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的直播半途尷尬離場,現在的網友不太好糊弄了

01

近期,在一起“名人讀名著”的直播活動中,出現了一幕極其尷尬的場面:本來是很平常的名人公知的讀書心得公益活動,應該說是非常弘揚正能量的——倡導人們多讀書,讀好書嘛,好事。

然而,中途,以高曉松為主的幾位直播人卻紛紛藉故離場——且只出不歸,不見了影蹤。正如徐志摩所寫的“悄悄的,我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完全不見了一點以往的鏡頭前,瀟灑飄逸好為人師的風範和言辭鑿鑿的契約精神。

所以,下半場直播屏幕始終顯示“有事外出”。

何來此出?

因為下面的評論區早已讓他們坐臥不寧,寢食難安,終究還是不顧身份地位,無語地掩面而去——“山還在,人已去,徒留罵滿樓”。

“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人,包括有名的人,不管怎樣,都還是會有自尊之心的,雖然,場面顯得有些滑稽和尷尬。

面對現實後,他們終於得出結論:現在的網友不太好糊弄了。

公知的直播半途尷尬離場,現在的網友不太好糊弄了


02

曾幾何時,在大眾場合頻頻露面的公知,在老百姓心中是一群神一般的存在。他們的言論看法在當時的語境下,引導和主導(有時是顛覆)了社會上的認知。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這些言論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人們的言行舉止,努力方向,以及對自己人生的重新再思考——是這樣嗎,是這樣的,還真是這樣呢。

感覺他們是振臂一呼的公眾人物,有學問的知識分子,擁躉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讓人不禁頂禮膜拜。

為什麼,現在不行了呢。

想起了,以前小的時候,老家如果突然哪天回來一個穿著洋氣的港衫,戴著蛤蟆鏡,胳膊上明晃晃的一塊高科技的電子錶,如果再搖頭晃腦地來上幾句粵語(港腔),就感覺不是一般人,老出息了,是奉若神明和崇拜學習的偶像。

畢竟人家是去過大城市,在大地方見過大世面的人。

現在,別說你去過香港,你就是到北極逮個企鵝回來,我也覺得不新鮮了。

因為我們也可以獨立思考了,我們也有各種機會各種渠道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了,我們從心底不要也不必甚至厭惡人云亦云了。

但是從骨頭縫裡自我感覺良好的長期飯票跟班就另作他說了。

公知的直播半途尷尬離場,現在的網友不太好糊弄了


03

忽然又想起魯迅筆下的阿Q,他曾經也是見過世面的人,在外面糊里糊塗地跟著一群亂七八糟的人,做了幾天在道上與人借東西的買賣,還拿了一些錦繡皮衣回來,以低價賣給酒館裡的人,從而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和尊敬,讓人刮目相看。

雖然,最後,他臨上刑場前,字寫得有些歪了。

一邊手裡拿著外國護照,住著這公房那別墅,喝著西式咖啡,吃的兩頰流油,滿面紅光,晃著一大堆普通人看著眼暈的,名校碩士博士、專家研究學者、協會組織圈子等高大上的頭銜。

一邊對一群虔誠的民眾大談特談愛國,愛歷史,愛讀書。用高深的文字遊戲引導人們犧牲小家顧大家,普世精神,仁愛天下。讓人們聽到耳朵裡,放到心裡,再用行動為他們的別墅增磚添瓦。

於是,因為“房價如果不高,年輕人就會失去奮鬥的動力。”的諄諄誘導讓我們年輕人努力了又努力,“翻過了一道山,又拐過了一道彎”,好容易攀過一座高峰抬頭又看到一座更高的峰;

“農民只會蠻力,對國家無用。”的狂妄謬論讓我們擠破頭,拼了命使出渾身解數往城裡擁,即使每天早上見不到太陽只能晚上一次又一次地欣賞月亮。

一次又一次認清現實後,只能私下裡借用名人的話不滿地說上一句:“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那個那個”。

公知的直播半途尷尬離場,現在的網友不太好糊弄了


04

時代在變,老百姓、網友們也在成長,也在進步,也已經變得更加自信,也會更負責地對待自己的行為舉止。

以前的,站在某種私己利益立場上的純粹是單方面的掌控和導向已經不足以左右人們的獨立思考,即使仍然會有暫時的沉默和妥協。非黑即白的理論和手法已經變得幼稚和掩耳盜鈴,一種顏色成就不了彩虹,即使勉強成了,也只能是一道俗稱的彩虹屁。

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不能說真話,你可以保持沉默,不說假話;如果不得不說假話,但也絕不說傷害別人的假話,不落井下石,不雪上加霜。

這是做人的原則也是底線。

實事求是,踏踏實實地做事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才是正確的生活方式,這才是端正的人生態度。

公知的直播半途尷尬離場,現在的網友不太好糊弄了

大理-巍山縣-紙房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