水量分佈示意;製圖@陳景逸&陳隨/星球研究所)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受此影響

喜馬拉雅山脈南翼可孕育出

茂密的森林

(喜馬拉雅山脈南翼森林繁茂,遠處山峰為魚尾峰;圖片源自@視覺中國)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北坡山地

多以草原、草甸覆蓋地表

(納木那尼峰北坡草原;攝影師@孫巖)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其中

喜馬拉雅中段主脊海拔最高

屏障作用最為明顯

連冰川的類型都受此影響


其南坡

固體降水多、雪線低

主要發育海洋型冰川

冰川運動迅速、多冰磧、多裂縫

(珠峰南坡昆布冰川;攝影師@劉磊)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北坡補給較少

則發育亞大陸型冰川

冰川運動速度相對較緩

卻更為純淨

(喜馬拉雅北坡冰川;攝影師@李珩)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冬季

屏障的作用同樣存在


此時

盛行於中緯度的西風南移

受青藏高原阻擋被迫分流

其中一支繞行喜馬拉雅南翼

(青藏高原冬季西風分流示意;製圖@陳景逸&陳隨/星球研究所)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降水被截留在

喜馬拉雅山脈西南一側

靠北的青藏高原一側同樣降水稀少

(喜馬拉雅山脈1月降水量分佈示意;製圖@陳景逸&陳隨/星球研究所)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無論夏、冬

喜馬拉雅山脈的屏障作用

都在不同地方以不同方式上演

如同一道巨型封鎖線

彰顯著王的威嚴與決絕

(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北環境對比;圖片源自@NASA)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值得注意的是

印度板塊還在持續向北推移

山體岩層還將繼續縮短

問題也隨之而來

喜馬拉雅山脈是否會持續長高?

持續長高的山脈是否會越發冷酷?


不可否認

喜馬拉雅山脈還有繼續長高的可能

但這種增長不是無限制的

因為

最厲害的王也有敵人

它們將從各個角度出發

攻擊王的身體、改變王的模樣


03

王的敵人


對於喜馬拉雅這樣海拔高度的山脈而言

陽光、風、冰川、流水、生物等

一切與之相接觸的外力

都是它的敵人

它們總是在持續不斷地風化剝蝕山體


數千萬年來

喜馬拉雅山區岩層

持續抬升約20-25km

其中

至少有厚達12km的岩層被剝蝕移除

正是有了外力的對抗

王的身體才沒有增長到更加可怕的高度

(山地隆升及剝蝕示意,該圖僅為簡化模型,未加入地層變形效果;製圖@鄭伯容&雲舞空城/星球研究所)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但是

外力對山體的破壞並不均衡

冰川與河流的剝蝕力量遠超其他

它們將進一步重塑王的模樣


高山之上

流動的冰川是絕對的主力

它們

或覆于山頂

(島峰冰川;攝影師@曲子華)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或在山間蜿蜒

往往開山劈石

無往不利

(下巴倫冰川與上朗冰川匯合;攝影師@陳劍峰)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留下的

尖峰

更像是在彰顯自身的戰力

(瑪納卓峰;攝影師@南卡)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冰川之下

流水開始接力

尤其是喜馬拉雅山脈南翼

地勢陡、降水多

流水的破壞力更是發揮到極致

山間大小溝谷就是證據

(喜馬拉雅東段南坡溝谷;圖片源自@NASA)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雅魯藏布江更是典型

喜馬拉雅山脈東段與東念青唐古拉山

形成開口向南的喇叭口

使得暖溼氣流匯聚、降水陡增

大大增加了河流的溯源侵蝕能力


隨著時間流逝

喇叭口中的布拉馬普特拉河切穿山體

不僅塑造了世界上最深的峽谷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更襲奪雅魯藏布江為其源頭

躋身世界級大河行列

(請橫屏觀看,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攝影師@仇夢晗)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許多原本限於喜馬拉雅南翼的河流

在大量降水的助力下

也紛紛效仿

竭力切穿山脈


再加上那些形成早於山脈隆升的河流

隨著山體隆升不斷下切

形成深切河谷

最終

數十條河流都在南北方向上

貫穿了喜馬拉雅主脊線

(喜馬拉雅山脈水系分佈示意;製圖@陳景逸&陳隨/星球研究所)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包括在西端

