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178個扶貧項目 醴陵產業扶貧“趕春光”

產業扶貧,是建立長效脫貧機制的根本保證。記者近日在醴陵走訪發現,醴陵優先安排專項財政扶貧資金891萬元,支持產業扶貧項目,目前已啟動扶貧項目178個。

聯村合作社,連著好效益

4月15日,一場“特殊”的見面會,在醴陵均楚鎮樟橋村召開。

“我們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脫貧致富。發展養蜂產業是幫助我們增收的有效途徑。”醴陵市綠色中蜂養殖園負責人王光烈繪聲繪色地向貧困戶講解著養蜂之道。

自從成為樟橋村的聯村經濟合作社以後,這家養殖園便計劃通過帶動貧困戶養蜂、與貧困戶股份合作、吸納貧困戶務工等形式,與全村42戶貧困戶結成穩定的利益關係。通過本次見面會,更多貧困戶萌生了養蜂的念頭,會後紛紛向王光烈諮詢。

啟動178個扶貧項目 醴陵產業扶貧“趕春光”

“我想嘗試一下養蜂,如果成功了會是一個不錯的增收途徑。”剛剛完成簽約的易宏再說。他是樟橋村的養鴨大戶,2014年因病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通過發展養鴨產業,不到兩年,其養殖規模已經達到了幾百只,2016年順利脫貧。綠色中蜂養殖園將養蜂技術送到了家門口,讓易宏再搭上了“聯村經濟”的便車。

“既然擔起了聯村的責任,就要盡職盡責協助完成鞏固脫貧的任務。”王光烈表示,通過本次見面會,樟橋村共有13戶貧困戶與合作社簽訂養蜂協議,每戶獲得2箱免費的蜂種。春風十里送蜂種,產業幫扶解民憂。聯村經濟合作社,讓產業幫扶實現了從“輸血救助”到“造血共贏”的轉變,讓好效益連著貧困戶的口袋。

啟動178個扶貧項目 醴陵產業扶貧“趕春光”

有了好產業,家門口增收

4月中旬,醴陵孫家灣鎮觀前村的田壟上,一簇簇鮮嫩的綠芽冒出了頭。“這是迷迭香,一種植物灌木,收成之後既可以用於食品、藥品的保鮮,也可用於製作香料、殺蟲劑及藥物等。”村主任易力軍介紹。

2019年初,觀前村註冊成立醴陵觀前綠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土地千餘畝,從事中藥材迷迭香種植及種苗培育,以推動種植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翻耕、施肥、除草……今年3月,觀前村流轉近20戶貧困戶土地,播種迷迭香1300多畝,提供10多個扶貧崗位,在保障種植存活率的同時,培育貧困戶的自我發展能力,激活貧困戶的內生動力。

“栽完苗,手上還有點香味呢。”貧困戶張丙香對這份工作十分滿意,因為在家門口乾活一天能賺到100多塊錢,還能照顧好老人。

“我們充分利用村內剩餘勞動力,拉動村內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務工,為2020年脫貧攻堅任務的完成創造條件。”村黨支部書記王禮資介紹,貧困戶來到合作社,不僅能解決生計問題,還能學得增收技術。

村裡還計劃在6月建成近萬平方米的加工車間,對迷迭香加工包裝,在滿足市場各類需求的同時,提高迷迭香的附加值。春風十里送蜂種,產業幫扶解民憂。聯村經濟合作社,讓產業幫扶實現了從“輸血救助”到“造血共贏”的轉變,讓好效益連著貧困戶的口袋。

有了好產業,家門口增收

4月中旬,醴陵孫家灣鎮觀前村的田壟上,一簇簇鮮嫩的綠芽冒出了頭。“這是迷迭香,一種植物灌木,收成之後既可以用於食品、藥品的保鮮,也可用於製作香料、殺蟲劑及藥物等。”村主任易力軍介紹。

啟動178個扶貧項目 醴陵產業扶貧“趕春光”

2019年初,觀前村註冊成立醴陵市觀前綠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土地千餘畝,從事中藥材迷迭香種植及種苗培育,以推動種植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啟動178個扶貧項目 醴陵產業扶貧“趕春光”

翻耕、施肥、除草……今年3月,觀前村流轉近20戶貧困戶土地,播種迷迭香1300多畝,提供10多個扶貧崗位,在保障種植存活率的同時,培育貧困戶的自我發展能力,激活貧困戶的內生動力。

“栽完苗,手上還有點香味呢。”貧困戶張丙香對這份工作十分滿意,因為在家門口乾活一天能賺到100多塊錢,還能照顧好老人。

“我們充分利用村內剩餘勞動力,拉動村內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務工,為2020年脫貧攻堅任務的完成創造條件。”村黨支部書記王禮資介紹,貧困戶來到合作社,不僅能解決生計問題,還能學得增收技術。

村裡還計劃在6月建成近萬平方米的加工車間,對迷迭香加工包裝,在滿足市場各類需求的同時,提高迷迭香的附加值。

啟動178個扶貧項目 醴陵產業扶貧“趕春光”

來源/株洲日報 記者/王軍 通訊員/彭麗娜 劉勤翰

編輯/黃盼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18173385049(李記者)、15907333036(舒記者)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株洲發佈”刪除。

啟動178個扶貧項目 醴陵產業扶貧“趕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