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杉柳整理的辨證法哲學精句摘錄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哲學精句摘錄

馬克思: 人類活動最高目的是實現以每個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使我們的一切天賦得到充分的發揮。”(《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頁)

馬克思:“主體是有意志目的的為我存在,客體是主體的對象性存在,是對象化的東西,其本質特徵是表現和確證主體的意志和目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61頁)

馬克思 諸對象如何成為他的東西,這依賴於對象的本性,也依賴於與此相對應的那種才能的本性。(《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第89頁)

馬克思 隨著對象性的現實在社會中對人說來到處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實,成為屬人的現實,因而成為人自己的本質力量的現實,一切對象對他說來成為屬人的現實,成為確證和實現他的個性的對象,而這等於說對象成為他的本身。(《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第78頁)

馬克思 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的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9頁)

馬克思: 正如我們通過抽象把一亊物變成邏輯範疇一樣,我們只要抽去各種各樣的運動的一切特徵,就可得到抽象形態的運動、純粹形式上的運動,運動的純粹邏輯公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07頁

馬克思: 抽象形態的運動是什麼呢?是運動的純粹邏輯公式或者純理性的運動。純理性的運動又是什麼呢?就是它安置自己,把自己跟自己對置,自相結合,就是它把自己規定為正題、反題、合題,或者就是它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和否定自我否定。’(《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07頁

馬克思 理性一旦把自己作為正題安置下來,這個正題、這個思想就會自相對置,分為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即肯定和否定,是和否,這兩個包含在反題中的對抗因素的鬥爭,形成辨證運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07頁)

馬克思 這兩個彼此矛盾的思想的融合,就形成一新的思想,即它們的合題。這個新的思想又分為兩個彼此矛盾的思想。這種增殖過程就構成思想群。同簡單的範疇一樣,思想群也遵循這個辯證運動,它也有另一個與自己矛盾的群作為自己的反題。從這兩個思想群中產生出新的思想群,即它們的合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07頁)

馬克思 正如從簡單範疇的辯證運動中產生群一樣,從群的辯證運動產生系列,從系列的辯證運動中又產生整個體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07頁)

馬克思 兩個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鬥爭以及融合成一個新範疇,就是辨證運動的實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11頁)

馬克思:辨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

馬克思: 一種科學只有當它達到了能夠運用數學時, 才算真正發展了(《回憶馬克思恩格斯》第7頁)

馬克思 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程度,決定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需要的程度。(《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0頁)

馬克思 黑格爾認為世界上過去發生的一切和現在還在發生的一切,就是他自己的思路中發生的一切。……其實,他只是根據自己的絕對方法把所有人們頭腦中的思想加以系統的改組和排列而已。(《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08頁)

馬克思: 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2頁)

恩格斯:“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麼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麼程度。”《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5頁)

恩格斯: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 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說。……它最初僅僅以有限的亊實和觀察為基礎, 進一步的觀察材料會使這些材料純化, 取消一些, 修正一些, 直到最後純粹地構成定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561頁)

恩格斯:科學正是要研究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541頁)

恩格斯:否定的否定究竟是什麼呢?這是一個極其普遍的、因而極其廣泛起作用的,重要的自然、歷史和思維的發展規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81頁)

恩格斯: 在辨證法中,否定不是簡單地說不,或宣佈某一件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種方法把它消滅。任何的限制或規定的同時就是否定。(《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81頁)

恩格斯:每一種亊物都有它的特殊的否定方式,經過這樣的否定,它同時就獲得發展,每一種觀念和概念也是如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82頁)

恩格斯:辨證法不過是關於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的運動和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81頁)

恩格斯:“自由是在於根據自然界必然性的認識來支配我們自己和外部自然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54頁)

恩格斯:“動植物體內所產生的化學物質,在有機化學把他們一一製造出來以前,一直是這種‘自在之物’;當有機化學把它們製造出來時,‘自在之物’就變成為我之物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22頁)

恩格斯: 經濟上的需要曾經是, 而且愈來愈是對自然界的認識進展的主要動力。(《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484頁)

恩格斯: 我覺得我確實喜歡的那種東西的存在是一種必要,一種需要,如果沒有它,我的本質就不能得到實現、滿足和完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84頁)

恩格斯: 全部哲學, 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19頁)

恩格斯: 人的思維的最本質和最貼近的基礎,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而不單獨是自然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變自然界而發展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551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在創造人。(《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43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 人再生產整個自然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頁)

恩格斯: 辨證法就歸結為關於外部世界和人類思維的運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這兩個系列的規律在本質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現上是不同的,這是因為人的頭腦可以自覺地應用這些規律,而在自然界這些規律是不自覺的,以外部必然性的形式,在無窮無盡的表面的偶然性中為自己開闢道路的,而且到目前為止的人類歷史上多半也是如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39頁)

恩格斯: 辨證法是關於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的運動和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81頁)

