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與小人

《論語》中有一些關於君子和小人的論述,非常值得我們認真學習思考。孔子把君子和小人拿來做對比,論述了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其精神實質,在今天看來,仍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對當今社會人格的培養塑造,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係,都有重要的借鑑和指導意義。

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意思是說君子通曉的是道義,而小人關注的是私利。孔子認為,在道義和利益之間,君子應該以道義為重,不能為了利益而失去道義。孔子所說的道義,是一種符合社會公德和公益的正義行為,是政治生活和做人的最高準則。孔子還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意思是君子懷念的是道德,小人懷念的是鄉土;君子懷念的是法制,小人懷念的是恩惠。這就體現出君子和小人思想境界的不同。孔子認為君子應該講道義,遵守道德規範,時刻掛念國家的安危和利益,而小人則處處只關心自己的私利。孔子的這個論述,在今天仍然非常適用。尤其是為政當官者,應該處處以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把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疾苦掛在心上,而不能只追求個人的私利。

在人的道德修養方面,孔子也指出了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孔子說:“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意思是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安靜坦然。孔子又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意思是君子胸懷寬廣,浩然正氣,而小人則經常憂愁悲哀。正因為君子和小人的道德修養不同,所表現出的外在氣質也不同。君子表裡如一,胸懷坦蕩,知識廣博,因此表現出心神安靜而謙虛,而小人為了掩飾他的學識淺薄和內心空虛,表現出態度傲慢,心神不定,經常處於愁苦悲哀之中。因此,我們應該不斷學習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思想,同時要注意提高道德修養,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做到心胸開闊,安靜坦然,謙虛好學,樂觀向上,才能逐步達到君子的境界。

孔子在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和朋友交往方面也有精彩的論述,指出君子和小人在這方面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和處理方法。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和朋友之間能夠協調配合,但又有自己的主見;而小人表面上和你協調配合,但心底裡卻另想一套,時刻都想著算計對方。孔子還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和人團結,不相互勾結;而小人和人不團結,卻相互勾結。君子交朋友,或是志同道和,或是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或是多年感情的積澱,沒有任何利益關係。朋友之間坦然相向,互相幫助,相輔相成。而小人交朋友首先以利益做為交友的條件,如果有共同的利益需求,就相互勾結,就視為朋友;否則即形同陌路,過河拆橋,談不上觀點和感情的交流。這就是君子和小人在交友方面截然不同的兩種境界。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我們交朋友也要謹慎從事,不可因為得到一點小恩小惠而把對方輕易視為知己。要努力做到不流於世俗,不同流和汙,不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和朋友交往應當團結和諧而又不失主見,寬宏大度而又不盲目附合。朋友之間應該坦誠相見,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樣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成為人生道路上的好幫手,好夥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