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撥過李連杰的浙江武痴陳天申:對天申謝 百年樹人

2006年,筆者曾採訪了一群浙江省著名的武術家,對於浙江武術進行了首次考察,雖然不是特別深入,但基本涵蓋了多個武術種類和流派。


2006年93歲高齡的陳天申,精神爍熠,思維敏捷,是當時唯一見證過第一屆西博會武術大賽的武師,亦親眼見過江南第一腿劉百川的同行。14年過去了,我將此前發表的文章重新貼出來給大家看,希望大眾對於中國武術的理解有些幫助吧。


此文首發於2006年浙江省體壇報。


陳天申:·武術是用來強身健體的·點撥過李連杰·俠義精神幫人不求人

點撥過李連杰的浙江武痴陳天申:對天申謝  百年樹人

2006年時已93歲高齡的陳天申

用陳天申自己的話來說,如今半路“出家”的多,像他這樣五歲便開始習武,一生沒有一天離開武術的人,已經很罕見了。

或許,在1929年他看見擂臺上的武師們的精彩絕技的時候,武術就已經在他幼小的心靈深處發芽壯大。擂臺上武師們每一次開天闢地般的掌擊,都搖動震撼著他的心,當他兩眼放著異彩的時候,心裡已是驚濤駭浪。也許就在那個時候,武術便成為他的呼吸,他的一切。

小說裡面的功夫真有


今年(2006年)93歲的陳老,面色白淨紅潤,耳聰目明,說話朗朗有聲,跟他說話決不吃力,一問一答,應對自如。

當記者看到他左手無名指上帶的一個銀色的戒指時,陳老不好意思地摘了下來,臉漲得通紅,連連說“是外孫女送的,讓我也時尚時尚”。說起武學,他喜歡站起來,手足伸展使上幾招,坐下的時候有些喘,告訴記者有些動作做不了了,畢竟年紀大了。

“金庸的書我看過,其實裡面寫的武功都有,只是他描寫得比較細緻,都有。”他介紹說,中國在諸子百家興盛起來前,就有武藝,當時分為擒拿、角力、導引和劍四種,後來的武學無不是從這四種演化而來的。


點撥過李連杰的浙江武痴陳天申:對天申謝  百年樹人

“金庸小說裡的降龍十八掌有的,一陽指也有的,只是練這種功夫的人很少,練起來很苦的。我們叫特異功能。”1929年張靜江主持的全國業餘國術比武大會在北山路打起了擂臺,“那時有個武師叫劉高升,他是練鐵砂掌的,一掌斜劈下去,將鋼筋做的圓桌腿都打彎,這是我親眼所見的。鐵砂掌練起來,要把手插到鐵砂裡或者炒著的豆子裡,到後來整條手臂都會爛開來。”

陳老於1930年考入了浙江省國術館第一期師範班,“江南第一腿”劉百川、丁彪、奚誠甫、李春年都是他的老師。

“劉百川拿起三根筷子,對準自己咽喉下的天突穴刺去,手掌用力,那三根筷子應聲折斷。”他說,內家拳著重練內功,練的五臟六腑,比如太極拳和太乙拳;外家拳練的是筋骨皮,比如鐵布衫和金鐘罩。

問起他有沒有練過時,陳老笑著搖搖頭說:“我小的時候,外國人不是說我們中國人是東亞病夫嗎?上海精武館自霍元甲、陳真之後,一直到馬永貞,他們都提出國術強身健體的口號,所以那時的年輕人練那些特異功能已經很少了。學習內家拳也是為了調和血脈,養護五臟六腑,起到健身的作用。”

習武一生的“武痴”


陳天申原名陳炳泉,父親是木匠,母親沒有收入,五歲的時候在杭州市下城區養正小學讀書,學費全由乾孃拿出。

一天學校校長孫遙俊正吃著酒,忽然看見調皮活潑的陳炳泉,孫校長藉著酒勁,一拍大腿,向陳炳泉招手:“來,過來,孩子,你叫什麼名字?”陳炳泉如實回答。孫校長搖搖頭說:“不好,不好。校長給你起個別名吧,嗯,對天申謝,百年樹人——就叫陳天申如何?”陳炳泉也不知名字的意思,見校長親自為他取名,滿心歡喜,拍手叫好。

“對天申謝,我後來才知道,是《易經》裡的一句話,校長當時非常看中我,給我寄予了厚望啊!”

從小學開始,學校就讓學生學習國術(武術),到了初中,陳天申又拜絲綢老闆王雲龍為師,每天天不亮就到梅登高橋去隨他習武。王雲龍四十多歲年紀,身材粗大,特別喜歡喝酒,待他也十分好。

“我的南拳、羅漢拳和彈腿都是在他那兒學的,那時候學武挺苦的,很重的沙包壓在膝蓋上,膝關節都往下彎了。而且一壓至少半個小時。”


點撥過李連杰的浙江武痴陳天申:對天申謝  百年樹人

初中畢業後,陳天申就去了開元路安徽會館為浙江日報排字,但對武術的愛好有增無減。1933年畢業後,陳天申先後做過助教,到了黃埔軍校第10期步兵科實習……

“1942年,美軍轟炸東京,飛機來衢州加油。日軍知道後,發誓要消滅位於衢州地區的三戰區,從湖南、福建、錢江南岸三面進攻。當時我也參戰了,炮火連天,唉,那個情景啊……我有好幾個同事都死了……”陳老說起這段往事,雙眼噙著淚水,平靜的心也起了波瀾。

