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近年來,流失海外的國寶“回家”,一直引發著廣大網友的關注。

從2014年迴歸故里的皿方罍,到今年漂泊百餘年的圓明園散失文物青銅虎鎣迴歸故里,這些文物的漫漫回家路,牽動著國人的心。


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圖片來自網絡


前幾天,一件2600多歲高齡的春秋重器晉公盤被成功追回。

這是山西公安廳在2018年開展的全省嚴厲打擊文物犯罪行動中,經警方多方追緝,才終於從境外成功追回的國家一級文物。

當時,山西公安廳獲得情報稱,幾年前有盜墓犯罪集團盜賣了一個盤狀青銅重器,這一文物極有可能就是早已被盜流失的春秋時期晉國重器晉公盤。

晉公盤被盜流失後,曾輾轉被轉手到多個省市並流落海外多國,經山西公安機關展開循線追緝,才讓這一國寶迴歸。


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圖片來自網絡


據介紹,晉公盤是2600多年前晉文公特製的青銅禮器。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先秦時代,祭祀與戰爭都離不開青銅器,可見其大國重器之地位。

晉公盤口徑40釐米,總重7000餘克,淺腹平底。


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圖片來自網絡


盤內底中央飾有一對精美浮雕龍盤繞成圓形;雙龍中央,有一隻立體水鳥;雙龍之外,還有四隻立體水鳥和四隻浮雕金龜。

再向外延,又有三隻圓雕跳躍青蛙和三條游魚;最外圈,則有四隻蹲姿青蛙、七隻浮雕游泳青蛙和四隻圓雕爬行烏龜。


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圖片來自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圓雕動物,都能在裝置原處做360度轉動,鳥嘴可以啟閉,烏龜頭也可以伸縮。

可以想象一下,當水流下衝擊到盤內的小動物上,這些動物隨機不停旋轉,是多麼奇妙悅人的一件事。

在兩千多年前,這樣的技術尤為難得。

整個器物,雄渾多姿,呈現了我國春秋時期青銅器的最高工藝水平。


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圖片來自網絡


在晉公盤內壁還發現珍貴銘文七處,每處三行,共183字。

根據銘文,我們可以發現銘文清晰呈現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時期盛世氣象,講述追思祖先功績和將女兒遠嫁楚國的過程,傳遞了極為珍貴的歷史信息。

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圖片來自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博物館裡收藏了一件和此盤風格極為相似的子仲姜盤。

和晉公盤一樣,它早年出土後就不幸流失海外,最終被香港太陽集團總裁葉肇夫先生無償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子仲姜盤 春秋早期 上海博物館藏

子仲姜盤,不僅同樣是出土于山西,它的盤心也裝飾有圓雕的魚、蛙、水鳥和烏龜,也均可圍繞軸心轉動。

子仲姜盤,是晉國“大師”送給妻子仲姜的一件愛物。

子,是妻子;仲,是老二,該女子在孃家排行老二;姜,是這女子的姓氏。


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子仲姜盤局部 春秋早期 上海博物館藏

盤,是古代人淨手的一個器皿,與一個叫“匜”的物件配套,匜負責倒水,盤負責接水,手就放在盤子上方洗。

相比晉公盤的銘文多達183字,子仲姜盤中僅有銘文30餘字,但製作上更為精美。


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齊侯匜 西周晚期 上海博物館藏

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子仲姜盤內的銘文 圖片來自網絡


它形體碩大,通高18釐米,直徑45釐米,重12.4公斤,折沿,淺腹,圈足,器壁厚重,風格質樸渾厚,造型典雅,鑄工精良。

盤內鑄有31個水生動物,排列成5周,平均長度只有6.5釐米,儼然組成一幅水族圖。


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子仲姜盤局部 春秋早期 上海博物館藏


盤的邊緣,還有兩條探起身眼巴巴往水中望著的小龍,神態似偷窺,又像欲跳進池塘而不能,又像被小夥伴們晾在一邊,栩栩如生。


最新消息!國家一級文物追回國!


子仲姜盤局部 春秋早期 上海博物館藏


兩件器物,做到立體與浮雕相結合,構成了立體與平面、動與靜的完美結合,按照原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的話說那就是“這件青銅器實在太難得、太珍貴了。”

好在這樣難得的珍貴文物,在流失海外之外均迴歸祖國,也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有能力也有責任護寶,不讓更多文物流落他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