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投資、稅收與信貸

當今世界上,沒有哪一種信任能比人們對政府投資抱有信任更持久,更具影響力的了。各國人民都在仰仗政府開出這個藥方,堅信它可以包治所有經濟弊病。哪個地方經濟不景氣?政府投資拉動產業經濟啊!哪個地方出現失業問題?政府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啊!總之政府投資一出手就一定可以擺平一切經濟問題。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政府的投資、稅收與信貸


政府投資新建大橋


首先我們要說,一定數量的政府投資的公共設施建設那肯定是必要的,比如道路、橋樑、隧道、警察局和消防隊等等的。因為社會對於這些公共建設本身是有巨大需求的。需求就是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呢,如果把政府投資公共建設工程當作是一把手術刀,用以“提供就業”或者“創造出民間無法創造的新財富”這可以做的到嗎?

我們舉個例子來思考一下,現在政府投資要花5000萬修一座大橋,在建橋過程中需要僱傭1000名工人來參與修橋。一年之後,橋修好並且通車了,還需要一些工人對大橋進行養護,並且大橋兩邊開了很多的商店,有餐館、小賣部還有修車行。一片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景象啊。

你看看政府投資乾的漂亮吧,修橋和橋的養護工作提供了多少的就業機會啊?並且橋修好了之後所帶動的餐飲業、購物業、汽車修理業、服務業的發展,最後這座大橋修的這麼的漂亮還能帶動旅遊業的發展呢!你說好不好呢?

政府的投資、稅收與信貸


但是,除了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之外,我們也不能忘記了那些看不到的東西。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橋是憑空出現的嗎?首先修橋的5000萬哪裡來的?政府稅收啊!政府稅收哪裡來?你和我每個人的口袋嘛。

為什麼政府投資公共工程要和政府稅收放在一起說,因為政府是沒有盈利能力的,政府的所有投資支出都來自於我們每個納稅人的口袋。如果這些錢還在我們口袋裡我們會怎麼樣?就和我們之前分析的一樣,買吃的、買喝的、買衣服啊!說到這裡就不難發現。這座橋所創造的的就業機會就是那些看不見的其他地方失去的就業機會,造橋工人每增加一個,汽車製造工人、洗衣機制造工人、服裝製造工人就少一個。

我們看到的是多了這座橋,而看不到的是那些沒有製造出來的汽車、洗衣機和服裝。所以新建大橋的大橋後面其實就是被打碎的那一道破窗。他沒有創造所謂的財富,而只是對財富的轉移。是通過犧牲其他的財富而把特定的財富集中表現出來了而已。

政府投資新建廉租房


那我們再舉一個例子,政府投資新建廉租房。這個東西和修大橋不一樣了吧,這可是民生工程,光榮正確偉大吧?那我們就來看看哈。興建廉租房確實能帶來不少心理上的益處,建設時繁忙的工地,完工後嶄新的建築、入住時喬遷者臉上洋溢的笑容。

政府的投資、稅收與信貸


但是呢,其實廉租房是政府投資行為下的經濟畸形兒,正是因為廉租所以他的建設以及養護成本是不可能靠後期收取廉價的租金所回收。而這部分缺口就是來自於稅收。所以看不見的是因這部分稅收使其他行業造成的損失,這樣其他行業的工作崗位就會減少,因此而失業的人反過來只有去申請廉租房。所以在興建廉租房的同時,政府卻在迫使更多的人只能申請廉租房解決住房問題。

那麼我們來總結下:政府投資建設公共工程,其一“創造就業機會”、其二它所能創造的財富是民間所不能產生的。這兩個論點站不住腳了。修大橋一類的政府投資還只是是財富的轉移。而修廉租房卻成了整個社會經濟財富的損失。

並且我還要再補充說明一下,如果政府推行這類計劃的主要目的“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的話,以至於呢這項計劃本身的經濟效用如何,卻反而可笑的成了次要問題。那麼工程越是鋪張浪費、耗用的人力成本越高,就越能達到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用於支付公共建設工程的稅收就遠不如納稅人自己在市場中花掉這筆錢來得值當。

政府稅收


那我們在繼續說說政府稅收,關於稅收一直聽到這樣一種聲音:就應該多收富人的稅,把從富人那裡收到的稅再補貼給窮人。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吧?縮小貧富差距,使得社會變得公平,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的。

