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好詩 | 大海的鄰居

每日好詩 | 大海的鄰居

大海的鄰居

北 野

我從未丈量過大海與我的住所

之間的距離

用草繩、木棍、皮尺或鋼尺

我只是用心靈估算,我棲身的那棟樓

離海三百米,海鷗的叫聲

時常在夜間將我驚醒

有時我去海邊看看

白浪的手臂遠遠地起伏著向我召喚

但我並不激動

海嘛,液體的沙漠,吃人的水

誰要是渴死在海水裡

海不會感到抱歉

大海就像一尊供人參拜的喝得爛醉的神

盤踞在我家背後黑色的礁石下

它呼出的氣息令人頭暈

我不靠大海為生

因此大海和我的關係一點也不復雜

假如有人願意歌唱它或詛咒它,悉聽尊便吧

我聽當地漁民說

海很少爬上懸崖回訪看它的人

它經常放出海盜一樣的大風,颳得婦女頭疼

我倒是希望它來上一次

帶上雷電的鞭子、憤怒的咆哮和毀滅的警告

就像我在沙漠裡看到的沙塵暴

每日好詩 | 大海的鄰居

與很多人對大海的神秘嚮往不同,《大海的鄰居》一詩所寫的,是作為日常經驗出現的大海形象,它將我們慣常所理解的大海去神秘化,從而成了與我們朝夕相處的鄰居的變體。我們對待鄰居的態度,一般是因太熟悉而司空見慣,如何在最宜於抒情的大海主題中寫出司空見慣之物的新奇與陌異,對於詩人來說的確是個挑戰。僅僅只是如實描繪,已不足以構成詩人對大海更為內在的感知,就像他說自己從來沒有精確丈量過住所與大海之間的距離,而是調動各種感官盡力觸及大海的內核,用心來體會大海作為他者的存在。

一旦大海被賦予情感的力量,詩人就可能通過這一被觀看的對象來反襯自己的處境。尤其是作為鄰居的大海被日常化之後,祛魅所帶來的神秘性的消解,將其還原成了水的自然本質,“海嘛,液體的沙漠,吃人的水”,近距離的觀看之道相應地轉化成了詩人的具體認知。“大海就像一尊供人參拜的喝得爛醉的神”,如此比喻不是要將大海概念化乃至神化,而是仍然基於“我”與大海的相互喚醒。詩人以更為理性和辯證的方式言說了與這個鄰居“一點也不復雜”的關係,尤其是對於這一相安無事的自然景觀,從去依附性的客觀描述到具有超越感的本體定位,詩人就此建構了屬於自己的大海詩學。在與大海相對平靜的互動中,一切都顯得過於日常,詩人又渴望打破這種格局,希望它能來上一次“海盜一樣的大風”,這種冒險和刺激,也許就是對平淡生活的反撥。從這個意義上而言,詩人與其說是在寫大海,不如說是以大海作為鏡像反觀自身的生活倫理,他不僅道出了既定的事實,也在超驗的層面上回應了一種反諷的詩學。

特邀點評 /劉波詩人簡介

北野,全名劉北野,1963年生於陝西蒲城,大學畢業後赴新疆工作24年,著有《馬嚼夜草的聲音》等詩文集6部。200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參加詩刊社第19屆青春詩會,獲第二屆華文青年詩人獎。現執教山東大學(威海)文化傳播學院。

專家簡介

劉 波,1978年生,湖北荊門人,畢業於南開大學,文學博士,現為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日本名古屋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現代文學館特邀研究員,湖北省作協簽約評論家。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南方文壇》《當代作家評論》等刊發表論文多篇,出版有《“第三代”詩歌研究》《當代詩壇“刀鋒”透視》《詩人在他自己的時代》《重繪詩歌的精神光譜》等專著7部。曾獲得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揚子江詩學獎•評論獎等。

更多好詩

每日好詩 | 大海的鄰居

無 題

每日好詩 | 大海的鄰居

一 緒

每日好詩 | 大海的鄰居

遇見春天

每日好詩 | 大海的鄰居

點 評 專 家

北喬、陳先發、陳衛、曹宇翔、程繼龍、耿佔春、馮雷、顧北、顧建平、谷禾、洪燭、霍俊明、賈鑑、簡明、蔣浩、雷武鈴、冷霜、李少君、李海鵬、李建春、李犁、李壯、劉向東、李雲、梁曉明、盧輝、羅振亞、馬知遙、莫真寶、任毅、榮光啟、師力斌、樹才、譚五昌、唐翰存、田原、唐詩、汪劍釗、王久辛、王家新、王士強、吳投文、西渡、向以鮮、楊碧薇、楊克、楊四平、楊慶祥、楊墅、餘怒、葉舟、臧棣、張德明、張清華、張定浩、張光昕、茱萸、張偉棟、周偉馳、周瓚、朱必松等

欄目主持 / 王夫剛

每日好詩欄目作品來自中國詩歌網註冊會員

想讓你的詩歌出現在“每日好詩”?

每日好詩 | 大海的鄰居

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