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緒管理的黃金法則: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相信每位爸媽都有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過馬上又會很後悔自己剛剛應該更好地管理情緒,而不應該對孩子大發脾氣。為什麼想做情緒的主人,管理好情緒就這麼難呢?

父母情緒管理的黃金法則: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其實這和我們的大腦構造和設計有關,在我們的大腦裡頭有一個情緒中樞,它叫做杏仁核,它是產生和識別情緒的樞紐,負責調控情緒的理性中樞,是我們大腦裡頭的大腦皮質。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大腦中的信息會通過兩條途徑送出,一條通往情緒總司令杏仁核,另外一條則到達理性中樞的大腦皮質,然後會再轉個彎送到杏仁核。

父母情緒管理的黃金法則: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而接下來有意思的是,為了確保我們每一個人能夠好好的活下去,大腦有一個非常特別的設計,通往杏仁核的道路簡單而狹窄,它能夠傳送的信息是很少的,但是速度特別特別的快。因此當每個人碰到問題的時候,杏仁核往往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會對不完整的信息做出情緒反應,例如孩子說我不想讀書,爸媽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火冒三丈,於是就開始非常有情緒了,接下來就很容易做一些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父母情緒管理的黃金法則: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身為孩子的情商教練,您特別需要做的就是避免跟著感覺走,也就是說要拒絕做杏仁核的情緒俘虜。當情緒起來的時候,首要之務就是讓自己大腦裡頭的杏仁核開始安靜下來。唯有如此,掌管理性思考的那個部分大腦皮質服務才能恢復功能。然後想一想接下來我該怎麼做才能真正的達成我的目標,我該跟孩子說什麼,以及我該用什麼方式跟孩子說,孩子才能夠理解我的意思並且調整他的行為。

父母情緒管理的黃金法則: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所以,一般的家長會著急而帶著情緒的去處理事情,優秀的情商教練則是會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無論是先處理自己的心情或者先處理孩子的心情,然後當兩個人的理性中樞都恢復思考功能之後,再一起想想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處理這個事情。

父母情緒管理的黃金法則: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我是亮仔,如果你覺得我的知識對你還有用,請別忘轉發分享給身邊需要的朋友,一起給孩子做一個優秀的情商教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