參軍期間,他的武學非但沒有荒廢,而且還學習了各種器械與各家拳法,一直堅持不懈地堅持著。悲痛的時候,武術重新給了他力量,讓他在危難當頭時豁達了心胸,熬了過來。

1981年全國各省恢復武術協會後,到83年,陳天申積極投身到《浙江武術拳械錄》的編纂工作中。他跑遍了全省各地,義務工作一干就是十年。“我心甘情願義務工作,沒什麼原因,就是因為喜歡。”翻開他參與編纂已經發黃的書,裡面記載了全省民間的各種武術種類,並詳細記載了招式、拳譜、要訣,許多家族內部流傳幾百年的武術也被書收錄其中。

陳老拿出厚厚的一疊文稿,說都是近年來閒著沒事寫的武學義理和傳統拳法腿法的招式,都還沒有發表。研究易經的他,最近正在開創一門新的武學——易經圓拳,共有50個動作的易經圓拳,集合了形意、八卦、太極、五行、太乙等武學的精髓,是他一生武學的結晶。

“李連杰來拜會過我”

“最近有沒有看《霍元甲》啊?”陳老說起李連杰,就樂得笑開了花。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他說李連杰的功夫很不錯,當年剛得全國冠軍拍完《少林寺》後,李連杰專門到杭州來向陳老請教。

“當時他過來,就是為了問我太極拳的四句口訣的動作要領:虛靈頂頸,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懸襠縮腰。”說完,陳老站起身來,一句一句娓娓道來,做出動作來解釋這四句口訣的動作要領。怪不得李連杰在《少年張三丰》裡的太極打得如此完美,原來是得於陳老的點撥。

陳老說,雖然一生習武,但與人無爭,“我從來沒有跟人爭鬥過,也沒打過擂臺。”不過有人欺負他,他當然要“自衛”了。他因為個子比較小,年輕的時候經常有人高馬大的人要欺負他,“他過來,我就給他個‘下把’(摔跤術語,抱腰過肩摔),他‘嗵’一聲就摔出去了。”他一邊說,一邊還手腳比劃示範動作。

我喜歡學習 不喜歡求人

也許是秉承武學家歷來行俠仗義,不於人前低頭的精神,陳老一生酷愛學習,除了武術外,他還會書法繪畫,而最令他驕傲的是,他的醫學也不是蓋的。

二十幾年前,他在小區裡散步,發現一個孩子手腳都不能動,上前一問,才知道這個孩子得的是小兒麻痺症。

“我就用針灸的‘子午流注法’給他治了三次,結果治好了。現在他都已經工作了。”

在安吉農場教育改造的時候,他因為肛瘻開刀,打麻藥的時候刺傷了尾骨神經,從此直不起腰來。在沒有辦法醫治的情況下,他堅持打太極拳,硬是“打”好了。“我現在腰板比年輕人都要挺。”他說自己以前的心臟病、肝病,都靠自己習武慢慢治療好了。

更絕的是,他不僅自己會治病,還有別人都沒有的本事。“上次我去浙二醫院打針,護士忙不過來,我說,你們忙不過來,我就自己來。我自己拿起針筒扎自己屁股,那些護士都傻掉了。”

此外,陳老特別喜歡旅遊。“輕舟已過萬重山”,喜歡在桂林體會十二灘的驚險;“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喜歡在成都武候祠,憑弔緬懷諸葛亮的一生。年紀大了跑不動了,他就看電視裡的旅遊節目,“看著看著我好像自己也在那邊遊玩了。”陳老呵呵笑著,像個小孩。他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機會去武當、少林。“可以開闊眼界,可是我一生跌宕起伏,輾轉各地,一直沒有機會去。前年我還參加省裡的一些活動,現在哪裡都不跑了。”

編者後記:

訪畢陳公,不覺過午。百年沉浮,如刀光劍影、白駒過隙,濃縮於五小時之中矣。陳公之傾心相述,每及國學之湮沒,常喟然而嘆息。三教九流,乃中華文化之精華,遙想陳公弱冠之時,尚婦孺皆知,國術(武術是解放後的名詞)修習,尋常巷陌皆可睹見。陳公告言:“餘一生棲身於教育,無愧於‘對天申謝,百年樹人’,惟所學甚少,僅為參考。” 耄耋之年,仍醉心於開創武學,傾心傳授於二徒,孜孜不倦,可敬可嘆!


陳天申說張三峰

傳說當中,太極拳、太乙拳最早是由張三峰創立的,在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中把這個張三峰寫成了“張三丰”,而在歷史上,從宋末到明代之間有許多叫“張三峰”的人,為了搞清楚歷史,陳天申找的是元末明初在湖北武當發明身、眼、手、法步,八法五步十三勢武術的張三峰。

鏡湖先生的學生許禹生寫的《太極拳勢圖解》中說,“張三峰,名通,字君實,遼陽人。元季儒者,善書畫,工詩詞,中統元年,曾舉茂才異等,任中山博陵令。慕葛稚川(洪)的為人,遂絕仕進,修道寶雞山。因山上有三個山峰,挺秀蒼潤,頗為喜歡,取號三峰子。傳說他觀鵲蛇鬥爭,忽有會心,創始了十三勢式合稱八法五步拳架子,定稱“內功武當派”。當時南京有七俠:宋遠橋、俞岱巖、俞蓮舟、張松溪、張翠山、莫聲谷、殷梨亭,他們七人去拜訪老師李雲先生,經寶雞山玉虛宮,拜晤了張三峰,就拜師事,月餘而歸。

而在向愷然先生寫的《練習太極拳經驗》和《中國武術人命辭典》裡記載的,都是這個張三峰。

相傳張松溪從張通(三峰)先生處習得內家拳後,又吸收了各家精華,自成一派,在四明山傳授武藝,如今的寧波四明內家拳與他也有一定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