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人民領袖王國興故居、白沙起義紀念園:白沙起義震撼全瓊

黎族人民領袖王國興故居、白沙起義紀念園:白沙起義震撼全瓊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番響村東側的白沙起義紀念園。

白沙起義紀念園位於海榆中線160公里處,瓊中紅毛鎮番響村東側,建於1987年,坐北朝南,後依德倫山,前向黎母嶺尖,佔地面積62畝。園內有一座面容沉靜、目光堅毅的半身銅像巍然矗立,基座上題“黎族人民領袖王國興”9個大字。  1943年8月,王國興帶領飽受國民黨迫害的黎族苗族群眾揭竿而起,發動白沙起義。這一壯舉不僅為瓊崖特委開闢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和解放海南島創造了有利條件,更開啟黎族人民跟著共產黨走的革命新路。

  七十餘年風雲變幻,見證了曾經貧窮落後的黎村苗寨迎來的發展變遷,如今來到王國興的家鄉——番響村,一幢幢淡黃色的小樓房錯落有致,嶄新的籃球場、主題公園及文化廣場掩映在群山之下,與不遠處的白沙起義紀念園遙遙相望。    

  不堪壓迫:飽受迫害的黎苗群眾揭竿而起

  鏽跡斑斑的粉槍、木製的黑色弓弩、彎彎的牛角號……在白沙起義紀念館裡,這些文物靜靜陳列在玻璃櫥窗內。若不是通過陳列館內的文字說明,人們很難想象它們曾經跟隨其主人經歷了怎樣的一場血雨腥風。

  1943年8月12日,正是靠著這些簡單的武器,王國興帶領飽受國民黨迫害的黎苗群眾揭竿而起,發動了震撼全瓊的白沙起義。

  當時日軍鐵騎踐踏瓊島,為保存實力,瓊崖的國民黨當局龜縮至五指山山區一帶。他們畏敵如虎,卻對手無寸鐵的黎族苗族同胞耍起了威風。

  為了躲避國民黨的迫害,黎族苗族同胞步步隱忍退讓,國民黨反動派卻愈發變本加厲,不僅巧立名目橫徵暴斂,更製造了多起觸目驚心的屠殺慘案,一時間無數村寨淪為“無人村”。

  是繼續忍辱偷生,還是另尋生路?黎族頭人王國興在鄉親們的呼聲中找到了答案:不反抗不鬥爭,就只有死路一條。

  原定於1943年8月17日卯時揭竿起義。然而距離約定的時間還有5天,由於國民黨白沙縣政府的一再盤剝,白沙一區的男女老少實在忍無可忍,提前打響了白沙起義的第一槍。

  密謀起義:一聲意外槍響,白沙起義提前

  1942年6月的一天,在徳倫山上,王國興召集紅毛鄉屬下各保保長,召開了白沙起義的第一次籌備會議。為了聯合全縣黎胞發動起義,這些領頭人分頭走遍了五指山區,聯合了周圍比較合心的頭人。一時間,這一帶的黎族百姓無不擦槍磨刀,彎弓削箭,秘密準備著起義。

  1942年8月,王國興在紅毛鄉什親山召開了白沙起義第二次籌備會議,到會代表50多人,其中包括苗族領袖。在這次會議上,王國興被推選為白沙起義總指揮。1942年12月,在紅毛鄉坎茂村舉行的白沙起義第三次籌備會議上,王國興宣佈:明年8月17日全縣暴動!

  1943年8月12日,白沙、牙叉鄉的首領王亞福、王亞文、符亞友、王定江等人,實在忍無可忍,決定提前打響了白沙起義的第一槍。

  8月12日至8月26日,白沙各區2萬餘名黎族苗族同胞分多路參與戰鬥,共打死打傷國民黨軍政人員300餘人,繳獲槍支彈藥一批。歷經半個月的激戰,駐在白沙境內的國民黨軍政機關和部隊被全部趕出,起義取得初步勝利。

  尋找救星:五指山區終於迎來新生

  1943年9月底,不甘失敗的國民黨調集1000多兵力,向白沙人民猖狂反撲。原本以為敵人不敢再來,起義軍沒有戰鬥準備,加上武器簡陋,又缺乏軍事知識,傷亡十分慘重。

  在王國興、王玉錦等人的帶領下,彈盡糧絕的部分起義隊伍撤退到什寒山和鸚哥嶺一帶。此時正逢山區雨季,堅持曠日持久鬥爭的起義隊伍已是衣不蔽體,國民黨展開血腥屠殺的消息又不時從山腳下傳來,幾乎快要將黎族苗族同胞逼上絕路。

  族人的活路到底在哪兒?王國興和起義群眾突然想起共產黨領導的隊伍打“國賊”的故事,很快下定了決心,“找共產黨去!這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我交代王朋充速帶陳育祥……引路去找紅軍……我就帶五六個人去百沙鄉(原白沙鄉)……找紅軍。白沙鄉(原)符松齡派符貴與王定江去找……到9月14日只見符貴與……回來說找不著紅軍,王定江半路碰(到)國民黨兵(被)捉去殺死了……”從王國興留下的一份手稿中可以看到,當時的尋黨之路並不順利,“國賊”甚至懸賞1000塊光洋要買他的頭顱。

  然而王國興並沒有被嚇倒,不久後他再次派人分三個方向尋找共產黨。經過輾轉打聽、託人帶路,吉有理一行終於在中共儋臨聯縣縣委和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找到了救星。

  很快,瓊崖特委相繼派出黎苗民族工作委員會和先遣部隊進駐白沙,讓該地區武裝鬥爭的性質和內容漸漸發生了新變化。

  1944年12月,王國興來到瓊崖獨立縱隊的駐地澄邁縣六芹山,與瓊崖特委書記、縱隊司令員馮白駒一見如故。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更加堅定了黎族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幹革命,永遠跟著共產黨走的信念,也為我黨我軍開闢五指山革命根據地送上了一把“金鑰匙”。

  1945年夏天,瓊崖特委決定成立挺進支隊,加速開闢五指山革命根據地。根據地建設期間,中共瓊崖特委通過土地改革、減租減息、清匪反霸等一系列鬥爭,讓黎、苗等各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被烏雲籠罩的五指山山區終於迎來新生。(南國都市報 記者 石祖波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