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 學生黨&上班族如何實現一年看100本書?

雖然我自覺沒什麼資格來說自己讀書很快,畢竟今年只剩下不到100天,我才讀了67本書,但因為好幾次被問到為什麼在大學學習任務重的時候,在工作忙碌的時候,還能堅持看書,並且數量不會很少之類的問題,所以我想著可以來分享下我的經驗。這篇文章裡頭也有一些是別人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先說明:一年100本書並不是夢想,對於很多大牛來說這還不夠多,我和很多人相比也還差得遠。)

乾貨 | 學生黨&上班族如何實現一年看100本書?

一、如何利用時間讀書?

方法一:每天早起看書

這個方法適合早起黨,以及所有未來可以早起的人。

我從初中起就習慣了早起,直到現在,我最早可以四點多起床,最晚也不會超過七點,一般集中在六點左右,夏天還會更早一些。起床後的時間很寶貴,因為一個人安安靜靜,可以用來學習、讀書、寫作。我在大學期間就利用這段時間讀了很多書,經常是一邊看書一邊吃早餐。因為環境不嘈雜,讀書也能讀得很快。

有些人可能會說我爬不起來,其實關鍵不是說幾點醒,而是說能夠給自己留出空白的、相對安靜的個人時間用於看書,讓自己內心能夠保持平靜,這樣子哪怕是晚上十點後都沒問題。

乾貨 | 學生黨&上班族如何實現一年看100本書?

所以,嘗試梳理你每天的時間,給自己留出一個“私人時間”,安靜享受讀書的喜悅吧~

方法二:更新你的工具,適應電子書籍

我其實是個很喜歡紙質書的人,在開始頻繁閱讀電子書之前,我是幾乎只看紙質書,尤其在讀大學期間,我經常從圖書館借紙質書。後期因為做筆記緣故,即便是有電子書,我也會毫不猶豫地去噹噹、京東上買紙質版。

很多人估計和我一樣,很享受紙書的質感,並且喜歡在上面劃線、標註,寫下閱讀時的感受。這其實沒毛病。但我們要知道,時間是無法被改變的,一天時間就那麼多,學生黨還好,但上班族如果想要多讀書,那麼就需要適應電子書,然後藉助kindle也好,微信讀書、噹噹讀書、豆瓣讀書這些讀書app也成,把更多本來可以用來刷手機的時間用在閱讀上,把碎片時間利用起來,其實是很可觀的。

這樣的做法,可以讓我們走到哪裡都可以隨時閱讀,在家讀紙質書,在外讀電子書,上班通勤路上、坐飛機火車都可以保持閱讀。

嘗試了幾個月之後,我已經習慣了在微信讀書上看電子書,你要不也試試看?~

乾貨 | 學生黨&上班族如何實現一年看100本書?

3、聽書

這種方法並非所有類型書籍都適用,目前我認為比較合適於工具書、歷史書等。它的好處是不僅可以讓我們的眼睛得到放鬆,可以調整語速(甚至比有些人的閱讀速度還快),還可以聽別人如何用事例來印證書中觀點,獲取更多新的思想。這對於梳理書中邏輯和結構也很有幫助。

但這個方法的缺點就在於:一、不是所有書都適用;二、不是所有的聽書內容都優質,可能有些聽書內容沒有抓住重點,或者邏輯混亂;三、畢竟不是自己讀到的,自己沒能思考到。

針對第二個缺點,我建議可以聽有書、樊登讀書會,微信讀書裡也有不少簽約講書人,例如“大觀讀書君”、“京盛”,都值得一聽~

乾貨 | 學生黨&上班族如何實現一年看100本書?

二、如何速讀?

前百度人張輝說過一句:“讀書不快,不如不讀。”照在他這麼說,估計我們很多人都達不到及格。如何速讀呢?以下是我的幾個小經驗。

1、帶著慾望看

這點放最前,因為如果沒有慾望,讀書時會很費勁,並且沒有動力。我讀的書很多都是我長期在豆瓣上標註“想讀”,而且評分都不會很低,基本都是在8分以上。除此之外,我選的書也包括和工作、學習需求有關的。總之,當自己有所需、有所欲,讀起來自然興致盎然。

就像我很喜歡意大利作家埃萊娜·費蘭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我便可以兩個小時就讀完一本,而且讀得很愉快,過了好幾個月之後還能記得書裡頭講什麼。

乾貨 | 學生黨&上班族如何實現一年看100本書?

