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張掖」梧桐村:黨群結對甩窮帽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 範海瑞

4月23日上午,記者隨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採訪團來到高臺縣駱駝城鎮梧桐村。村支書關海在去年剛脫貧的村民屈春家裡,瞭解他家今年的產業發展計劃。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張掖」梧桐村:黨群結對甩窮帽

村支書關海和屈春商討他家今年的產業發展計劃。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攝

掰著指頭算起來,屈春家去年的產業收入不少。試種的2棚制種苦瓜賣了1.7萬元,20畝商品玉米賣了3萬元,還在村裡幫助下,買了一頭能繁母牛,今年年初下了一頭小牛犢。“小牛犢現在賣至少8000元,但我準備再育肥幾個月,賣個好價錢。”屈春說。

關海介紹,屈春小時候因意外事故,右手受傷截肢,幹不了重體力活,無法外出打工,近幾年屈春的母親、妻子都患病,日子過得很窘迫。2016年,梧桐村強化黨建引領,組織12名黨員與貧困戶結對幫扶,發揮黨員“排頭兵”作用,屈志新結對幫扶屈春。

“參與結對幫扶,黨員一定要幫在難處,扶在實處。”關海堅定地說,“最重要的是,幫助群眾找到一條長久穩定致富的產業路。”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張掖」梧桐村:黨群結對甩窮帽

雖然身患殘疾,但是屈春積極發展養牛。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攝

2007年,關海在隴西看到中藥材效益好,就在自家50畝地裡試種了甘草、黃芪,第一茬藥材產量不錯,但品質不好,賣不了高價,勉強保本。第二年,關海專門到隴西及安徽、河北等地學習中藥材種植技術,種植的藥材品質好,當年賺了近10萬元。不少村民看著動心了,也想種藥材。2014年,關海牽頭辦起了高臺縣拓信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關海於當年也當選為村支書,到2019年,已經帶動37戶村民發展中藥材產業。

梧桐村自2014年以來,陸續建成了高臺縣拓信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晟源能繁母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勃興紫花苜蓿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並在每個合作社成立之初,成立了引領產業發展的黨支部。給村民們引出了一條致富新路。

有著30年黨齡的關海結對幫扶村裡貧困戶張兵。張兵有輕微的智力障礙,村裡人發展瓜菜制種、玉米制種、中藥材等產業,精細化管理要求高,張兵無法做到。關海便指導他發展能繁母牛養殖。去年,張兵家出欄4頭小牛犢,僅養殖一項,就收入3萬餘元。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張掖」梧桐村:黨群結對甩窮帽

在村支書關海的指導下,張兵發展養殖產業,2019年僅養殖一項就收入3萬餘元。(關海供圖)

“我家29畝地,種植玉米、苜蓿,牛的飼草夠了,多餘的還能賣給村裡的苜蓿種植合作社。”張兵告訴記者,“養牛不需要多費心思,村幹部定期教我飼餵技術,幫我做好養牛防疫,收益很穩定。”

黨支部將貧困戶“引”上致富路,並確保一個貧困戶都不拉下。2018年,農村“三變”改革的春風吹到了梧桐村,村黨支部引導37戶村民以土地入股拓信中藥材合作社,除了每年每畝500元的土地流轉費外,還能享受到合作社二次分紅。2019年合作社種植黃芪、金銀花、甘草等中藥材1800畝,年經營純收入150萬元,共分配農戶保底收益75萬元,戶均分紅2萬元。村裡因殘因病致貧的最後4戶未脫貧戶,靠著產業分紅,2019年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藉助‘三變’改革,貧困戶收益較低的土地作為資源被盤活了,助力合作社擴大了種植規模,提升了機械化水平。村民們也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通過發展產業享受分紅,生活有了保障。”關海說。

在村黨支部引領下,梧桐村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目前已建成中藥材種植基地1800畝、紫花苜蓿基地1700畝和戶均3頭以上的基礎母牛養殖示範區,村裡人活躍在田間地頭、溫室大棚和養殖圈舍裡,都為好日子奔忙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