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亂七八糟的人都可以當土地神,土地神的門檻這麼低嗎?

很多地方亂七八糟的人都可以當土地神,土地神的門檻這麼低嗎?

西遊記 土地神


土地神是民間廣泛信仰的神靈之一,它也被稱為“社神”,兩者的區別在於庶民供奉的為土地神,而國家祭祀的則為社神。民間信仰的基礎是對鬼神觀念的的認同與崇拜,土地神信仰也是基於人們對“土地神”的崇拜,而對土地神的信仰在中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

一、由崇拜土地演變為崇拜土地神

人類早期過著漁採狩獵的生活,日常所需的野菜野果及野生動物並不直接源於土地,所以他們並沒有察覺到土地對自己的重要性,因此也不會去神化土地的作用。但進入原始農業階段,人們的日常所需由直接向大自然索取變成需要靠自己勞作獲得,人類與土地的聯繫進一步加深。他們在土地上進行稼穡,而受土地肥力和氣候條件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糧食的收成就成為未知數,在這種條件下,土地有靈的觀念也就產生了。


很多地方亂七八糟的人都可以當土地神,土地神的門檻這麼低嗎?

這個時期對土地的崇拜表現為社祭,其形式是向身邊的土地獻祭。“社”這個字,左邊為示,右邊為土,祀土為社,就是對土地的祭祀。最主要的方式是“立石為社”,還有用血來祭祀土地的,《周禮》中提到“以血祭祭社祭”。很多時候都是在戰爭前夕舉行社祭,所以社祭時不僅用牛羊動物的鮮血,也會用活人比如說戰俘的鮮血來祭祀,以示對他們的懲戒。這種原始野蠻的做法,讓後世對社祭形成了恐懼的印象。


很多地方亂七八糟的人都可以當土地神,土地神的門檻這麼低嗎?

殺牲祭祀場面


除了以上大型社祭外,當時民間對土地神的信仰主要表現在對中霤[liù](原意是屋簷下的流水)的崇拜上。《禮記》上說:“家主中霤而國主社。”中霤神是土地神體系中等級最低的“家神”的本源,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中霤神這一形象消失了,取代其職能的是至今為人們所信仰的灶神。

經過先秦時期的發展,至秦漢時期,土地神信仰以社神為主要祭祀對象,國家層面和地方民間都以社神為祭祀對象。民間社神祭祀主要由各級地方官員主持,這些人本身就是道德教化的代表,由他們主持祭祀儀式,一來可以提升信仰的道德教化作用,為加強政治統治服務,二來也能通過社神信仰提升自己的威信。隨著地方性的增強,到東漢時期出現了用土地神來代稱社神的現象。


很多地方亂七八糟的人都可以當土地神,土地神的門檻這麼低嗎?

古代的祭祀


二、魏晉時期土地神的人格化

魏晉時期,土地神信仰處在由秦漢舊信仰到唐宋新信仰的過渡階段。相對於此前社神崇拜服務於國家政治教化的目的,此後對土地神的信仰更多地是反映其世俗功能,主要是服務於百姓的日常生活。由於人們的迫切需要,土地神信仰與人鬼信仰相融合,漸呈世俗化態勢,造神運動也就此開啟熱潮。

所謂人鬼,與人相信死後靈魂不滅有關,這些靈魂成為人們祭祀的對象,就被稱為“人鬼”。對於人鬼的崇拜起初表現在對祖先的崇拜,但是後來崇拜的範圍慢慢擴大,演變成對一些功績卓著人物的崇拜。對這類人世間傑出人物的選擇評價標準逐漸發展成為地方社神選擇的標準。將人鬼放置於社神的祭祀場所祭祀,人們選擇護佑自己的土地神時不再看重政治因素,更多顯露出世俗的傾向,鬼與社神就出現融合,所以魏晉時期,土地神多以人鬼的姿態出現。


很多地方亂七八糟的人都可以當土地神,土地神的門檻這麼低嗎?