劃分喜馬拉雅山與喀喇崑崙山的

印度河

(印度河,其上源頭為森格藏布,也稱獅泉河;圖片源自@視覺中國)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以及

將喜馬拉雅山脈

劃分為東、中、西三段的

亞東河

(亞東河,也稱康布麻曲、春丕河;攝影師@謝洪)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馬甲藏布

(馬甲藏布,也稱孔雀河;攝影師@向文軍)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此外

東段的

西霞巴曲、娘曲、洛扎曲

中段的

朋曲、麻章藏布、吉隆藏布

西段的

朗欽藏布、甲扎崗噶河等諸多河谷

都是切割深度超過2000-3000m的深切峽谷

(波曲,上游即麻章藏布;攝影師@楊建)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由此

喜馬拉雅山脈

不僅擁有地球上最為深切的峽谷群

更為水汽北上提供了通道


再加上更多中等切割的大小溝谷

大大增加了環境的複雜程度

反而在一高一低之間

塑造了王的懷抱

使其成為生命的樂園


04

王的懷抱


整體而言

喜馬拉雅山脈南翼

緯度低、基帶海拔低

加上南亞暖溼氣流的滋潤

從而孕育出

從低山熱帶季風雨林到高山冰雪帶在內的

完整的熱帶季風山地垂直自然帶

幾乎集中了從熱帶叢林到極地的

世界氣候全貌

(喜馬拉雅南翼垂直自然分佈示意;喜馬拉雅南翼有8個自然帶,北翼因為基帶海拔高,只有4個自然帶;製圖@陳隨/星球研究所)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山間滿布的溝谷

則讓這種垂直分異

不僅出現在山脈整體的坡面上

也出現在具體的每一條溝谷中

它們未必全都完整

但絕對繁茂多樣


以吉隆溝為例

從溝谷到山頂

就擁有7個垂直自然帶

(吉隆溝;攝影師@馬春林)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不同海拔的植被分佈

也給不同種類的動物提供了

與之相適應的環境


以貓科動物為例

從低海拔的

紋貓、雲豹、印度花豹、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動物在一定範圍內存在遷徙,其棲息地也時有交錯;攝影師@商睿)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到中山地帶的

叢林貓、金貓、豹貓、金錢豹

(豹貓;攝影師@彭建生)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到亞高山、高山地帶的

猞猁、兔猻、雪豹

都在不同的海拔各得其所

堪稱“貓科動物博物館”

(猞猁;攝影師@彭建生)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不止於此

縱橫交錯的溝谷

也成為了動植物們擴散的

“生態廊道”

既能獨自演化、又能彼此交流

尤以貫穿南北的溝谷

可以連通不同的區系而成為關鍵一環


從而使喜馬拉雅山區

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

不僅物種總量龐大

還有眾多特有種

(請橫屏觀看,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熱點地區既意味當地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意味該地原始植被大量喪失,環境受到嚴重威脅;製圖@陳景逸&陳隨/星球研究所)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其中

高等植物估計超過10000種

特有種數量近1/3


因開花植物難以計數

如薔薇科、蘭科、菊科、豆科

杜鵑、罌粟、龍膽、銀蓮、鳶尾、紫堇

報春花、虎耳草、火絨草等等

遍佈喜馬拉雅山區

而被世人稱為

“世界園藝的最大寶庫”

(左列分佈為多刺綠絨蒿、塔黃、康順綠絨蒿,攝影師@Kalavinka;右列分佈為雲狀雪兔子、擬耬鬥菜、喜馬拉雅巖梅[黃花型],攝影師@彭建生)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動物種類同樣豐富

有記載的哺乳動物達300多種

鳥類接近1000種

爬行動物達175種

兩棲動物達105種

(喜馬拉雅長尾葉猴;攝影師@劉璐)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特殊環境

也孕育了特殊的文明

而一條條或深切或寬闊的溝谷

就是文明的家園


在北翼西藏境內

雅魯藏布江

及其支流年楚河、雅礱河等谷地

是藏族文化的發祥地


雅礱河谷澤當鎮東郊的一座小山頂上

至今屹立著

西藏曆史上的第一座王宮

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攝影師@吳燕平)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朗欽藏布貫穿的

札達盆地

則孕育了象雄文明古格文明

(穹窿銀城,為古象雄王國都城;攝影師@丁俊豪)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在南翼的千溝萬壑中

