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安全感全省第一 南通政法交出群眾“滿意”答卷

交匯點訊 去年全省群眾安全感測評中,南通市群眾安全感達98.79%、隊伍建設滿意率達95.6%,分別名列全省第一、第二,法治建設滿意度和網格規範達標率也均名列全省第三。這些核心指標都位居全省前列,無疑是人民群眾對南通政法工作的最好褒獎。


2019年,南通政法工作踏歌而行,該市政法系統圍繞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走在全省前列這一目標,緊貼政法工作新時代命題,強化政治擔當、把準工作職能、嚴守工作底線,以“防”“治”“服”“智”“訓”為五字訣,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2019年,南通政法工作踏歌而行,該市政法系統圍繞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走在全省前列這一目標,緊貼政法工作新時代命題,強化政治擔當、把準工作職能、嚴守工作底線,以“防”“治”“服”“智”“訓”為五字訣,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防”為先 壓實源頭防控

平安是老百姓的第一需求,更是政法工作的不懈追求。堅持提前防範,做實源頭性、基礎性工作,牢牢掌握平安法治建設的主動權,是南通市一貫秉持的原則。 “2019年,南通市政法戰線突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這一主線,緊扣源頭預防、情報預警、有效處置三大環節,緊盯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部位三大重點,緊抓社情、警情、案情、輿情四大涉穩信息源,紮實做好新時代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工作。全市政法機關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多輪次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整改重大公共安全隱患580個,為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慶、十九屆四中全會、進博會、森旅節等一系列重大安保維穩任務作出積極貢獻。”南通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姜永華介紹說。 南通市委政法委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重大決策前置程序和剛性要求,探索推進部門聯動、模塊化運作、社會化協作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2019年市級層面完成重大決策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備審核46個,縣(市)區層面完成穩評項目1002個,有效保障重大決策事項平穩推進。市、縣兩級涉穩情報信息聯合研判工作機制全面建成並常態化運行,超前預警重大涉穩事項56個。 公安部門全力打好整體防控攻堅戰,全市平均每天投入7600餘名巡防力量,131個應急響應部位全部落實常態化武裝值守,全市違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2.4%。南通市公安局在全省公安機關70週年大慶安保維穩專項考核中位列第二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慶全省安保維穩工作先進集體”。 法院部門優化源頭糾紛治理模式,推動無訟、無訪、無刑事案件“三無”社區創建,將片區法官方陣融入基層社會服務管理網格,探索調解程序前置,採取村(居)鎮先調、法庭兜底模式,共同將矛盾化解在訴前、平息在萌芽狀態。去年該市法院收案總量同比下降2.59%,自2010年以來首次出現拐點,多元化解機制取得明顯實效,調解撤訴率位居全省前位,如皋市人民法院、海門市人民法院被省高級人民法院確定為“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示範法院”。司法行政系統大力開展排查預警專項行動,化解矛盾糾紛9.7餘萬件,全力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建設,四家試點單位市、鎮兩級非訴訟服務中心均已掛牌成立並實體運行,南通基層化解矛盾糾紛積案的做法被司法部批示推廣。

平安是老百姓的第一需求,更是政法工作的不懈追求。堅持提前防範,做實源頭性、基礎性工作,牢牢掌握平安法治建設的主動權,是南通市一貫秉持的原則。 “2019年,南通市政法戰線突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這一主線,緊扣源頭預防、情報預警、有效處置三大環節,緊盯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部位三大重點,緊抓社情、警情、案情、輿情四大涉穩信息源,紮實做好新時代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工作。全市政法機關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多輪次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整改重大公共安全隱患580個,為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慶、十九屆四中全會、進博會、森旅節等一系列重大安保維穩任務作出積極貢獻。”南通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姜永華介紹說。 南通市委政法委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重大決策前置程序和剛性要求,探索推進部門聯動、模塊化運作、社會化協作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2019年市級層面完成重大決策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備審核46個,縣(市)區層面完成穩評項目1002個,有效保障重大決策事項平穩推進。市、縣兩級涉穩情報信息聯合研判工作機制全面建成並常態化運行,超前預警重大涉穩事項56個。 公安部門全力打好整體防控攻堅戰,全市平均每天投入7600餘名巡防力量,131個應急響應部位全部落實常態化武裝值守,全市違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2.4%。南通市公安局在全省公安機關70週年大慶安保維穩專項考核中位列第二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慶全省安保維穩工作先進集體”。 法院部門優化源頭糾紛治理模式,推動無訟、無訪、無刑事案件“三無”社區創建,將片區法官方陣融入基層社會服務管理網格,探索調解程序前置,採取村(居)鎮先調、法庭兜底模式,共同將矛盾化解在訴前、平息在萌芽狀態。去年該市法院收案總量同比下降2.59%,自2010年以來首次出現拐點,多元化解機制取得明顯實效,調解撤訴率位居全省前位,如皋市人民法院、海門市人民法院被省高級人民法院確定為“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示範法院”。司法行政系統大力開展排查預警專項行動,化解矛盾糾紛9.7餘萬件,全力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建設,四家試點單位市、鎮兩級非訴訟服務中心均已掛牌成立並實體運行,南通基層化解矛盾糾紛積案的做法被司法部批示推廣。