恩格斯: 研究運動的性質,當然應當從這種運動的最低級,最簡單的形式開始,先理解了這些最低級的最簡單的形式,然後才能對更高級更復雜的形式有所闡述。(《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91頁)

恩格斯: 人們遠在知道什麼是辨證法以前,就已輕辨證地思考了。正象人們遠在散文這一名詞出現以前,就已經用散文講話一樣。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82頁)

恩格斯: 在每一情況的特定條件下,任何一種運動形式都能夠而且不得不直接或間接地轉變成為其他任何運動形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547頁)

恩格斯: 當我們把熱變為機械運動或把機械運動變為熱的時候,在這裡質是變化了,而量依然如故嗎?完全正確。(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485頁)

恩格斯: 沒有運動的物質和沒有物質的運動是同樣不可想象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99頁)

恩格斯: 辯證論在考察事物及其在頭腦中的反應時,本質上是從它們的聯繫,它們的連結,它們的運動,它們的產生和消滅方面去考察。(《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62頁)

恩格斯: 辯證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適合於自然觀的這一發展階段的思維方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535頁)

恩格斯: 辯證法的規律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歷史中抽象出來的。實質上它們歸納為下面三個規律:量轉化為質和質轉化為量的規律;對立的相互滲透的規律;否定的否定的規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484頁)

恩格斯: 藐視辯證法是不能不受到懲罰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482頁)

恩格斯: 一個民族要想站在世界的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467頁)

恩格斯: 理論思維僅僅是一種天賦的能力,這種能力必須加以發展和鍛鍊,而為了進行這種鍛鍊,除了學習以往的哲學,直到現在還沒有別的手段。(《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465頁)

恩格斯: 只要我們造成某個運動在自然界發生的條件,我們就能引起這個運動;甚至我們還能引起自然界中根本不發生的運動(工業),至少不是以這種方式發生的運動;我們能給這些運動以預先規定的方向和規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550頁)

恩格斯: 人的內部無限的認識能力和這種認識能力僅在外部被侷限而且認識上也被侷限的個別人身上的實際存在二者之間的矛盾,是在至少對我們來說實際上是無窮無盡的,連綿不斷的世代中解決的,是在無窮無盡的前進運動中解決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61頁)

恩格斯; 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自由不在於幻想中擺脫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於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153頁)

恩格斯: 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看到一個一個的事物,忘了它們互相間聯繫;看到它們的存在,忘了它們的產生和消失;看到它們的靜止,忘了它們的運動;因為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61頁)

列 寧: 承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性,承認必然向自由的辨證變化(也同尚未認識但可以認識的‘自在之物’向‘為我之物’轉化,或‘物的本質’向‘現象’轉化一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7頁)

列 寧; 要真正認識對象,就必須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繫和媒介。我們決不會完全地做到這一點,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們防止錯誤和防止僵化。辨證邏輯要求從事物的發展,“自己運動”變化中表現觀察事物。(《列寧選集》第2卷第191頁)

列 寧: 人的認識不是直線,而是無限的,近似於一串圓圈,近似螺旋的曲線。(《列寧選集》第4卷第453頁)

列 寧: 發展似乎是重複以往的階段,但那是另一種重複,是在更高基礎上的重複(‘否定的否定’),發展是按照所謂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線式進行的。(《卡尓•馬克思傳略和馬克思主義概述》,刊於(《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9頁)

列寧; 辨證法的敘述應從最簡單最常見的東西開始。《列寧選集》第2卷第713頁)

列寧; 辨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列寧全集》第55卷第213頁)

列 寧; 在現象和自在之物之間決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則的差別。差別只存在於已經認識的東西和尚未認識的東西之間。(《列寧選集》第2卷第109頁)

列 寧; 絕對真理是由發展中的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相對真理是不依賴於人類而存在的客體的相對正確的反映;這些反映日趨正確;每一個科學真理儘管有相對性,其中都含著絕對真理的成分。(《列寧選集》第2卷第315頁)

列 寧; 實踐高於(理論的)認識,因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還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列寧全集》第55卷第183頁)

列 寧; 抽象的真理是沒有的,真理總是具體的。(《列寧選集》第1卷第577頁)

列 寧;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彷彿是向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錯誤。(《列寧選集》第4卷第257頁)

毛澤東; 馬克思的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於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而在於拿了這種對於客觀規律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268頁)

毛澤東; 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觀的實際的事物相聯繫,如果沒有客觀存在的需要,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即使是好的東西,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1404頁)

毛澤東; 對於經典著作要尊重,但不要迷信。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創造出來的,不能抄書照搬。(1958.3.22在成都會議上講話)

毛澤東; 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覆,才能夠完成。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辨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人民版第3頁)

毛澤東; 感性的認識是屬於事物之片面的現象的,外部聯繫的東西,論理的認識則推進了一大步,到達了事物的全體的、本質的、內部聯繫的東西,到達了暴露周圍世界的內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圍的總體上,在周圍世界一切方面的內部聯繫上去把握周圍世界的發展。(《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263頁)

