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農科院探索科技扶貧新模式 助力脫貧攻堅獲成效

廣西新聞網南寧4月23日訊(通訊員 關妮納)眼下正值葡萄保花保果、果實膨大的季節,在南寧市馬山縣古零鎮羊山村,葡萄種植戶蘇發勇與廣西農科院葡萄所專家劉金標正在葡萄園裡為陽光玫瑰葡萄進行現場保果處理,針對陽光玫瑰葡萄近來出現的低溫引起生長緩慢問題,劉金標告訴蘇發勇,要用高氮速效水溶肥滴灌,葉面用苞果良加苞果303噴施1-2次促進抗逆生長誘導果實膨大。這已經是2020年以來,劉金標等葡萄產業先鋒服務隊成員第6次來到葡萄基地對種植戶在陽光玫瑰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現場指導,種植戶蘇發勇笑稱“葡萄專家基本上隨叫隨到,對葡萄很上心,這樣我才放心種,我就希望將‘東蘭模式’順利‘搬’到我們這兒”

蘇發勇說的“東蘭模式”是廣西農科院通過開展“支部聯村企、科技旺產業”活動,創新“黨建+科技+扶貧”的扶貧新模式。東蘭縣武篆鎮東里村是河池市政府扶貧點,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2017年,東里村黨支部與廣西農科院辦公室黨支部、葡萄與葡萄酒研究所黨支部進行結對共建,並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給予扶貧項目建設具體支持,共同創建“支部+科技+產業+企業+貧困戶”黨建扶貧新模式。結對共建後,為確保東里村陽光玫瑰葡萄基地種植成功,廣西農科院開展了“保姆式”技術服務。一是選派技術經驗豐富的黨員作為特派員,對接東里村葡萄基地,定期到基地開展一對一幫扶技術指導。二是成立技術骨幹專家小組,及時會診葡萄基地管理過程中出現的難點問題,針對性提出技術解決方案。三是採用先進栽培模式—適宜地下水位高的半限根栽培方式,引入慧雲葡萄管家,實施智能化管理。2019年,在葡萄所的大力指導和幫助下,東里村陽光玫瑰葡萄基地擴種到300畝,並示範帶動河池、南寧等地貧困地區建立了陽光玫瑰產業扶貧基地600多畝,帶動貧困戶2600多戶近萬人脫貧致富。

目前,東里的陽光玫瑰葡萄基地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扶貧示範項目,區內外各種學習考察團紛紛來到東里參觀、考察陽光玫瑰葡萄產業。蘇發勇也正是現場考察了東里村的陽光玫瑰葡萄基地,取到了東里村的“致富經”,才下定決心要將“東蘭模式”複製到馬山縣,希望能帶動馬山縣脫貧致富。

馬山縣古零鎮羊山村是深度貧困村,2019年2月,廣西農科院葡萄所所長謝太理來到馬山縣就葡萄示範基地的選址、種苗篩選、種植前的準備等細節與村委一一進行交流指導。葡萄下種以後,葡萄所科技人員經常到馬山葡萄基地查看生長情況。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謝太理通過微信視頻不間斷地指導葡萄生產;待疫情稍緩,便帶著專家團隊來到現場悉心指導。如今,馬山縣160畝陽光玫瑰在廣西農科院葡萄所專家們“保駕護航”下,已順利進入幼果期,預計今年7月即將迎來第一批收穫。

近年來,廣西農科院積極探索科技扶貧工作新方式、新方法和新模式,創新了“扶貧科技特派員+扶貧點+縣科技局+科研單位”“黨建+互聯網+扶貧”模式、 “黨建+產業”等扶貧新模式,成功打造了科企合作的“金穗模式”、政科企合作的“兆和模式”、院社合作的“南曉模式”……實現了科技扶貧“全面開花”。產業扶貧示範基地覆蓋全區54個重點貧困縣(市),300多個新品種(或品系)、新組合在全區貧困地區推廣種植,涵蓋糧油、蔬菜、甘蔗、特色水果、蠶桑、食用菌、中藥材、生態養殖等特色產業,以點帶面推動了特色產業發展,產生直接或者間接經濟效益近百億元。全院結對幫扶的309戶貧困戶已全部摘帽榮獲了“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