“治”為要 強化綜合治理

社會治理重在基層。網格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網格員是基層一線最活躍的“微細胞”。 近兩年,南通市把網格化管理服務作為推動源頭治理創新的重要途徑,重心放在基層,著力構建全要素、多功能網格。全面推進系統升級、數據提質、常態巡查、警網融合、規範貫標、精確服務“6大工程”建設,7.2萬餘名專兼職網格員編織著社會治理“一張網”,網格化服務管理覆蓋率達100%,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積極作用。與此同時,積極推進市、縣、鎮一體化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建設,構建科學合理、協同聯動、運行高效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責任體系。 正如崇川區新城橋街道朝暉社區網格員夏倩所說,“小網格、大擔當。這張‘網’不打魚,網的是居民家裡的眾多瑣事,這個‘格’字不寫字,只記錄居民的所需、所盼、所急、所怨。”截至2019年底,全市網格員巡查走訪上報城市管理、民生服務、矛盾糾紛、環境保障、公共安全、社會治安類事件445.6萬餘件,事件辦結率達到99%以上,群眾對網格員服務管理工作的滿意率為87.59%,位居全省前三名。 加強社會治理貴在依法治理。近年來,南通市始終將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作為引領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抓手,牢牢抓住領導幹部這一“關鍵少數”,不斷強化這項“硬核”機制,從制度的源頭上搭建百姓與政府之間的“連心橋”,通過這一載體及時聽民聲、化民怨、解民難。2019年,該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為96.58%,有效促進了依法行政工作和法治南通建設深入開展。 加強社會治理重在專項治理和嚴厲打擊。鏟黑除惡是黨和國家治理社會端正民風的長期舉措,南通市堅決打好掃黑除惡攻堅戰,還百姓一片朗朗乾坤。自專項鬥爭開展以來,共立案偵辦涉黑犯罪組織7個、惡勢力犯罪集團37個,刑事拘留涉黑涉惡人員3150人;提起公訴涉黑涉惡案件55件416人;一審判決涉黑涉惡案件35件270人;查封扣押凍結黑惡犯罪資產13.75億元。一批黑惡勢力“關係網”和“保護傘”被嚴肅查處,老百姓無不拍手叫好。

社會治理重在基層。網格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網格員是基層一線最活躍的“微細胞”。 近兩年,南通市把網格化管理服務作為推動源頭治理創新的重要途徑,重心放在基層,著力構建全要素、多功能網格。全面推進系統升級、數據提質、常態巡查、警網融合、規範貫標、精確服務“6大工程”建設,7.2萬餘名專兼職網格員編織著社會治理“一張網”,網格化服務管理覆蓋率達100%,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積極作用。與此同時,積極推進市、縣、鎮一體化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建設,構建科學合理、協同聯動、運行高效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責任體系。 正如崇川區新城橋街道朝暉社區網格員夏倩所說,“小網格、大擔當。這張‘網’不打魚,網的是居民家裡的眾多瑣事,這個‘格’字不寫字,只記錄居民的所需、所盼、所急、所怨。”截至2019年底,全市網格員巡查走訪上報城市管理、民生服務、矛盾糾紛、環境保障、公共安全、社會治安類事件445.6萬餘件,事件辦結率達到99%以上,群眾對網格員服務管理工作的滿意率為87.59%,位居全省前三名。 加強社會治理貴在依法治理。近年來,南通市始終將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作為引領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抓手,牢牢抓住領導幹部這一“關鍵少數”,不斷強化這項“硬核”機制,從制度的源頭上搭建百姓與政府之間的“連心橋”,通過這一載體及時聽民聲、化民怨、解民難。2019年,該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為96.58%,有效促進了依法行政工作和法治南通建設深入開展。 加強社會治理重在專項治理和嚴厲打擊。鏟黑除惡是黨和國家治理社會端正民風的長期舉措,南通市堅決打好掃黑除惡攻堅戰,還百姓一片朗朗乾坤。自專項鬥爭開展以來,共立案偵辦涉黑犯罪組織7個、惡勢力犯罪集團37個,刑事拘留涉黑涉惡人員3150人;提起公訴涉黑涉惡案件55件416人;一審判決涉黑涉惡案件35件270人;查封扣押凍結黑惡犯罪資產13.75億元。一批黑惡勢力“關係網”和“保護傘”被嚴肅查處,老百姓無不拍手叫好。

