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別讓孩子變成囚犯!你是“監獄長模式”的父母嗎?


失控|別讓孩子變成囚犯!你是“監獄長模式”的父母嗎?

這是曉敏青春說的第388篇原創文章


大家好,歡迎你來到曉敏青春說之新專欄《失控》,今天是本專欄的第一次分享。


失控這本書是薩巴瑞教授的另一本教育力作,結合我的解讀,希望能夠協助我們的家長朋友們穿越內心的擔心和恐懼,逐漸放下掌控,給予孩子更多的信任,允許事件朝最合適的方向發展,也給自己更多的空間。


失控|別讓孩子變成囚犯!你是“監獄長模式”的父母嗎?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難管#


開學了,不少家庭又開始圍繞作業和手機展開了爭鬥。忙碌了一天的你回到家,多麼渴望他的學業不用你操心啊,每個人都能各自管好自己,天下太平。


可惜,孩子卻偏偏管不好自己,並沒有按照你的想法來。


“我的孩子就是不聽我的,不管我說什麼,他還是不做作業,鎖著門在裡面玩手機,氣死我了。” 有位家長氣憤地向我訴說。


失控|別讓孩子變成囚犯!你是“監獄長模式”的父母嗎?


面對孩子這樣的行為,我們的小心臟又一次七上八下,因為它再一次脫離了我們所把控的軌道,這份失控的感覺讓我們心慌。

於是,很自然的,我們為了贏回控制權會有以下幾種做法:


  • 取消權力:你會把電腦沒收了,手機也沒收了。
  • 威脅:“你還要不要上學了,如果現在你不好好寫作業,以後要買什麼一切免談。”
  • 發佈新規定:從今天開始遊戲不準玩,週末只能玩半小時!
  • 無關聯性的懲罰:
    仔細去檢視我們曾經懲罰孩子的手段,前後並沒有必然的聯繫。比如你會說:“如果你不好好寫作業,生日禮物我就不買了。“你上課打瞌睡就要被罰站。”“你不去游泳,就不能到朋友家玩。”
  • 暴力語言和行為。


回想這些應對措施,我們無疑是在暗示他:“我們家還是我說了算”,而我們的發飆也許會讓某些孩子短暫屈從,但是不少孩子會越來越油鹽不進。


伴隨著孩子的成長,當他們來到青春期的時候,上述如此鐵腕的教育方式為何竟然越來越無效,值得我們來深思。


“監獄長-囚徒”的教育模式#


想想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


我們都經歷過被取消權力的無奈;

經歷過被威脅的恐懼;

經歷過無關懲罰的氣憤;

經歷過隨時發佈新規定的壓抑;

也經歷過被暴力的悲傷。


如果此刻我給你出一道題——小時候你最討厭父母如何對你?我想你都會寫出上述一至幾個選項,這種做法所帶給你的感受讓你想哭,想逃跑。


失控|別讓孩子變成囚犯!你是“監獄長模式”的父母嗎?


可是當我們為人父母的時候,我們卻不覺知的重複著這樣的角色,也讓我們的孩子經歷著我們曾經的心碎。


是的,不少家庭都推崇獎罰制度。如果獎罰制度都是在父母的意志下完成的,那麼就變成了一種控制。如果一個家庭的孩子做得好就獎勵,做得不好就懲罰,就很像書中所描述的監獄長和囚徒的關係一樣。


監獄長在密切監視著他的一舉一動,而孩子也習慣了被你管控,越來越依賴監獄長。慢慢地,他會很在意你的眼光,你的表情,根據你的喜怒哀樂來判斷自己。這種凌駕於外力之上的動力恰恰削弱了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如今很多孩子有不自律的表現,就是因為他一直沒有長出自己力量的機會。可怕的是,一旦有一天囚徒覺得自己沒有錯的時候,他們就會不服管教,甚至越獄。


此刻,回想那個在你眼裡做事拖延的、朝你咆哮的、和你互懟的人,正是長期遵照監獄長和囚徒互動模式的結果。


從當監獄長的那刻起,我們就在暗示孩子你們天生就管不好自己,需要有人管著你們,需要得到教化。而人的行為通常都是長期被暗示的結果,終將長成被暗示的樣子。


我們該如何改變#

那麼,當孩子不寫作業,只想玩手機,不服管束,和你對抗等一幕一幕發生在你面前的時候,如何回應才在道上呢?

是否有可以替代原先監獄長囚徒模式的做法呢?


答案是:有!怎麼做?


失控|別讓孩子變成囚犯!你是“監獄長模式”的父母嗎?

覺察這是你和他共同的記憶


“共同的記憶”這個概念是看了美國心理學博士修蘭先生的著作時所給到我的啟發。別總評價對方如何,其實你也好不到哪裡去。


細想你有沒有拖延的時候,有時是不是也什麼都不想做,是不是也會懈怠,在自己的爸媽面前是不是也會反抗?


當你曾經那樣做的時候,你的內在是有情緒的,愧疚也好,無助也罷,而你為了不再感到痛把這些情緒都深埋了。唯有你最在乎的人,才有力量幫你撬動,讓你看到原來我的這個課題還沒有完成。


失控|別讓孩子變成囚犯!你是“監獄長模式”的父母嗎?


同樣的,孩子在做這些行為的時候,他們內在的情緒感受和你是一樣的,這就是共同的記憶,需要彼此看見並且共同清理。


記得眼前的孩子就是你,是你內在的小男孩和小女孩。當能夠如此覺悟,我們就會帶著深深的感恩,致以合十之禮。


“謝謝你,謝謝你提醒了我,謝謝你讓我看到我還沒有和這樣的記憶告別。”


失控|別讓孩子變成囚犯!你是“監獄長模式”的父母嗎?

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你可以來到一個安靜的地方,一個能夠讓自己冷靜下來的場所,用深入的呼吸把自己再次帶回當下而不被情緒帶走,就透過深入的呼吸,吸氣......呼氣......


失控|別讓孩子變成囚犯!你是“監獄長模式”的父母嗎?


失控|別讓孩子變成囚犯!你是“監獄長模式”的父母嗎?

不指責,不批評


等對面的人冷靜下來了,再開口說話。一開口不帶著指責,也沒有評斷。什麼“你怎麼連自己的學習都管不住。”等等這樣的話語就丟掉吧,

去理解他的無助。


失控|別讓孩子變成囚犯!你是“監獄長模式”的父母嗎?


“昨天晚上,當我看到拿著手機沒寫作業的時候,我感到挺無奈,因為你心裡對作業是在意的,你能否告訴我是什麼讓你放不下啊?”


用這樣的開口方式開啟一段溝通,將有助於你聽到孩子真實的想法。


最後,請堅定地告訴自己:“我選擇不再做監獄長。”


寫在最後#


我們總是以為,沒有紀律,孩子就會變成脫韁的野馬。其實最受紀律約束的孩子,往往最沒有能力自我約束。


如果你想跟著我學習如何把話說到孩子心裡去,請關注“曉敏青春說”。


作者/ 諸曉敏

部分配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