毛澤東; 概念同感覺,不但是數量上的差別,而且有了性質上的差別。(《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85頁)。

毛澤東; 大家明白,不論做什麼亊,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質,它和它以外的亊情的關聯,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規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亊。(《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63頁)。

毛澤東; 我們看事情必須要看它的本質,而把它的現象只看作入門的嚮導,一進了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這才是科學的可靠的分析方法。(《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03頁)。

毛澤東: 如果以為理性認識可以不從感性認識得來,他就是個唯心主義者。(《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279頁)

毛澤東; 辨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把實踐放在第一的地位。(《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84頁)

毛澤東;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辨證唯物能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辨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論。(《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273 頁)

毛澤東; 就人類認識運動的秩序說來,總是從認識個別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人們總是首先認識了許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質,然後才有可能進一步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本質。(《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285頁)

毛澤東; 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係研究事物的發展,即把事物的發展看做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它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繫著和互相影響著,事物發展的根本,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276頁)

毛澤東: 唯物辨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302頁)

毛澤東; 分析的方法就是辨證的方法。所謂分析,就是分析亊物的矛盾。(《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會議上的講話》1957年3月12日人民出版社版第15頁。)

毛澤東; 不同質的矛盾, 只能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286頁)

毛澤東; 他們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異中就已經包含著矛盾,差異就是矛盾。(《毛澤東選集》1991年版第1卷第307頁)

毛澤東: 一切亊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鬥爭,決定一切亊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亊物的發展。(《毛澤東選集》1991年版第1卷第305頁)

毛澤東; 研究任何問題,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 ,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297頁)

毛澤東; 從客觀外界的反映過程中得到思想、理論、政策、計劃、辦法等等,究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此外再無別的檢查真理的辦法。(《人的正確思想從哪裡來的?》合訂本第1頁)

毛澤東; 辨證唯物論之所以為普遍真理,在於經過無論什麼人的實踐都不能逃出它的範圍。(《毛澤東選集》1991年版第1卷第292頁)

毛澤東; 馬克思主義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我們必須接受。但是,這個普遍真理還必須同各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1956.8.24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 見《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第200頁)

毛澤東; 馬克思主義者承認,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於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無數相對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毛澤東選集》1991年版第1卷第295頁)

毛澤東; 客觀現實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於真理的認識也永遠沒有完結。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闢認識真理的道路。(《毛澤東選集》1991年版第1卷第296頁)

毛澤東; 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謂主觀性,就是不知道客觀地看問題,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觀點去看問題。所謂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問題,不瞭解矛盾各方的特點。表面性,是對矛盾總體和矛盾各方面的特點都不去看,否認深入事物裡面精細地研究矛盾特點的必要, 僅僅站在那裡遠遠地望一望, 耝枝大葉地看到一點矛盾的形相,就想動手去解決矛盾(答覆問題,解決糾紛,處理工作,指揮戰爭)。這樣的做法,沒有不出亂子的。(《毛澤東選集》1991年版第1卷第312--313頁)

毛澤東; 只要做到指揮大體上適合情況,即在有決定意義的部位適合情況,那就是勝利的基礎。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聯貫起來的思索。指揮員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偵察手段,將偵察得來的敵方情況的各種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思索,然後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加上去,研究雙方的對比和相互的關係,因而構成判斷,定下決心,作出計劃,----這是軍亊家在作出每一個戰略、戰役或戰鬥的計劃之前的整個認識情況的過程。(《毛澤東選集》1991年版第1卷第179頁)

毛澤東 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規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質和條件經過不同的飛躍形式,一事物轉化為他事物,就是新陳代謝的過程。(《毛澤東選集》1991年版第1卷第322頁)

毛澤東 矛盾著的對立而又統一,又鬥爭,由此推動亊物的運動和變化。(《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人民版第10頁)

毛澤東; 有比較才能鑑別,有鑑別有鬥爭,才能發展(《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講話》1957年3月12日)

毛澤東 由於每一個事物內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於特殊性之中,所以當著我們研究一定事物的時候,就應當去發現這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發現一事物內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 發現一亊物和它以外的許多事物的互相聯結。(《毛澤東選集》1991年版第1卷第318頁)

毛澤東; 當著我們分析亊物的矛盾法則的時候,我們先來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接著再著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毛澤東選集》1991年版第1卷第304頁)

毛澤東; 對於物質、社會、思想的每一種運動形式,必須注意它和其他各種運動的共同點。但是,尤其重要的,成為我們認識亊物的基礎的東西,則是必須注意它的特殊點,就是說,注意它和其他運動形式的質的區別。只有注意了這一點,才有可能區別亊物。’(《毛澤東選集》1991年版第1卷第308頁)

毛澤東:一般地說來,不論在變革自然或變革社會的實踐中,人們原定的思想、理論、計策、方案,亳無改變地實現出來的事,是很少的。(《毛澤東選集》1991年版第1卷第294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