“服”為本 優化惠民舉措

服務人民群眾是政法機關的職責所在。南通市政法部門始終把為民服務作為政法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不斷提升政法工作惠民水平。 南通市各級政法公共服務平臺實施“組團惠民行動”,圍繞建設現代化訴訟服務中心、效能化檢務服務中心、多能化公安政務服務中心、立體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大力推進“一站式”政法公共服務,讓更多的政法服務成果惠及百姓。法院系統網上立案開通率達100%,跨域立案覆蓋率100%。檢察機關實現了“信、訪、網、電、視頻”五位一體的服務格局。公安機關“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就近辦、一次辦、網上辦、刷臉辦”,強勢推進“一窗通辦”綜合服務。司法行政部門在全省率先實現縣、鎮、村三級公共服務平臺全覆蓋,“12348”公共服務移動微站等一批創新舉措獲得上級部門充分肯定,在全國全省推廣。 檢察系統健全未檢“捕訴監防”四位一體工作機制,打造“一站式”未成年人救護工作站,開展學校食品安全專項監督,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8件,推動校園內外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該活動入選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治理十大典型案事例。 著力打通法律援助“最後一公里”,南通市司法行政系統全年接待來訪約5.4萬人次,電話諮詢約2.7萬人次。聯合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南通市全面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的實施辦法》,在全市全面推進實施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該市12件法援案例入選司法部案例庫。南通市榮獲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單位。

服務人民群眾是政法機關的職責所在。南通市政法部門始終把為民服務作為政法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不斷提升政法工作惠民水平。 南通市各級政法公共服務平臺實施“組團惠民行動”,圍繞建設現代化訴訟服務中心、效能化檢務服務中心、多能化公安政務服務中心、立體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大力推進“一站式”政法公共服務,讓更多的政法服務成果惠及百姓。法院系統網上立案開通率達100%,跨域立案覆蓋率100%。檢察機關實現了“信、訪、網、電、視頻”五位一體的服務格局。公安機關“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就近辦、一次辦、網上辦、刷臉辦”,強勢推進“一窗通辦”綜合服務。司法行政部門在全省率先實現縣、鎮、村三級公共服務平臺全覆蓋,“12348”公共服務移動微站等一批創新舉措獲得上級部門充分肯定,在全國全省推廣。 檢察系統健全未檢“捕訴監防”四位一體工作機制,打造“一站式”未成年人救護工作站,開展學校食品安全專項監督,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8件,推動校園內外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該活動入選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治理十大典型案事例。 著力打通法律援助“最後一公里”,南通市司法行政系統全年接待來訪約5.4萬人次,電話諮詢約2.7萬人次。聯合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南通市全面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的實施辦法》,在全市全面推進實施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該市12件法援案例入選司法部案例庫。南通市榮獲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單位。

“智”開路 堅持科技強警

政法工作離不開智能化作支撐,南通市深入實施大數據戰略,全力打造以社會治理大數據中心、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智能應用平臺、市級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平臺、政法業務協同平臺為主體的“一中心三平臺”建設,創新推動政法工作智能化建設。 深入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市、縣兩級基層平臺建設基本到位,完成26個市級職能部門、186家社會重點單位共4.3萬餘路視頻匯聚,提高了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以“城市綜合治理計算服務平臺”為載體,對綜治、公安、城管、交通等數據信息全面整合,去年利用人臉識別等智能系統成功抓獲逃犯237名。南通市公安局自主研發集觸網匯聚、空間展現、指令推送等8項功能於一體的智能指揮實戰平臺,實現了可視化指揮、動態化布警、合成化處置。據統計,該市日平均刑事警情同比去年下降約3%。 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注重以需求為導向,整體推動信息化建設,開啟集智慧訴服、智慧審判、智慧執行、智慧警務和智慧政務“五位一體”智慧法院建設新模式,為審判執行工作提供更好的便捷方式,讓法官和人民群眾真正享受智慧法院建設帶來的各項紅利。自主研發的移動執行系統APP入選《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被評為2019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法院十大創新案例,並在第二屆數字中國福州峰會成功亮相。 南通市司法行政系統推進“智慧法務”建設,如皋市、港閘區、崇川區等地在便民服務區投放“無人律師崗”“法律援助自助服務平臺”,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向移動服務、隨身服務、個性服務、智慧服務方向發展。

