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是記憶,是原諒,願心靈的傷痛可以跟隨災難過去

前段時間又去重溫了一下這部電影,每一次看完之後還是十分的震撼,內心始終不能平靜。那一年的地震是在是太無情了,就像惡魔,一口便吞下整座城市。因為這一次的天災又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

災難給人帶來的隱痛,經歷過的人們都有著深刻的記憶,而影片更是體現出觀眾情感的關懷,那種忍耐、理解和寬容也是那時候所需要的情懷。

《唐山大地震》:是記憶,是原諒,願心靈的傷痛可以跟隨災難過去

影片一開始便是唐山市一副繁榮景象,人們生活其樂融融,幸福平淡。如果那場災難沒有來臨,主角一家應該會一直很幸福的生存下去。

可惜,就在那一年,地震還是無情的來臨,所有的人名都在夢中安然入睡,沒有感受到一絲一毫的危險。影片一晃,地震來了,所有的人們都沒有走好準備就來了。霎時間所有的樓都在震動,不到一分鐘整棟大樓就傾倒了。

《唐山大地震》:是記憶,是原諒,願心靈的傷痛可以跟隨災難過去

女主角方凳和弟弟一起困在那棟大樓裡,很害怕地等待大人們的救援。可是這場災難太無情了,人們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徐帆飾演的母親在面臨失去丈夫的同時又要走出一個艱難的選擇,救姐姐還是救弟弟。

手心手背都是肉,同樣是孩子的母親,你叫她做出怎樣的選擇。最後實屬無奈,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了選擇,救弟弟。不料這三字成為女主角一輩子的心結。

《唐山大地震》:是記憶,是原諒,願心靈的傷痛可以跟隨災難過去

方登在那場地震中沒有死去,但是她的親人們都以為她死了。於是她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了,看起來好像不記得以前的事情了,實際上對於那場災難她始終“耿耿於懷”。

儘管在養父母過著一段開心無憂的日子,但是長大之後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個男朋友。就像飛蛾撲火一般,為了孩子連學業都不要了。這一切可能跟她的童年經歷有關吧。

《唐山大地震》:是記憶,是原諒,願心靈的傷痛可以跟隨災難過去

影片偏後部分,繼父王德清那句飽含感情話“登啊,可是你要記得,親人終歸是親人”已經為方登原諒親人做了極好的鋪墊。

但是“親人”的理由無論對方登,還是對觀眾,儘管都是極為合理的解釋誤會的理由,但在心理轉變上依舊顯得不充分。這一場戲意在由方登說出自己的“心結”:忘不掉“救弟弟”三個字。

《唐山大地震》:是記憶,是原諒,願心靈的傷痛可以跟隨災難過去

後來方豋和方達在汶川災區相逢,是情節的重要推進。一般情況下,失散多年的姐弟相見想必有一場重重的“哭戲”,但電影做了節制處理。

就連後面一系列的話語都幾乎是用獨白的方式來發表感嘆的。這樣好像太過於平淡了,但是也是十分的合情合理。因為對於姐姐方登來說,這麼多年來,故鄉和故鄉的親人不是她不記得。

而是她就是忘不掉母親在“二選一”的兩難下說出的“救弟弟”三個字,也就是故事主角走不出“小我”,而這種小我確實人之常情,而導演給予了同情之理解。

《唐山大地震》:是記憶,是原諒,願心靈的傷痛可以跟隨災難過去

但是,在方登目睹了一位汶川母親痛苦的愛心抉擇後,對自己母親的決定有了新的體悟。她已經明白了一位母親在特殊條件下如何只能作出心碎欲裂的選擇,明白了方登母親“內心的崩潰和坍塌”。

最終方登釋然了,明白當初母親的選擇是多麼的痛苦。

電影最後是以那一片片莊嚴的紀念碑加字幕結束的,真的看到最後眼淚已經是止不住了的。人類是在是太過於渺小了,尤其在各種災難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整個影片結尾的效果是記憶,是原諒,是拯救,是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