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座山城,湯顯祖曾在這裡為官!-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甌江,從山中來,到大海去;綿延八百里,奔流不息;多少文人墨客徜徉於甌江山水之間,寫下一首首詩篇,傳誦至今,讓甌江山水詩路閃耀千古。當年,湯顯祖為何會來到遂昌?他又是如何贏得了遂昌百姓的愛戴?如今,遂昌人又通過怎樣的方式發揚和傳承著湯顯祖文化?

湯顯祖尋夢之地

浙江有座山城,湯顯祖曾在這裡為官!

戲劇,交織著人、情、夢,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作為一部東方戲劇史上的經典之作,在《牡丹亭》中,湯顯祖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橫跨俗世與仙境的美麗愛情故事。西方文藝評論家將《牡丹亭》稱為“東方經典史詩”。

浙江有座山城,湯顯祖曾在這裡為官!

萬曆二十一年,因《論輔臣科臣疏》被貶出南京的湯顯祖,又從廣東徐聞,“量移”至遂昌擔任縣令。湯顯祖在任期間,政治清明。“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陰道上行,春雲處處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無事到公庭,農歌三兩聲。”是他在任期間,遂昌的真實寫照。官場沉浮和人生磨難,沒有讓他迷失自己,反而在滄海橫流中,找到了靈魂的棲居地,悠然入夢。

在湯顯祖的筆下,遂昌儼然就是一個世外桃源,於是他將這裡的美景與人文都寫進了《牡丹亭》裡。群山環抱、峽谷幽深、樹木蔥籠,小澗緩緩流淌,勾勒出一幅曲徑通幽的畫卷。

耕讀之風昌盛

浙江有座山城,湯顯祖曾在這裡為官!

鍾靈毓秀的山水,也孕育出了遂昌悠久的耕讀文化。在黛青色的群山中,一座白牆黛瓦的建築坐落其中,這便是鞍山書院。

據史書記載,遊士楊守勤遠遊到長濂村鞍山書院,看到這裡景色秀麗,便留在書院執教講學。第二年楊守勤便中了舉人,第三年上京會考一舉高中狀元。一時間整個山城為之沸騰,人們奔走相告、敲鑼打鼓、燃放爆竹。至此,鞍山書院聲名遠播。

浙江有座山城,湯顯祖曾在這裡為官!

湯顯祖:因為愛民所以民愛

遂昌,正是在耕讀之風的吹拂下走到了今天。湯顯祖到遂昌上任後,經常走街串巷,足跡遍佈城鄉。他勤政愛民,興教辦學,希望通過教育來提升鄉里鄉親的精神面貌,改變遂昌人的風俗習慣。在湯顯祖的引領下,遂昌學子詩書耕讀、怡然自得。

除了興建學堂、發展教育,湯顯祖還展現了出色的管理天賦,他公平治獄、勸課農桑、獎勵學子。湯顯祖施展政治抱負的同時,還顯露出鮮明的個人特色。“除夕遣囚”和“縱囚觀燈”這兩項舉措,至今仍在民間廣為流傳。

湯顯祖在遂昌任知縣的五年,深得百姓的擁護愛戴。然而,他與遂昌的故事並不完美,結局令人嘆息。萬曆二十四年,神宗皇帝派人前往全國各地金礦產區,督辦採礦事宜。下派官員到達遂昌之後,全然不管礦工的生死,勒逼時任遂昌縣令的湯顯祖重新開採一個已經廢棄多年的礦坑。耿直的湯顯祖覺得自己既然無力為百姓分憂,又無法違抗皇帝的命令,只能辭官回家。

浙江有座山城,湯顯祖曾在這裡為官!

到了萬曆二十六年,湯顯祖已經看破官場腐敗,世態炎涼,決意棄官歸鄉。他離開遂昌的消息一夜之間傳遍了大街小巷,百姓們紛紛北上挽留這位勤政愛民、清正廉潔的父母官。

浙江有座山城,湯顯祖曾在這裡為官!

久遠的歷史,

優雅靜謐的湖光山色,

滋養了遂昌人勤勞純樸、踏實肯幹的品性。

400多年前,

湯顯祖在遂昌尋夢,

此後,遂昌人也一直沿著湯顯祖的足跡,

尋夢、追夢、築夢。

湯顯祖赤誠而熾熱的品性,

早已經融入遂昌人的血液中。

如今,遂昌人正譜寫著壯麗斑斕的當代史詩,

開拓煥然一新的“天工之城”。

【本文根據麗水日報傳媒集團工會專職副主席朱麗勇,麗水市遂昌縣政協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黃美豐的文稿以及麗水市遂昌縣湯顯祖研究會會長謝文君的採訪內容整理而成。感謝麗水市遂昌縣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為拍攝提供的支持與幫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浙江新聞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