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孩子,就是凡事“為你好”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凡事“為你好”

這是曉敏青春說的第392篇原創文章


今天我們來到了第三章。


經常聽到父母們說 “我是為你好”,不可否認,這句話有時代表著善意和深情,但有時卻是沉重的枷鎖。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凡事“為你好”


理解孩子的內在需求#


小A和媽媽來到我的治療室,在我面前直接開撕。

媽媽抱怨孩子不好好學習,枉費家長的一片苦心。


孩子大哭起來:“你知不知道你很討厭,都是因為你那麼喜歡多管閒事,我才變成這樣的。”


媽媽也很委屈,大聲說:“我還不都是為你好!”


“我不要你為我好!”小A控訴著。

原來,小A曾經自己想去的學校是當地排名第二的學校,但是媽媽不贊同,對女兒各種勸說,通過關係把孩子送進了排名第一的重點高中。


小A的成績在班級墊底,她幾次提出要轉學,都遭到了拒絕。我瞭解她只是想找到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地方讓自己自信一點而已。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凡事“為你好”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就像糖衣炮彈。


一旦以此為託辭,以此為武器,就會變成世界上最惡毒的情話,等同於在告訴孩子 “你要聽我的,因為我更有經驗。”


而讓他被迫接受。


沒有人會覺得被罵、被禁足、被不允許是為了他好,這種控制只會招致孩子們的反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變成痛苦的自我厭惡,他們會將生活搞得一團糟,毫無自尊,陷入自暴自棄的境地。


孩子們說:“你們都說為我好,那你知道我需要什麼嗎?如果連我需要什麼都不知道,你憑什麼說是為我好呢?”


也許,你被這句話問住了。


孩子的成長,關鍵不在於如何管教,而是理解他們的內在需求。


行為是需求的反應,一旦父母擁有了讀懂孩子內在需求的能力,就如同啟動了這棵大樹的養料供給系統,它必將枝繁葉茂。


聯結與放鬆#


有家長說:“老師,好難,我就是讀不懂。”


其實我們天生就具備這樣的能力,只是忙碌把這個能力屏蔽了,我們需要修習的是聯結和放鬆。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凡事“為你好”

與感覺聯結


我想強調的是和感覺層面聯結,而不是和事情聯結。


如果無法和一個人的感覺聯結,也就無法對他的行為產生影響,但這恰恰是我們養育中最大的誤區。


很多父母都很講邏輯、做事兒很靠譜,哪裡都對,但就是少了一點感覺。看著在一起,卻並沒有真正交流,沒有歡樂。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心變得很急,很亂,認為有成果最重要,搞這些沒用的幹嘛。


讀懂感受本來是人類最擅長的,甚至接近本能。我開心,我難過,我興奮,但如今它是被現代文明拋棄的古董,珍貴卻蒙著塵土。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凡事“為你好”


總是有父母反應,到了初中孩子開始不想寫作業了,即使寫了,一個晚上也寫不完,效率很低。


家長採取過很多做法:


鼓勵過——“兒子,這點作業難不倒你,加油!”

講道理——“早點做完,後面的時間都是你的。”

威脅過——“作業不寫完明天不要去上學了。”

也指責過謾罵過,卻收效甚微。


真正的改變是發生在讀懂孩子內在感受以後。原來是孩子內在煩躁的情緒在作怪,只要拿起作業,那種“煩”的情緒就像洪水一樣湧出來,讓他無法進行下去。


當家長能捕捉到這一點,真正的溝通才開始。這時候孩子才會打開內心,平靜地接受我們的建議。


對行為的重視和對感覺的忽視導致了隔膜的產生,重視感受和情緒則是解答的轉折點。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凡事“為你好”

保持時刻的放鬆,松而不垮是一種境界


回憶你的生活,多久沒和伴侶促膝相談了?

又多久沒有享受獨處的時光,什麼都不做,只是靜靜地看書賞月?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凡事“為你好”


放鬆是一種能力,不少大朋友的生命狀態都是很緊的。忙碌、奔波,甚至緊到崩掉。


在緊的狀態裡,孩子的一點點行為都會讓你不舒服,焦慮的情緒很容易冒上來。


焦慮的剋星就是放鬆,放鬆了,內在的空間就會變大,包容度就會擴展,心大了,事兒就小了。


練習放鬆的能力是我們為人父母每日的必修課,來和我一起深呼吸......靜心、瑜伽、冥想、運動、音樂、舞動、看心靈類的書籍都可以讓我們放鬆。


當我們放鬆了,對抗自然消失,因為你渾身上下都散發著磁場,被愛被接納被理解正是每個人內在最深層的需要。


寫在最後#


願我們都不再咆哮 “我都是為你好”,而是讓孩子感受到你真的是為他好。


作者/ 諸曉敏

部分配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