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3·15】這些潛伏在不合格化妝品中的“毀容殺手”,有點狠

精緻的妝容可以增強自信,又能給他人帶去美的享受。化妝品與日常生活的關係越來越緊密,而在林林總總的化妝品中,一些不合格化妝品的存在讓很多愛美人士難以淡定。不合格化妝品不僅起不到“美顏”效果,還會對皮膚乃至全身健康埋下隱患。

為了保障化妝品的質量安全,國家及各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會定期對市面上的化妝品進行監督抽檢。201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共發佈46個不合格化妝品抽檢公告,涉及不合格化妝品461批次。 那麼,這些不合格化妝品主要包括哪些類別?我們將不合格化妝品數據進行彙總,繪製成條形圖如下:

【關注3·15】這些潛伏在不合格化妝品中的“毀容殺手”,有點狠

該條形圖顯示,這461批次不合格化妝品主要包括防曬類、面膜類、宣稱祛痘類、宣稱祛斑/美白類、潤膚膏霜類、香水/古龍水類、染髮劑類、燙髮劑類等。排名前五的不合格化妝品類型依次為防曬類、面膜類、宣稱祛痘類、宣稱祛斑/美白類、潤膚膏霜類。其中的不合格項目分佈如下圖所示:

【關注3·15】這些潛伏在不合格化妝品中的“毀容殺手”,有點狠

如圖所示,這些不合格化妝品的不合格項目主要集中在化妝品生產企業非法添加禁用組分、標識成分與批件不一致或標籤不符合規定。那麼,這些不合格項目是如何對皮膚進行“毀容”式操作的?是否還會帶來更嚴重的危害?這些不合格化妝品中暗藏著哪些“毀容殺手”?小編帶你認識一下。

糖皮質激素

主要存在於面膜類化妝品中。使用含非法添加糖皮質激素的化妝品後,因糖皮質激素具有較強的抗炎、抗過敏、收縮血管等藥理作用,短期應用即可出現美白、嫩膚的效果,“誘導”消費者長期應用,從而形成事實上的糖皮質激素濫用。濫用糖皮質激素可導致皮膚萎縮變薄、毛細血管擴張(俗稱紅血絲)、多毛等不良反應,併產生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表現為無法停用該不合格化妝品,如停用則很快出現紅斑、丘疹、皮膚敏感等症狀,臨床治療較為困難。

抗微生物藥

主要存在於宣稱祛痘類化妝品中。人體長期接觸含抗生素的化妝品,易引起接觸性皮炎、抗生素過敏等症狀,易產生耐藥性。藥物殘留還可能導致過敏反應等。《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年版)規定其為化妝品中禁用物質。

主要存在於宣稱祛斑/美白類、潤膚膏霜類化妝品中。汞可抑制黑素的合成而達到使皮膚變白的效果。但是汞可通過皮膚吸收,並蓄積在體內,長期使用含汞化妝品會引發慢性中毒,損害人體腎臟等器官,絕不能將其作為美白的主要功能成分。《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年版)規定汞的限值為1mg/kg(含有機汞防腐劑的眼部化妝品除外),但2017年公告中違規添加汞的化妝品最高超標31750倍。

防曬劑標識不規範

這裡的防曬劑標識不規範,包括檢出標籤未標識防曬劑和未檢出批件及標籤標識防曬劑,主要涉及防曬類化妝品。

防曬類化妝品作為特殊用途化妝品生產上市前,除理化檢驗、微生物檢驗、毒理學檢驗外,還需進行人體安全性檢驗、防曬功效評價。以上檢驗均需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指定的化妝品行政許可檢驗機構進行。如實際產品與產品標識成分不一致,提示產品配方發生了重大調整,理應重新申請檢驗,檢驗合格並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評審後方可生產。未經檢驗報批的產品可能存在安全隱患或達不到產品標識標註的防曬指數,消費者很可能會因此做了“假防曬”,威脅皮膚健康。

小編提醒

消費者在使用某一種化妝品後,如出現任何皮膚不適或異常,建議立即停用該化妝品,必要時請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需要注意的是,消費者對化妝品中某種成分敏感以及環境改變等因素也會引起皮膚的不適或異常,因此出現問題也不能完全責怪化妝品,需及時就醫,排查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