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老家宴席的變化

原創 | 王新民

大荔老家宴席的變化

春節回老家大荔與父母兄妹團圓或走親戚,免不了聚餐或吃宴席,我發現老家的宴席在變化,飲食越來越平衡,變得更健康、更科學、更衛生了。

要說家鄉的宴席一直是比較講究的,什麼幾品(比盤子深比碗淺的廣口器皿)幾盤子呀,品裡盛的多是大肉之類的葷菜,盤子裡盛的多是素菜,又比如先喝茶,吃點茶果點心,墊墊底,為喝酒打點基礎,即使喝酒,在冬天也要用錫壺將酒溫熱,下酒菜也以瘦肉素菜為主,即使最豐富多樣的大荔十三花也是如此,飲食還是比較平衡講究的。

但過去畢竟收入有限,葷菜肉食以大肉為主,最典型的是大燒方塊肉,相當油膩,易積累脂肪,因為飲食上的鹽重油大,所以父老鄉親們患高血壓、心臟病的人多。

隨著經濟的寬裕,保健意識的增長,如大燒方塊肉已基本退出宴席,幾乎見不到蹤影了。僅有的條子肉也到了最後上來,就著主食吃,而不是喝酒時吃。如今的宴席上新增添了清燉魚、紅燒雞塊、幹炸帶魚等肉食。

變化最大的是湯多了,除了過去的酸辣肚絲湯外,還增加了魷魚海參湯、生汆丸子湯、花生醪糟等。這有點像南方人的煲湯,既營養,又限制了食量,預防了肥胖和疾病。

最後吃主食上的炒的新鮮蔬菜也多了,除了傳統的條子肉和爆炒蓮菜,還新增了蒜薹炒肉絲、西紅柿炒雞蛋等,蔬菜多是現摘自己地裡的,雞蛋也多是自家養的雞才下的,色味香俱全,非常悅目,十分可口。

衛生的變化主要體現在酒杯和勺子上,過去宴席上一個酒杯輪流著喝,如今一人一個酒杯;過去湯碗裡放兩三個勺子共用,如今一人一個勺子。過去沒有門碟,湯湯水水灑了一桌子,如今每人一個碟子,有的還備有餐巾紙,既衛生,又雅觀,文明程度大大提高。

是啊,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的推進,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明程度的提升,農民生活水平在提高,老家的宴席也在變化,已越來越接近城鎮的飲食,這恐怕也是城市化進程的必然反映,或城鎮一體化的一個標誌吧。

【作者簡介】

王新民,筆名辛敏、王轍。陝西大荔許莊鎮(原漢村鄉)義井村人。中共黨員。1983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學學士。同年分配到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1991年調至陝西省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工作,歷任研究室副主任、發行處副處長、印刷發行處和版權管理處調研員,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原二級巡視員。業餘情衷讀書寫作,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行餘集》《書友賈平凹》《不惑集》《大地美容師》《人生忠告》《龜兔賽跑》《春華秋實》(後二者與女兒合著),報告文學集《賈平凹打官司》《真話真說》《走馬書林》《渭河大水災》《高考大透視》《〈秦腔〉大合唱》《賈平凹紀事》(1990-2000)《賈平凹紀事》(2000-2010)《黃土高原上的銀鈴——人民藝術家貟恩鳳》《策劃賈平凹》等20餘部。其中《高考大透視》榮登“中國當代文學最新作品排行榜”,《黃土高原上的銀鈴——人民藝術家貟恩鳳》入選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精品出版項目。

來源:草廬書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