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取消中考考試大綱通知解讀

11月29日,教育部在山西長治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會的核心內容是: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科學命題,

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促進學生認真學好每一門課程,完成好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學業,切實做到學什麼考什麼,而不是考什麼去教什麼、去學什麼。

教育部取消中考考試大綱通知解讀
教育部取消中考考試大綱通知解讀

對此,我們做以下解讀:

就一線城市而言,“考試大綱”早已經名存實亡,教育形式和社會需求,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以前的教育是學知識,現在則側重用知識,教育的驗收標準會落腳於考察輸出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這代人經歷了“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孩子一代正在經歷“學會轉變為會學”。會學比學會需要更大更多更強的資源投入,還需要高明的認知和合適的資源。會學,是一種更具消耗力的投入模式 。

最早,請個大學生就能補補,後來需要專業的機構,現在變成了全資源的比拼:資金、資源、認知,缺一不可。

風潮一旦湧起就可能成為趨勢。以後教育的殘酷性,一定超乎我們想象。

學生是分檔的,分檔的依據是成績。

無論政保、自考還是派位,去重點還是普通中學,到了中學,總會因為成績而佔據不同高度和資源。

以前,有分班考,成績好的孩子會在重點班級,有好的老師、有好的學伴、有好的課程。無論在哪個學校,重點班有多少人就幾乎能壟斷前多少名,普通班的第一進了重點班也是倒數。

以前,小升初的分班幾乎會決定孩子的未來三年甚至六年,乃至更久的命運。

這幾年,隨著教改的深入,分班考終於沒了。結果,競爭沒有消亡,而且,更加激烈的競爭模式正在興起。

這種模式就是分層教育:所有孩子都可以自己報班選老師,上課時同班同學會一鬨而散,根據自己的課表奔向不同課堂。只有學習以外的班級生活,大家才是一個集體。

優優匯聚,這些孩子在一起會產生一種強大的驅動力並形成慣性。

好的學校所匯聚的孩子,真的是出類拔萃,教學方式也超乎尋常。

數學方面,幾乎是基本概念,一帶而過,然後做題,講題,以考代教。這種超常規的模式,需要孩子有很強的自學能力或者大量的課外補習;英語方面,pet已經常態化,是初一好學生的最低門檻,FCE、CAE也不少見;語文的閱讀與理解要求,孩子的素養與能力,也早就超乎我們的想象。在此之下,傳統的教學大綱,早已經名存實亡。

但是,這一切成績的基礎,是父母的超額投入和孩子的辛苦付出。沒有極高的上進心、長遠的目標以及足夠的資源支撐,那些孩子到不了如此高度。

中學階段,其實危機很多:

1、中學會出現青春期、叛逆、早戀等等很多問題,家長也可能會面對中年危機或者更年期,是子女關係中比較困難的一個階段;

2、中學學習難度上來了,孩子不會的,家長多半也搞不定,不能跟小學一樣深度參與孩子的學習。如果之前孩子已經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態度,會很不一樣;

3、高水平的同學和普通水平的同學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同的,好的老師也會很大程度影響孩子的發展。基礎好一點,佔據不同的資源,三年的路會走的各不相同;

4、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身為父母,已到中年,財富和地位已經基本成型,沒有太多的變數需要努力,如果不為孩子付出,人生又有什麼意義?

總之,原因很多,必須要早做準備。

面臨問題與危機,應該如何準備?

1、英語

多讀、多聽、多外教,提升英語水平以後進行適當的語法學習和刷題,選擇不同的考試體系逐級提升以驗證學習效果。

當下,PET幾乎已經成為新初一好學生的最低標配。考

2、數學

數學的重點不是學會,而是“會學”。在校內校外的學習中,形成自己的經驗和方法,能夠主動的去學習和解決問題,發展成為數學優勢。

其中學會的方法並不重要,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所記住的方法會越來越沒有分量。但是,數學學習能力,不去有意識的發展真不行。

現在數學考試難度越來越大,這兩年的高考數學卷讓只會做考場崩潰,能力強的孩子卻幾乎可以獲得滿分。

3、語文

語文主要考察閱讀習慣,基本素養,溝通交流能力等三個能力。

語文分為字詞、閱讀、寫作、文言文幾個部分,互相關聯又各有核心,系統的梳理也有必要。

語文學習的過程可以簡單總結為:點燃孩子的興趣,讓孩子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輸出。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

孩子自己頓悟需要機緣和時間,但是老師可以幫孩子激發興趣和熱情。

孩子興趣被點燃,才可能成為自燃的文學天使,最後才能再去影響別人。

現在大城市的孩子,多半是當年各地學霸的後代,智商基本都是頂尖。智力相當的情況下,習慣、態度和見識所形成的格局並隨之而來的選擇與努力卻有巨大差異,年復一年累加起來,資質相近的孩子表現會完全不同。

意識清楚的家長會發展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習慣;焦慮的家長會讓孩子多學知識;還有不作為的家長讓孩子自由成長。

不同群體,各有模樣,這是當前一線城市的教育現狀。

教育生態已經改變,其激烈程度與殘酷性,需要我們積極面對、認知、行動。

教育,是兩代人共同參與的一場戰爭。我們要認真思考,要積極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