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喬巴泥溝村:產業扶貧興了村富了民

4月20日,神木市錦界鎮喬巴泥溝村脫貧戶染埃強正在羊圈忙著給羊喂草,見到記者的到來,他熱情地迎上來說:“多虧了產業扶貧的好政策,讓我順利脫貧,現在不愁吃穿,日子更有奔頭了。”


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舉措,也是從“輸血扶貧”轉向“造血扶貧”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喬巴泥溝村因地制宜,把產業扶貧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不斷完善產業帶貧減貧機制,積極落實產業獎補政策,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鼓勵貧困戶發展適度規模種養殖業,通過多種產業扶貧措施,實現貧困戶收入穩定增長,徹底摘掉貧困戶帽子。

神木喬巴泥溝村:產業扶貧興了村富了民

喬巴泥溝村常住人口少,居住分散,村民的主要收入靠種養殖,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後,為幫助貧困戶拔除“窮根”,駐村工作隊瞭解到該村村民都想在種養殖產業上發展,就積極爭取資金,引導村民發展養羊產業。隨著產業扶貧工作的推進,目前,該村已完成土地整理項目1000畝,發展種養殖大戶30餘戶。
今年58歲的染埃強以前單純靠種莊稼為生,一年到頭也沒多少收入。2016年,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染埃強在全村帶頭髮展養殖業,通過市畜牧獸醫局扶持,引進30只種羊。2017年,通過政府牽線搭橋,在神木農村商業銀行辦理產業扶貧小額無息貸款5萬元,用來擴大養殖規模。“目前,存欄羊子達130多隻,今年春季,賣了70只羊,收入9萬多元。”染埃強高興地說,從來沒有想過,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依靠養殖業徹底甩掉了貧困的帽子。
產業扶貧的著力點是培育貧困戶的自我發展能力。近幾年,喬巴泥溝村充分利用市畜牧獸醫局投放的254只陝北細毛羊,實施“借羊還羊”保種項目,讓貧困戶“自我造血”,從而帶動他們實現增收。
“市畜牧獸醫局每年給每隻羊補貼300元的保種費用,‘借羊’期間獲得的所有收益歸農戶所有,三年期限滿了以後,我們再將作為國有資產的種羊收回。”喬巴泥溝村第一書記孟秀利介紹:“2017年,我們給喬巴泥溝村第六和第七小組共‘ 借 ’了130多隻羊,鼓勵他們自力更生,努力發展壯大養殖業。為了讓這些羊子產生更大的效益,他們聯合起來,採取集中管理,規模養殖,經過三年多的精心培育,目前,存欄羊子將達300多隻,期間,賣羊絨也產生了不少收益。”


嚐到養殖甜頭後,村民們感慨地說:“政府想法設法讓貧困戶增收致富,我們更應該不等不靠,擼起袖子好好幹,爭取早日踏上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神木喬巴泥溝村:產業扶貧興了村富了民

此外,喬巴泥溝村積極組建了扶貧互助資金組織協會,會員入股34.6萬元,外加政策性資助50萬元,資金達到84.6萬元,有效解決了群眾發展生產資金短缺的問題。同時,村裡還建起了300KW的光伏扶貧電站,每年固定收益18萬元,主要用於貧困戶公益崗位補貼、公益事業獎補政策和村集體建設,在鼓起村民口袋的時候,也讓村集體產業“活”了起來。
“2020年,喬巴泥溝村不斷創新生態扶貧機制,經過幫扶部門林業局多次調研,結合本村地理優勢,計劃規模化造林5000餘畝,這樣不僅解決了大量土地撂荒的問題,而且能讓村民從中得到不少的生態效益補助,實現生態環境改善和脫貧攻堅的雙贏。”孟秀利表示。
村裡有了扶貧產業的帶動,貧困群眾也找到了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如今的錦界鎮喬巴泥溝村,一個個生動的脫貧故事不斷湧現,正朝著2020年“初步建成農民素質普遍提高,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現代農業初具規模,充滿發展活力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的既定目標大步邁進……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馬瑞 記者 張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