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普林斯頓最年輕終身教授,後棄高薪回國,稱:你們誰能做到?

在一次訪談中,我聽到一位教授這樣談到:“美國有34個州,而在這些研究性大學科學院裡,擔任教授相關等職務的華人有大約2600人,正教授就有800多人。”

言外之意:這些選擇從清華北大等高等學府留學出去的學子,有很多都選擇留在了海外。

而這,確實太令人痛心。

他是普林斯頓最年輕終身教授,後棄高薪回國,稱:你們誰能做到?


不光是我們覺得可惜,在談到此事時,這位教授也言辭鑿鑿,痛心疾首:我國的人才流失問題,究竟何時才能更好地解決?

而這位短片當中的教授,就是曾經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然而,他放棄了美國給他的高薪工作,放棄了美國國籍,最終選擇回到國內。

他就是施一公!

01.一公,一公,一心為公

他是普林斯頓最年輕終身教授,後棄高薪回國,稱:你們誰能做到?


如今的施一公,各種頭銜傍身。人稱——一身三院士。

他不僅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還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等等。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功成名就的教授,在大利麵前,依然決定回國,並創立了西湖大學,聲稱:“我從不把錢看眼裡,回國就是為了培養更多的人才。”

他是普林斯頓最年輕終身教授,後棄高薪回國,稱:你們誰能做到?


施一公的大義,或許在他出生時就已經註定。

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鄭州小郭莊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畢業於哈工大 ,母親畢業於北京礦業學院。

他是普林斯頓最年輕終身教授,後棄高薪回國,稱:你們誰能做到?


父母倆為孩子起名“一公”,期望他能一心為公。

這個帶有時代烙印的名字,就這樣陪伴著這個孩子一起成長起來。

施一公小的時候就展現出過人的天資。他在河南省實驗中學上學時,就獲得了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和物理競賽的第一名。

他是普林斯頓最年輕終身教授,後棄高薪回國,稱:你們誰能做到?


這樣矚目的成就,吸引來了國內很多高校的關注,此時,清華,南開,北大紛紛想要把施一公招攬到門下。最終,施一公以第一的成績成功保送清華大學。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說,他從一個犄角旮旯的小地方考到北大,才知道那真是人外有人的地方啊。然而,令人驚奇的是,施一公從小村子裡跑進了清華的“大觀園”,卻仍能保持時刻的“第一”,不得不說——非人也!

不僅如此,他的成績遠超同學,還提前一年畢業,並摘走了生物系和數學系的雙料學位。

他是普林斯頓最年輕終身教授,後棄高薪回國,稱:你們誰能做到?


表面看起來瘦削,儒雅的施一公做起事情來好像不曾有一絲一毫的急迫焦躁。然而,在他取得這些成績的背後,確實也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汗水與付出。

連愛迪生都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所以,我們在自我懈怠的同時,請一定要記住一句話“不要虛假努力,這個世界總有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的人啊!”

他是普林斯頓最年輕終身教授,後棄高薪回國,稱:你們誰能做到?


02.出國深造,功成名就

在90年初,施一公在獲得全額獎學金的同時,決心出國深造。

雖然在國內一直名列前茅,然而一到國外,施一公發現,他外語不好,穿著樸素,在外人眼裡就像一個“門外漢”。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施一公咬牙自學英語,並時刻告訴自己,不能給家鄉丟臉。

他是普林斯頓最年輕終身教授,後棄高薪回國,稱:你們誰能做到?


就這樣,施一公一心撲在研究上,並獲得了許多喜人的科研成果。

施一公聰敏且堅毅的性格讓他在領域內有了不小的認可。97年時,施一公還在進行他的博士後科研課題,然而他卻收到了普林斯頓生物系戲拋來的橄欖枝,這一年他成為了該院系的助理教授。03年,36的他已經成為了這所常春藤名校的最年輕終身正教授。

那時為了能留下他,施一公在國外的一切用度都非常優厚。有高額的助研基金,還有獨立的實驗室,一家人住著500平米的大別墅。在外人看來,此時的施一公已然是功成名就,一副成功人士的氣派了。

他是普林斯頓最年輕終身教授,後棄高薪回國,稱:你們誰能做到?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08年,施一公決定放棄這一切。

彼時,普林斯頓一頓操作,想要堅決挽留施一公,並笑稱“你是不是瘋啦?”

最後,施一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他們,“我沒瘋”,那時,他取出80萬捐給在汶川地震中受難的同胞們,並毅然回到了國內。

他是普林斯頓最年輕終身教授,後棄高薪回國,稱:你們誰能做到?


03.教書育人,培養人才,才是發展的根本啊

回到國內的施一公,來到了自己的母校清華任教。

他說:“在國外,我有最適合做研究的環境。然而,我選擇回來是想告訴清華的學子們,在實現小我的同時,還要有一顆“一心為公”的心。”

他是普林斯頓最年輕終身教授,後棄高薪回國,稱:你們誰能做到?


在回國之後,施一公也深切地體會到,對比國外,國內的教育水平和研究環境確實要遜色一些,為了乘勝追擊,為了創造更好的環境。施一公決定獨立門戶,創建西湖大學,並潛心研究,提高國內的科技水平。

而西湖大學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民辦的研究型大學。

他是普林斯頓最年輕終身教授,後棄高薪回國,稱:你們誰能做到?


在施一公內心,他始終有一個大夢。

他說:“我希望,在西湖大學裡能出現更多世界頂尖的科研工作者,希望以我微薄的力量,幫助國家向前走一步,哪怕是一小步。”

他是普林斯頓最年輕終身教授,後棄高薪回國,稱:你們誰能做到?


04.

或許在施一公看來,一生的榮耀不算什麼,而科研進步才是他的使命。

他是普林斯頓最年輕終身教授,後棄高薪回國,稱:你們誰能做到?


在人才流失,令人痛心的當下,施一公也確實實現了他父母對於他的厚望。

——一生為公,一心為公。

也希望,在施一公教授的引領下,科研,科學,能夠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