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威鎮壓小國百年,大漢伏波將軍平叛,立下“銅柱折,交趾滅”

大漢名將馬援剿滅交趾二徵姐妹叛亂,為了威懾南部,防止叛軍的餘孽死灰復燃,馬援鑄造數個銅柱刻書銘文,立於交趾(今越南中部),班師前留言給當地的居民-“銅柱折,交趾滅”。

餘威鎮壓小國百年,大漢伏波將軍平叛,立下“銅柱折,交趾滅”

自從漢光武帝劉秀猶如“位面之子”一般擊敗王莽、覆滅新朝、重建大漢,天下又開始變得太平起來,此時的劉秀登基為帝,年號建武。

建武十六年,劉秀覆滅新朝的餘威還沒散去,位於大漢南之極的交趾卻有徵氏兩姐妹起兵造反,當地官員原以為叛軍很快就會被解決,卻沒成想這二姐妹得到了大漢的極南之地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郡的越人、俚人等少數民族的響應,一時間叛軍攻城掠地,整個大漢的上空又開始了風起雲湧。

餘威鎮壓小國百年,大漢伏波將軍平叛,立下“銅柱折,交趾滅”

消息傳到光武帝劉秀案前時,叛軍已經攻佔數十座城池,此時的劉秀四十多歲正值壯年,他立刻下令馬援統帥大軍,鎮壓叛亂。

餘威鎮壓小國百年,大漢伏波將軍平叛,立下“銅柱折,交趾滅”

說起馬援,他是戰國時戰國名將、馬服君趙奢的後代,他原是馬服氏後代,隨著時間推移最後就直接姓馬了;而他的後代知名度也很高,東漢末年蜀漢的“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就是他的後代。

叛亂的原因

秦滅亡後,直到漢武帝時“交趾”被重新收復設郡縣,但是因為當地的風俗跟中原不同,當地雖然有駐軍和官員,實際上還是之前的部族首領管理著民眾,而徵氏姐妹就是這樣的人。

餘威鎮壓小國百年,大漢伏波將軍平叛,立下“銅柱折,交趾滅”

徵氏姐妹起兵的原因,根據記載是因為徵側的丈夫違背了律法,被當地的官員依律處死,就這樣徵氏姐妹不願意了,於是起兵造反,一時間從者雲集。

銅柱折,交趾滅

馬援率領兩萬大軍出發,到達南方後有收攏了各地的士兵,直接就開始攻打叛軍。

"進擊九真賊徵側餘黨部都羊等,自無功至居風,斬獲五千餘人,嬌南悉平。"《漢書》

建武十八年春,漢軍與叛軍在浪泊交戰,馬援率軍掩殺,大敗徵氏,斬首數千,還俘虜了上萬人。

緊接著,馬援一路高歌猛進,南方境內環境惡劣,瘴氣密佈,漢軍也沒有後退;徵氏姐妹據城死守,馬援還是堅持進攻。最後成功覆滅叛軍。

馬援一路追擊殘兵,從合浦郡到日南郡,一直打到大漢的南之極。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震懾當地的叛逆,馬援豎銅柱於此,並留下“銅柱折,交趾滅”。

餘威鎮壓小國百年,大漢伏波將軍平叛,立下“銅柱折,交趾滅”

馬援雖然在建武二十年班師,但是餘威依然震懾當地,直到公元968年,當地政權建立,正式脫離了中原王朝。

雖然脫離了中原王朝,但是作為他們以前的主人國,我們還是經常幫助它,哪怕再二戰我國最難的時候,依然派出隊伍幫助這些人,雖然他們事後恩將仇報,但是作為禮儀之邦,對於曾經的國土,我們已經仁至義盡。

#不只是歷史故事#

@矇昧中的覺醒

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