我們就先站在富人投資的立場上看看,富人的企業在市場中打拼,如果虧了1塊錢那就是從自己的口袋裡拿出去了一塊錢,當他賺了一塊錢卻要把這筆錢的一部分比如說兩毛用來納稅,他就只能賺到了8毛錢。

如果對富人的稅收再提高呢?我冒著損失一塊錢的風險只能賺5毛?3毛?甚至只能賺1毛錢的時候,如果你是富人還會想盡辦法投資嗎?如果你是富人辛辛苦苦幹一年在保證賺錢的情況下還要負擔重稅,要白乾3個月、5個月甚至白乾半年。

那麼如果是我的話,我寧願拿我現有的錢去吃喝享受,把他給消費掉。那結果就是富人不願意投資賺錢,各種各樣的中小企業相繼倒閉,大量人員失去工作。那個時候倒是真的貧富差距縮小了,因為大家都成窮人了。

當然了,為了執行基本的政府職能,一定數量的稅收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圍繞這個目的的合理稅收對於生產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害。作為回報,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務,能保護生產,同時能為生產者提供更多的回饋。但是,稅負佔國民所得的比率越高,民間生產和就業受到的抑制就越大。等到總稅負大到超過能夠忍受的極限時,才回過頭考慮重新設計稅制,損失程度恐怕已經非常慘重了。

政府提供信貸


最後再說一個關於政府提供信用貸款的話題,我們經常都會聽到政府給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提供低利息,甚至是免息的貸款,這非常的常見吧?

特別是對於農民,有人就說農民的生活艱苦,沒有土地、沒有生產資料,所以只能等著吃國家的救濟,但是如果給他們提供一點貸款,讓他去買一臺拖拉機,再租一塊地,那麼他就能夠創造財富,不僅貸款可以償還,而且還可以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從一個吃國家救濟的人,變成為一個納稅者。這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的完美?

但其實在作者黑茲利特看來,這也是一個謬誤。我們想,為什麼需要政府提供低利息貸款幫助這些人呢?因為他們不願在民間貸款,或者說根本就貸不到這筆錢。為什麼會貸不到呢?私營的信貸機構每天都在尋找這些,得到貸款之後能夠創造更多財富的人,在農村有大把這樣的機會為什麼他們還要視而不見呢?

政府的投資、稅收與信貸


道理很簡單,因為私營機構是用自己的錢在放貸,他們是要對自己的貸款收益負責的。他們在放貸之前必然要仔細的考察,看看這個農民是不是一個講信用的人,是不是有償還貸款的能力。如果把錢拿給不靠譜的人,那麼結果肯定就是財富的損失。

現在政府要涉及貸款業務,政府官員怎麼可能像在市場中長期搏殺的私營機構一樣,去審查借款人的經營能力和信用程度如何呢?而且政府要幫助的就是這部分拿不到民間貸款的人。換句話說,私營放貸者不願意拿自己的錢去冒這個巨大的風險,而政府則願意用納稅人的錢去冒這個險。

政府的投資、稅收與信貸


再有,我們想想政府放貸出去的這些資金,我們看著這些錢仔細的想想。回憶下我們剛才所說的,有沒有發現,在這些錢的背後,又是那一扇被打破的櫥窗。政府把目光全都聚焦在貸款資金幫助到的那些人頭上,而忽略了因為政府的貸款計劃,被剝奪掉在市場上獲得這筆錢的機會的那些人。

政府每把多一分的錢借給那些信用不好,償還能力不強的人的時候,那些信用良好,具備償還能力的人,在市場上就將少拿到一分錢。政府借出去的是錢,但錢只是交易的媒介而已,最後體現出來就是土地、是農場、是拖拉機。這些資源終歸是有限的。政府把農場給了甲,就沒有辦法再拿給乙。那真正的問題就變成了到底是政府懷抱中的甲更應該得到農場呢?還是在市場中的乙更應該呢?

這樣一來政府信貸,所造成的最終效果是減少而不是增加了當地所能創造的財富,因為可用的土地和拖拉機沒有交給效率更高、更值得信賴的人手裡,而是落到了低效率的貸款人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