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觸及“地板價”不再下調,那中間的“差價”去哪了?

目前,國際原油價格依舊維持底部震盪,原油變化率大幅上漲的概率較小,因此國內成品油參考一攬子油價大概率維持在40美元以下,國內成品油價格觸及“地板價”政策,導致國內成品油調價擱淺。

那麼,國內油價觸及“地板價”不再下調,那中間的“差價”去哪了?

“都地板價保護了,中石化不應該賺翻天嗎?”

很多人對地板價有這個誤解,認為40美元以下的部分全給了中石化等企業做收入。

想啥呢?!

這一切要從《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說起。

2016年,國家發改委出臺了《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對國內油價升降調整做出規範。

按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無論國際油價暴漲或暴跌,成品油價都會受到“天花板”和“地板”的限制。也就是說,當國際市場油價高於每桶130美元時,國內汽、柴油價格不提或少提;低於4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降;在40-130美元之間運行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正常調整,該漲就漲,該降就降。

油價觸及“地板價”不再下調,那中間的“差價”去哪了?


“差價”的錢去哪了呢?

當油價低於調控下限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未調金額並不是直接留給企業成為收入,而是全部納入風險準備金。

根據《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徵收管理辦法》規定,當國際市場油價低於40美元時,未調金額全部納入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全額上繳中央國庫,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統籌用於節能減排、提升油品質量、保障石油供應安全,以及應對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實施保障措施的資金來源。

油價觸及“地板價”不再下調,那中間的“差價”去哪了?

油價不同,稅費佔比也不同。

上圖為5.8元/升時比例▲

國內油價設定上下限,主要是考慮我國既是石油進口和消費大國,也是石油生產大國,油價過高過低都會帶來不利影響。

油價過高,會加大用油行業和消費者負擔,影響國民經濟平穩運行。

油價過低,短期看可降低石油進口和供應成本,但由於我國石油資源稟賦差、生產成本高,長期看會導致國內原油產能萎縮,削弱石油自給能力,我國已高達70%的石油對外依存度還將快速上升,不利於保障能源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