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2017-03-18 17:15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老弄堂,是一段五味雜陳的記憶。

老弄堂的性感,老弄堂的滄桑,老弄堂的吵鬧,都是城市一筆濃重的背景色。

如果說一座城市就是一部書,那麼一條老弄堂則是這部書裡的一章,老弄堂裡的歷史遺蹟就是這一章裡濃重的一筆。

他們藏在鬧市裡,短暫而又深邃,靜靜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老弄堂。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小婁巷

位於新生路東側,有300多年曆史,長246米,寬3米。

據縣誌載:小婁巷又名戴墓巷,後稱小婁巷。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歷史上,小婁巷一共出過1個狀元、13個進士、15個舉人、80位秀才,從古代的兵部尚書到當代的兩院院士、著名高校校長等等,素有“才巷”、“江南書廂”之稱。這些豐富的內涵註定這個小巷故事多多。

從崇寧路一側的小婁巷巷口步入,來到52號的福壽堂,這裡為無錫望族秦家的院落,創始人秦煥清為清朝道光年間秀才。福壽堂建成後,他在此成立秦氏書塾培養後裔,其子又將書塾改為公學,並對外招生,進行新式教育。如今進入院內,是七座並列長廊式建築,按照封建家庭的尊卑輩分,安排得長幼有序,錯落有致。

移步來到小婁巷27號的來鶴樓,這是明萬曆年間狀元孫繼皋的九世孫孫揆均所建,又稱雙錫山房,原孫氏少宰第的藏書樓。全樓雕飾華麗,洋氣十足。

這幾處都建議去走走看看哦!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接官亭弄

有數百年曆史的“接官亭弄”位於北塘江尖大橋北側,長365米,寬5米,因為迎送南來北往的官員所建而名

此弄部分民居,在日本侵略軍掃蕩時,曾毀於大火,所剩無幾,目前老房子的柱子上,仍留有痕跡。現存建築多為近代所建。老弄堂裡的56號周崇堂有90年曆史,高牆深院,正面門頭簡單,天井內門頭講究,且青磚上雕刻“勤儉持家”四個大字,呈現典型的江南民居特色。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蔡家弄

位於北塘區古運河畔,江尖大橋北面,分為前蔡家弄、後蔡家弄。

前蔡家弄是一條具有150多年曆史的小弄,與接官亭弄“卜”字型,長119米,寬3.3米,石子路。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清乾隆年間從江尖口到皋橋,官方築堤,商人設店,隨之民房增多。因蔡氏建房在先,故以蔡姓取名。此弄口幾幢建築從門樓到天井設計均很講究,許多建築研究專家、影視單位爭相拍攝資料。這條百年古巷是明清以來繁華的無錫米市的延伸部分,三里橋米市許多大商戶集中居住於此。現老弄堂風貌猶存,去走一走,看一看百年老弄堂的風貌也是極好的。

後蔡家弄,與前蔡家弄呈“11”型。此弄有100多年曆史。全長106米、寬4米的石子路。太平天國後,蔡姓於前蔡家弄後續建房屋,取名後蔡家弄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橫浜裡

位於江尖渚南面。此弄有80—90年曆史,全長244米、寬2、7米,石子路。旁靠橫浜(河)連接橫浜口而得名

民居的江南建築風格保存較好,江南水鄉老弄堂的味道濃郁。此弄鬧中取靜,出入交通方便。對保留城市歷史風貌,開發休閒、旅遊資源有重要價值。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鴨子灘

位於南長清名橋西側,是具有150多年曆史的老弄堂。全長114米、寬2米。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明末清初,從南長街到定勝河的河灘地段,是一帶蘆葦塘,人們稱它聖塘裡。這裡的薛氏人家,幾代人都以養鴨為生。相傳乾隆皇帝南巡江南,龍船經過這裡,看到灘邊歇著大群鴨子和鵝,有的在整理羽毛,有的裹頭而睡……