則生活者著珞巴族、門巴族、藏族

雅魯藏布人、米佐人、舍爾巴人、利米人

塔魯人、裡普查人、夏爾巴人

登白人、拉達克人等

數十個人類族群

(盛裝打扮的藏族人;攝影師@溫佐沛)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其中一支散居在

尼泊爾、中國、印度和不丹邊境的

夏爾巴人

近年來因為在登山運動中的特殊表現

而被外界所熟知

(夏爾巴高山向導攀登珠峰;攝影師@高承)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這些人類族群

在今天又分別屬於中國、巴基斯坦

印度、尼泊爾、不丹5個國家


尼泊爾不丹

幾乎全境位於喜馬拉雅山區

是名副其實的山地王國

它們主要的城市

包括首都

都分佈在山間的溝谷及盆地中

(群山環繞的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攝影師@陳劍峰)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不同族群

又發展出不同的宗教文化

包括佛教、本教、印度教、耆那教

以及由佛教和本教融合而成的藏傳佛教

但無一例外

都對雪山充滿了信仰

(岡仁波齊峰,並非屬於喜馬拉雅山脈,卻是喜馬拉雅山脈兩側起源的宗教共同認定的神山;攝影師@向文軍)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那些貫穿主脊線的溝谷

也就成了南北交流的通道

早在公元7世紀

吉隆河谷

就是尼泊爾通往吐蕃的官道

尼泊爾赤尊公主從這裡嫁入吐蕃

大唐使者也曾經此出訪印度

(吉隆溝,攝影師@山風)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如今

吉隆河谷

以及其他主要河谷

同樣是南北往來的交通要道

(中尼友誼大橋,跨越河流為麻章藏布;攝影師@胡澍)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05

朝聖之地


時至今日

對雪山充滿“信仰”的人民

不只山脈兩側的居民

而是來自全世界


包括追求極致風光的

攝影師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攝影師拍攝洛子峰日出;攝影師@宗京寧)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包括擁有探險精神的

探險者、攀登者

(珠峰攀登;攝影師@韓子君)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也包括為探尋有關這條山脈

從何而來

又將往何處去的

科學家

(攝影師@王強/中科院植物所)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他們不僅登頂雪山之巔

也會蒞臨峽谷之淵

只為更好地見證

“山界之王”的偉大

可謂

(出自毛澤東《沁園春·雪》)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喜馬拉雅山脈全圖;製圖@鄭伯容&陳景逸/星球研究所)


偉大的山界之王——喜馬拉雅山脈


本文創作團隊

撰文 | 風子

圖片 | 風沉鬱 餘寬 謝禹涵

地圖 | 陳景逸

設計 | 鄭伯容 陳隨

審校 | 雲舞空城 陳志浩

封面圖片攝影師@小風


參考文獻:

[1]張立漢主編. 中國山河全書 [M]. 青島:青島出版社, 2005.06.

[2]王成善. 特提斯喜馬拉雅沉積地質與大陸古海洋學[M]. 地質出版社, 2005.

[3]許志琴等. 青藏高原大陸動力學研究若干進展[J]. 中國地質,2016,43(01):1-42.

[4]田立德,姚檀棟,餘武生,章新平,蒲健辰. 青藏高原水汽輸送與冰芯中穩定同位素記錄[J]. 第四紀研究, 2006, 26(2): 145-152.

[5]謝自楚,劉潮海主編. 冰川學導論[M]. 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2010.07.

[6]胡一鳴,梁健超,金崑,丁志鋒,周智鑫,胡慧建,蔣志剛. 喜馬拉雅山哺乳動物物種多樣性垂直分佈格局[J]. 生物多樣性,2018,26(02):191-201.

[7]王二七等. 在構造和氣候因素制約下的雅魯藏布江的演化[J]. 第四紀研究,2002(04):365-373.

[8]劉秧. 喜馬拉雅區域“通道”的文化內涵及現實意義——以吉隆河谷為例[J].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6(01):153-159.

[9]胡一鳴等. 西藏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哺乳動物區系及其垂直變化[J]. 獸類學報,2014,34(01):28-37.

[10]冀琴. 1990-2015年喜馬拉雅山冰川變化及其對氣候波動的響應[D].蘭州大學,2018.

[11](美)尼柯爾森著. 喜馬拉雅山[M].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3.04.

[12]https://editors.eol.org/eoearth/wiki/Biological_diversity_in_the_Himalayas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