影視劇中的土地公公


不同於秦漢時期的社神具有濃厚的政治教化功能,此時的土地神形象更加多元化,更有人情味,甚至是與儒家道德標準相悖的。土地神蔣子文原是三國的人,相傳他嗜酒好色,這樣一個品行惡劣之人依然被視為守護地方、驅逐盜賊的土地神。人鬼土地神的身份不一,有文學家、官吏,甚至還有無名之輩,這表明此時土地神身份的多元化。並且土地神的職能此時也表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土地神蔣子文同時肩負起守護地方和驅除疾病的功能;吳縣的土地神是掌管桑蠶的;崑山的土地神吳超是守護地方的……他們身上肩負著不同的職責,恰恰說明各地民眾的訴求是多樣的。


很多地方亂七八糟的人都可以當土地神,土地神的門檻這麼低嗎?

土地神蔣子文


三、土地神世俗化形象的出現

魏晉以後,土地神的形象開始走向世俗,這種世俗化說明土地神信仰與地方的關係更為密切。到了唐宋時期,土地神的功能更加具備世俗化特點。

《夷堅志》中出現了較多關於土地神的記載,其中有一則記載,周翁在城隍廟中見到天帝要求各地土地神在當地行疫,其中孝義坊的土地神反駁了天帝的做法,認為當地的百姓都向善,請求放過當地百姓。由於土地神的據理力爭,當地百姓才逃過一劫。


很多地方亂七八糟的人都可以當土地神,土地神的門檻這麼低嗎?

土地神 塑像


土地神偶爾也扮演財神的角色。《華亭百詠》中就有記載,有商人夢見土地神對自己說,只要祭祀他,就能幫助自己經商。後來這商人真去祭祀土地神,果然得到了土地神的幫助。這表明此時商人的隊伍在壯大,土地神信仰也試圖拉攏商人隊伍。當時土地神還是文人士子的保護神,如在太學內設立土地神,顯然是有保護學子的考量在內。


很多地方亂七八糟的人都可以當土地神,土地神的門檻這麼低嗎?

西遊記中的土地公


在農業社會,人們對土地神最大的訴求就是希望他能保護農業發展,在人們的印象中,土地神是能夠控制天時、調節雨量的。唐宋時期,澇旱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在靠天吃飯的農業社會,人們自然要向神靈拜謁,並且並不侷限於祭拜某一個神靈,土地神當然就包括其中。《洞霄圖志》中就記載過人們面對大旱束手無策,土地神就通過夢的形式告訴了民眾消除旱災的方式。

與此同時,土地神也承擔著驅逐盜賊的功能,這一功能與城隍神類似,但城隍神主要是在唐宋新興市鎮發展的情況下承擔著護城安民的職責。城隍神與土地神並不是同一神靈,但對於“唯靈是信”的百姓來講,神靈是相同的還是不同的對自己來說沒什麼影響,只要對自己有利,他們都可以信仰。


很多地方亂七八糟的人都可以當土地神,土地神的門檻這麼低嗎?

兩個土地公在喝酒嘮嗑


文史君說

土地神信仰源自原始農業社會人們對土地的崇拜,此時國家層面的“大社”相對而言還有些血腥殘暴的色彩,而民間對中霤神的崇拜則顯得更為溫和。秦漢時期,無論是國家上層還是地方民間,都普遍推崇社神信仰,這其中包含著政府濃重的政治教化意圖,尤其在董仲舒天人感應學說的影響下,社神更是被奉若圭臬。魏晉時期,社神與人鬼融合,慢慢演變成具有世俗傾向的土地神。而在唐宋以後,隨著社會結構的進一步演化,土地神以新面貌出現在世人眼前。土地神形象的變遷,實則反映出中國信仰體系“唯靈是信”的特色。

參考文獻

劉曄原、鄭惠堅:《中國古代的祭祀》,商務印書館,1996年。

田文德:《先秦時期土地神、社神信仰淺析》,《文學評論》2017年。

司瑞江:《古代筆記小說中的民間土地神及其演變》,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作者:浩然文史·爛柯人)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