慾望還表現帶著問題看書。像我讀《誰偷走了美國夢》的時候,我是先看目錄,我好奇著為什麼作者起了這麼個書名?答案是什麼?是哪些因素造成美國夢被“偷走”?帶著問題去書中找答案,提高速度的同時,也是增加了閱讀的快感和樂趣。

2、專心

儘可能排除干擾,專心於你手頭上的這本書,就可以明顯地提高閱讀速度。我們很多時候總是被周圍的人和信息所幹擾,如若有人經過,或者手機一響,屏幕一亮,這些都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如此一來,閱讀自然會不斷被打斷。

乾貨 | 學生黨&上班族如何實現一年看100本書?

所以如果是讀紙質書,建議將手機調為靜音,連震動都不要,然後將屏幕倒扣放在自己必須要站起來才能夠得到的地方,避免自己輕易地去取。如果是閱讀電子書,那就先下載後閱讀。現在基本所有的讀書app都可以先下載,下載後斷網或開啟飛行模式,這樣就能減少彈窗消息了。

3、抓住重點

不是所有的書都值得我們花很長的時間閱讀,有些書其實只要知道主要觀點、重點方法就可以了。這類書籍可以嘗試在開始讀之前,先翻看相關的讀後感和讀書筆記,看看哪部分是重點,根據別人分享的內容來判斷這本書有沒有料,然後再有主次、有重點地看。你甚至可以從中間某一章節開始看起,因為前面有些內容其實只要知道是什麼即可,對後面閱讀影響不大。

想想看,我們有時讀完一本書,筆記記的最多的、摺頁的是不是不多?其實很多書核心內容不過幾個章節或者幾頁,不可能幾百頁書籍每頁都是經典和精華,所以你需要通過合適的方法直達核心,把時間花在重點內容上。

4、給自己製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乾貨 | 學生黨&上班族如何實現一年看100本書?

每個人習慣不一樣,像我的話,一般躺著看書就很容易犯困,再美妙的書籍我也讀不下去。所以有一個合適的姿勢、舒服的環境來閱讀,讀書速度也可以得到提升。

比方說,你可以泡壺茶,準備點小點心,選擇一張坐起來舒服的椅子,在暖陽裡、在徐徐涼風中,感受書籍的魅力。在對的場合對的環境下讀書,才能實現高效。

5、先克服一些心理問題

①很多人覺得,寫在書上的內容我就要逐字逐句地讀。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在上面說到了,很多書的核心內容不過10%-20%。我小時候看《紅樓夢》、《西遊記》都有簡略版,所以不要怕跳讀、速讀。

乾貨 | 學生黨&上班族如何實現一年看100本書?

②一些人會覺得,讀書讀到一半很有愧疚感。其實我以前也這麼覺得,但後來讀多了就覺得,如果讀完自己不理解,或者是沒有再消化、輸出、實踐,那即使讀完又怎樣呢?如果我真的讀了幾十頁、一百頁還是覺得看不下去,那現階段的我可能和這本書真的無緣,那不如省下時間看其他更合適我的書,那樣子時間價值更高。

這一點輝哥也有提到。他說:

“我的讀書方法中,最重要的經驗是一定要‘以我為主’,而不是‘以書為主’,這其實也是‘掌握主動權’在讀書中的體現。”他對多數書都是毫不猶豫先看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忽略暫時不感興趣的話題。

其實只要想通一點,即我們讀書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走過場,明白了記住了,就好辦了。

三、關於輸出

1、我一般的做法都是寫讀後感,或者直接拆書、寫說書稿。

寫完後基本就記得差不多了,至少是重點內容記住了。當然,這個輸出方法也有缺點,那就是文章總是一面的,我們在那時那刻的感受可能是片面,不過有深度的,所以以後要再看讀後感和書稿的話,還需重新翻閱書籍,以獲得新的見解。

乾貨 | 學生黨&上班族如何實現一年看100本書?

2、和周圍人口述分享。

這個方法我嘗試了幾次,都覺得不是很滿意。這個做法考驗的不只是你對書本的理解程度,也考驗個人的表達能力和複述能力,能不能讓聽眾願意聽你說,並且聽懂你在說什麼是很難的。

3、保持做筆記的習慣

我們可以在紙質書上劃線標註、摺頁,方便我們後期查看,但更好的方式其實是變成電子版,方便多本書之間內容的查詢。現在有很多工具可以直接將筆記掃描成電子版,如掃描全書王、識墨筆記(注意是“識”不是“石”)等。

如果讀的是電子書,那就更方便了,Kindle、微信讀書、京東讀書等app都可以直接把筆記導出到郵箱或印象筆記。這樣一來,如果以後突然想起某個關鍵詞或者字段,想要查詢就方便得多了。

好了~我的日常乾貨就在這啦~很樸素吧哈哈,如果大家有什麼好的法子也可以留言和我分享喲!

祝大家讀得愉快,學得愉快


往期文章:

億萬富翁接受採訪教學:原來多數人是靠這4招成為成功人士!

如果能活到100歲,你應該怎樣規劃自己的人生?(建議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