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學寫作143:第47回②巧輸牌王鳳姐妙語消怒氣


讀《紅樓夢》學寫作143:第47回②巧輸牌王鳳姐妙語消怒氣


讀《紅樓夢》學寫作143:第47回②巧輸牌王鳳姐妙語消怒氣


讀《紅樓夢》學寫作143:第47回②巧輸牌王鳳姐妙語消怒氣


讀《紅樓夢》學寫作143:第47回②巧輸牌王鳳姐妙語消怒氣


讀《紅樓夢》學寫作143:第47回②巧輸牌王鳳姐妙語消怒氣


讀《紅樓夢》學寫作143:第47回②巧輸牌王鳳姐妙語消怒氣


讀《紅樓夢》學寫作143:第47回②巧輸牌王鳳姐妙語消怒氣


讀《紅樓夢》學寫作143:第47回②巧輸牌王鳳姐妙語消怒氣

一時鴛鴦來了,便坐在賈母下手。鴛鴦之下便是鳳姐兒。”交代完牌局座次,曹師便安排大家“鋪下紅氈,洗牌揭么。”五人起牌,鬥了一回。第四十七回由此進入第二個場景:“巧輸牌王鳳姐妙語消怒氣”,歸入賈府氣運線。

在這個場景中,曹師以牌局做引,重點描寫鳳姐如何通過精心設計的語言和動作,徹底消解老太太的負面情緒。因此,場景一開始,首先要完成牌局氣氛營造。曹師在這裡採取的手法,是放大牌局細節。

鴛鴦看見賈母的牌已經“十嚴”,只等一張二餅,便遞了個顏色與鳳姐兒。“十嚴”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聽牌了。鴛鴦眼神示意,鳳姐會意,便在該發牌的時候“故意躊躇半晌”,笑道:“

我這一張牌,定在姨媽手裡扣著呢,我若不發這一張,再頂不下來的。”薛姨媽道:“我手裡沒有你的牌。”鳳姐道:“我回來是察牌的。”薛姨媽道:“你只管察,你且發下來,我瞧瞧是張什麼?”鳳姐便送在薛姨媽跟前。

這一段文字通過詳細描寫牌局場面,引導讀者的注意力進入牌局,同時藉機暗示鳳姐和鴛鴦配合無間,演技精湛,不僅要想辦法讓老太太贏錢,還要贏得漂亮。薛姨媽在這裡作為重要的第三人,不可或缺。有了薛姨媽的配合串聯,整個情節才有聲有色,有板有眼。薛姨媽看到鳳姐打出來的是個二餅,便笑道:“我到不希罕他,只怕老太太滿了。”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曹師僅憑一句話,便寫出薛姨媽也是鬥牌的行家裡手。至於實際上是否真的不需要鳳姐打出來的這張牌,已經不言自明。

鳳姐聽了忙笑道:“我發錯了。”這種表現,同樣是表演的重要一環。這時全場唯一認真打牌的

賈母笑的已擲下牌來:“你敢拿回去?誰叫你錯了。” 鳳姐道:“可是我要算一算命呢,這是自己發的,可怨誰。”演戲要全套。鳳姐這番做作,果然十分有效,哄得老太太十分開心。

賈母笑道:“可是你自己該打著你那嘴,問著自己才是。”又問薛姨媽說:“我不是小氣愛贏錢,原是個彩頭兒。”賈母贏錢後心情愉悅,但又不好表現得太過明顯。從維護自身形象的角度出發,老太太也一定要告訴薛姨媽自己不是愛錢,這只是個彩頭兒。薛姨媽笑道:“可不是這樣,那裡有那樣糊塗人,說老太太愛錢呢。”薛姨媽也是個中高手,不動聲色,便奉承了老太太。曹師一筆多用的技巧,爐火純青。

鳳姐正在數錢,聽了這話,又把錢穿上了,向眾人笑道:“彀了我的了,竟不為贏錢,單為彩頭兒,我到底小器,輸了就數錢,快收起來罷。”鳳姐此時只是一味逗趣,怎麼能哄得老太太高興,就怎麼說怎麼做。“單為彩頭兒”這種明顯耍賴的小伎倆,根本就沒想著要矇混過關。

賈母打牌的時候,規矩是鴛鴦代洗牌,因此自己便和薛姨媽說笑,卻不見鴛鴦動手。賈母便問道:“你怎麼惱了,連牌也不替我洗?”鴛鴦拿起牌來,笑道:“二奶奶不給錢麼。”賈母道:“他不給錢,那是他交運了。”便命小丫頭子把他那一吊錢都拿過來。小丫頭子就真的拿了擱在賈母傍邊。