乾隆頓時興起,命令停泊上岸看鴨,稱灘為鴨子灘,並召見薛家,瞭解養鴨情況。從此市民習慣把聖塘裡稱作鴨子灘,並列為弄名。現雖已無蘆葦塘,也養鴨人,但還居住著幾十戶人家。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日暉巷

舊無錫西城門旁有條手工業街,即地處現在西門橋堍的日暉巷。該巷長138米,寬3米,磚石路面,具有上百年曆史。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該街當時民居、店鋪緊挨,熱鬧非凡,磨豆腐、配鑰、日用銅器製作、冷做工匠、木器雕花……應有盡有。2004年,運河申遺考察組專家經過此巷時,曾將這條原生態保存無錫老城區傳統商業風貌的街區,嘆為“古運河邊最後的瑰寶”。巷口的一片茶館店,雖已作了居民住宅,但房屋未改,格局未變,樓上的一排格子窗,依然保持著當年的原貌,現在雖已拆建,但曾居住在那裡的老人,談起陳年舊事仍那麼津津樂道、有滋有味。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前竹長巷

位於北塘蓮蓉橋堍,沿河至通江橋。長216米,寬4米,1830年左右以經營竹類商品得名。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弄內有錫金線絲兩業公所舊址(清末)和原中國銀行無錫分行舊址(民國),此兩座近代建築均在1987年10月被列為市級文物控制保護單位。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黃土塘東(西)街

位於錫山區東湖塘鎮黃土塘村,全長200米、寬4—5米,有七八十年曆史,是我市保留江南農村街鎮風貌較完整的一條弄堂。

兩側大門板店鋪,白牆黑瓦房子,金山石路面,設有搖面房、理髮室、白鐵匠、裁縫店、磨豆腐、茶室等商鋪,目前仍為當地集市街鎮。街之北有明代建築一組,為清初武進士吳虎臣故居;還有我國現代科學家、兩彈一星功臣姚桐斌故居,現已列為省級文保單位。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東倉橋街

位於宜興宜城鎮東,清末明初建,近百年曆史,全長100米,寬3米左右。

該街保留了一部分清末建築至今仍為居民住區。文革中,此街改名“東風巷”街東東倉橋橫跨舊城河,系單孔石拱橋,明代風格始建於1225—1227年,明代重建,清咸豐年間重修。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蜀山老街

位於宜興丁蜀鎮蜀山西麓,是一條古色古香的步行街,明末清初建,300多年曆史,全長300米,寬2、5米,石板路面,亦稱蜀山古南街,蜀山舊街。

老街背靠蜀山,面朝蠡河。眼下,蜀山老街依然保持古樸的風貌,成為宜興地區保存得最完好的一條明清古街,數百米長曲曲窄窄的街道和幽深細弄、條石路、木拼門、格子窗、小商店,特別是眾多做茶壺、制花盆的陶瓷之家,讓人陶醉。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歷史悠久的無錫,老弄堂遠不止以上這些。

南下塘

,位於南長跨塘橋堍,古運河東岸,有100多年曆史,全長1000米,寬2—6米,是目前無錫保存最完整、傳統民居、弄堂風貌特色較突出的古弄堂。

賀弄,位於南長清明橋西側,有100多年曆史,全長80米左右。

奚家弄,位於南長清明橋西側,有100多年曆史,全長100米左右。

混堂弄,位於南長清明橋東側,有100多年曆史,全長30米,呈“L”型,與南下塘相連。

新當裡,位於錫山盪口鎮,建於清代同治年間,全長100米、寬3米。此弄幾幢獨家小院清代樓房保留完好。近代著名數學家華衡芳華世芳兄弟故居就在此弄內。

……

每一條弄堂,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無錫這些弄堂你還記得幾個?

老弄堂安靜地躺在那裡,就是這看似簡單的橫平豎直,不經意間,浸潤了每一個平常的日子。石板路上的幾莖小草,灰磚牆上爬滿的青苔,小巷兩側錯落的庭院,脫了漆的牌匾……無一不是無錫這座城市的靈魂所在。

來源:搜狐網

聲明: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弘揚本土文化,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通過私信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