政法工作離不開智能化作支撐,南通市深入實施大數據戰略,全力打造以社會治理大數據中心、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智能應用平臺、市級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平臺、政法業務協同平臺為主體的“一中心三平臺”建設,創新推動政法工作智能化建設。 深入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市、縣兩級基層平臺建設基本到位,完成26個市級職能部門、186家社會重點單位共4.3萬餘路視頻匯聚,提高了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以“城市綜合治理計算服務平臺”為載體,對綜治、公安、城管、交通等數據信息全面整合,去年利用人臉識別等智能系統成功抓獲逃犯237名。南通市公安局自主研發集觸網匯聚、空間展現、指令推送等8項功能於一體的智能指揮實戰平臺,實現了可視化指揮、動態化布警、合成化處置。據統計,該市日平均刑事警情同比去年下降約3%。 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注重以需求為導向,整體推動信息化建設,開啟集智慧訴服、智慧審判、智慧執行、智慧警務和智慧政務“五位一體”智慧法院建設新模式,為審判執行工作提供更好的便捷方式,讓法官和人民群眾真正享受智慧法院建設帶來的各項紅利。自主研發的移動執行系統APP入選《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被評為2019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法院十大創新案例,並在第二屆數字中國福州峰會成功亮相。 南通市司法行政系統推進“智慧法務”建設,如皋市、港閘區、崇川區等地在便民服務區投放“無人律師崗”“法律援助自助服務平臺”,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向移動服務、隨身服務、個性服務、智慧服務方向發展。

“訓”當頭 錘鍊隊伍素質

“打造過硬政法隊伍,是政法工作的根本,也是促進政法工作高水平的重要保障。只有執法者自身綜合素質過硬了,才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職能使命。”南通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錢建華深有體會地說。 南通市委政法委始終把開展政法幹警常態化政治輪訓,作為提高政法幹警政治素養、強化政治意識的重要抓手,2019年市級層面先後組織了兩期政治輪訓,通過實地教學銘記歷史、錘鍊黨性,著力提升政法幹警綜合素質。目前,該市各級政法機關先後舉辦政治輪訓120期,輪訓政法幹警6000多人次。 海安市突出“實戰、實用、實效”導向,分層分類開展初任培訓、任職培訓、業務培訓和日常培訓,構建“教學練戰研”一體化素能培養體系,全面提升政法幹警“五大能力”。海安市檢察院在全省檢察機關刑事案件審查與彙報技能競賽中斬獲團體、個人“雙第一”。 弘揚正風正氣,積極選樹典型,著力凝聚政法隊伍精氣神和榮譽感,是近年來南通市加強政法隊伍自身建設的一項系統工程。全市政法系統定期廣泛開展“十大平安衛士”“十大法治人物”“最美警察”“最美法官”“最美檢察官”“最美網格員”等系列評選活動,全方位展示政法領域和政法幹警的時代風采,不斷提升南通政法工作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去年,該市政法系統共有98個集體、130名個人受到省級以上表彰,湧現一批先進典型,政法隊伍滿意率連續6年位居全省前兩名。 通訊員 韓 偉 交匯點見習記者 嚴 磊

“打造過硬政法隊伍,是政法工作的根本,也是促進政法工作高水平的重要保障。只有執法者自身綜合素質過硬了,才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職能使命。”南通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錢建華深有體會地說。 南通市委政法委始終把開展政法幹警常態化政治輪訓,作為提高政法幹警政治素養、強化政治意識的重要抓手,2019年市級層面先後組織了兩期政治輪訓,通過實地教學銘記歷史、錘鍊黨性,著力提升政法幹警綜合素質。目前,該市各級政法機關先後舉辦政治輪訓120期,輪訓政法幹警6000多人次。 海安市突出“實戰、實用、實效”導向,分層分類開展初任培訓、任職培訓、業務培訓和日常培訓,構建“教學練戰研”一體化素能培養體系,全面提升政法幹警“五大能力”。海安市檢察院在全省檢察機關刑事案件審查與彙報技能競賽中斬獲團體、個人“雙第一”。 弘揚正風正氣,積極選樹典型,著力凝聚政法隊伍精氣神和榮譽感,是近年來南通市加強政法隊伍自身建設的一項系統工程。全市政法系統定期廣泛開展“十大平安衛士”“十大法治人物”“最美警察”“最美法官”“最美檢察官”“最美網格員”等系列評選活動,全方位展示政法領域和政法幹警的時代風采,不斷提升南通政法工作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去年,該市政法系統共有98個集體、130名個人受到省級以上表彰,湧現一批先進典型,政法隊伍滿意率連續6年位居全省前兩名。 通訊員 韓 偉 交匯點見習記者 嚴 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