鴛鴦的任務,同樣是哄老太太開心。因為跟鳳姐知根知底,配合默契,所以兩人這番表演,天衣無縫。鳳姐這時做出慌張的樣子,忙笑道:“賞我罷,我照數兒給就是了。”薛姨媽笑道:“果然鳳丫頭小器,不過是頑兒罷了。”鳳姐聽說,便跕起來拉薛姨媽,回頭指著賈母素日放錢的一個木箱子,便笑道:“姨媽瞧瞧,那個裡頭不知頑了我多少去了。這一吊錢頑不了半個時辰,那裡頭的錢就招手兒叫他了。只等把這一吊錢也叫進去了,牌也不用鬥了,老祖宗的氣兒也平了。又有正經事情差我去辦了。

”鳳姐話未說完,便引的賈母、眾人笑個不住。

鳳姐其實也不差錢,之所以要在牌桌上如此表現,主要還是表演需要。這段看似頑笑的臺詞,字裡行間已經清清楚楚地揭示了牌局的本質。眾人正笑著,偏偏“平兒怕錢不彀,又送了一吊來。”平兒送錢,雖然又是小插曲,卻透露出跟老太太打牌的老規矩:鳳姐輸一吊錢,不夠。

鳳姐道:“不用放在我跟前,也放在老太太的那一處罷,一起叫進去到省事,不用作兩次,叫箱子裡的錢費事。”賈母笑的手裡的牌撒了一桌子,推著鴛鴦叫:‘快撕她的嘴’”。這兩處文字,曹師借鳳姐的語言,將一吊錢賦予擬人化想象,讀來生動有趣,臨場感強烈,同時也暗示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太太心情好轉,現場氣氛越來越融洽。此時此刻,邢夫人仍在房內老老實實站在一旁。老太太不發話,她不敢擅自離開。

眼看時機成熟,曹師於是準備引入新的變化----安排賈璉出場傳達父親賈赦的請求。於是,過來送錢的平兒,就變成了情節轉折承啟的橋樑。曹師筆下,不僅沒有多餘的文字,場景中也沒有多餘的人物。

平兒依言放下錢,也笑了一回,方回來至院門前”,正遇見賈璉,問她:“太太在那裡呢,老爺叫我請過去呢!”曹師此時再安排賈璉出場,從事件邏輯來看,平順自然。

平兒見問,忙笑道:“在老太太跟前呢。站了這半天還沒動呢,趁早兒丟開手罷,老太太生了半日氣,這會子虧二奶奶湊了半日趣兒,才略好些。”曹師行文忌平鋪直敘,卻每每喜歡借人物之間的對話傳遞事件進展。鳳姐“湊了半日趣兒”,老太太只不過“略好些”。

賈璉道:“我過去只說討老太太的示下,好預備轎子,又請了太太,又湊了趣兒,豈不好?

前面平兒剛剛說道“二奶奶”湊了半天趣兒,老太太的心情才略好了些,賈璉這邊就也想去湊趣兒,還盼著順便把母親喊出來,以期一舉兩得。可惜,“湊趣兒”能力,不是人人都有,更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在賈母面前湊趣兒。賈璉想象中的“湊趣兒”跟鳳姐的“湊趣兒”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直接導致後文賈璉同學慘被打臉。

平兒笑著勸賈璉不要去:“閤家子連二太太、寶玉都有了不是,這會子你又填限去了。”平兒的潛臺詞很明白,連王夫人、寶玉這樣清清白白的紅人,都莫須有地被訓斥,何況你劣跡未平的璉二爺。

賈璉不以為意:“已經完了,難道還找補不成?況且與我又無干。二則老爺又親自吩咐我請太太的。這會子我打發人去,倘或知道了,正沒好氣呢,指著這個拿我出氣罷。”說著就走。賈璉也是賈府的中堅力量,曹師沒有直接交代他處理事務的能力,而是通過動作和語言,表現璉二爺行為舉止仍失之輕率,對賈母和父親孰輕孰重出現了誤判,更嚴重低估了老太太的怒氣值。這些文字,也可以看作是曹師從另一個側面,暗示賈府男丁後繼無人,難當大任。

平兒見他說的有理,也便跟了過來”。

曹師以這句話作為鋪墊,引導後文事件合理進入平兒的視野。這種避免上帝視角的設計,值得借鑑。第四十七回第二個場景到此結束。

在這個場景中,鳳姐施展渾身解數,各種湊趣,終於哄得老太太心情轉好。這時候,一邊的邢夫人仍然一聲不吭,老老實實站在屋子角落,靜待發落。賈母老太太,此時心中因賈赦邢夫人討鴛鴦做妾而所激起的怒氣,已漸漸平息。賈璉、平兒這時正站在門口,準備進入老太太的房間。在新的場景開始之前的這個時間點,曹師以時間切片的方式,將眾人的行為在這一刻短暫定格,營造出莫名的時空界域。這種設計技巧,需要特別留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