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輝:本是普通工人,被日本人挖掘一夜成名,其書法功底如何?

有不少人認為,“字如其人”,字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內心或者情操,不管是平時寫的字,還是書法都是如此。不過,說是這麼說,但其實不少人還是對書法藝術的欣賞都是還停留在“好不好看”的樸素水平上的。王羲之的《蘭亭序》好嗎?很多人都會說好,但真的要說它好在哪裡,又說不上來。

因而,普通人對於書法的批評,也還停留在“這個人的字這麼醜,為什麼還能賣這麼貴”這個階段。恰巧,何應輝就是這樣一個書法家,他曾連續擔任三屆中國書協副主席,也曾長期擔任四川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是我國知名的書法家,但他的作品卻被稱之為“醜書”,他的書法功力真的這麼差嗎?

何應輝:本是普通工人,被日本人挖掘一夜成名,其書法功底如何?

· 牆內開花牆外香

何應輝,1946年出生於四川成都。年輕時,他只是一名普通工人,工作之餘愛好書法。周圍的同事朋友,都知道他這個業餘愛好,不過大家也不覺得他寫的有多好。

原本他大概也只會是一個業餘愛好是寫作的普通工人,但有一次,幾位日本書法家到他的單位參觀,看到單位大門上貼的對聯之後,十分欣賞,點名要見作者,這時何應輝的書法才也引起了周圍人的關注。而何應輝呢,則有更大的積極性學習書法了,還因此成為了當地的名人。

何應輝在書法學習上,是十分努力的。他一開始學的是王羲之,每日勤於練習王羲之的字帖。他還曾拜近代著名書畫家、創辦了成都藝術學院的施孝長為師,向其學習書法和金石。

隨著學習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何應輝還在上世紀70年代初拜陳子莊先生為師。陳子莊其實是一名畫家,主要畫山水畫,而何應輝向他學習的也是繪畫技巧。不過,何應輝卻表示自己從中領悟到了真正的書法藝術,是這次的學習經歷,為他的書法學習創新奠定了基礎。

何應輝:本是普通工人,被日本人挖掘一夜成名,其書法功底如何?

不過,何應輝即使是在學習繪畫期間,也沒有放棄過書法。他一直堅持臨摹和研究漢代摩崖作品或其他漢碑作品,同時研究王羲之、王獻之、孫過庭、米芾等人的字帖,嘗試將“碑帖融合”,開闢一條書法藝術的新道路。

何應輝的書法作品以行草、隸書見長,而其風格又受到謝無量、劉孟伉影響,近年來的書法風格向“流行書風”靠近。

話說回來,儘管何應輝現在已經是書法名家,但是大眾其實還是不能欣賞何應輝的書法的,甚至有人稱之為“醜書”,還將何應輝與沃興華、石開、王鏞等人一起列入了“當代十大丑書名家”當中。

平心而論,何應輝的書法“橫不平”“豎不直”,筆畫粗壯,又似乎“歪七扭八”,確實不符合大眾的審美標準,但畢竟大眾的審美標準並不是能夠輕易改變的,讓何應輝改變自己“流行書風”的書法風格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何應輝似乎只能揹著這個“醜書”的“罵名”了。

何應輝:本是普通工人,被日本人挖掘一夜成名,其書法功底如何?

· 是創新,但未必為人接受

拋開大眾對於何應輝的評價不看,其實何應輝的書法藝術在業內還是頗受好評的。業內人士認為,何應輝的書法思想概括起來只有四個字:高大深新。

所謂高,就是作品的格調要高,所謂大,是指氣象雄渾大氣,所謂深,是說作品意蘊要深厚,而所謂新,則是說作品的風格、技法要有新意或者獨創性。

大部分書畫愛好者,甚至是普通人,都能理解“高大深”這前三點,而對於“新”,就有不少人無法理解、也不打算理解了。這大概就是很多人對何應輝“口誅筆伐”,說他的作品是“醜書”的原因。

雖然不少人堅信何應輝的本初想法是守護傳統書法,但他與沃興華、石開等人倡導的“流行書風”,卻一直在被“看熱鬧”。

所謂“流行書風”,是與傳統書風對應的一種說法,但其實不管是藝術界還是普通人對於“流行書風”的概念都沒有明確、一致的看法。一部分人通過一些“流行書風”的作品,總結出了“橫不平、豎不直”“粗壯”“顫抖”等特徵,並將其總結為“以拙醜及粗野狂怪為主”。

何應輝:本是普通工人,被日本人挖掘一夜成名,其書法功底如何?

但另外一些人則認為,所謂“流行”,只是與“傳統”相對,如果說王羲之是傳統,那與他風格不同的都是“流行”,是“醜”;而如果一個人只認同“館閣體”,那館閣體之外的所有風格就都是“流行”,或者是“醜”,因而“流行書風”只是代表了一種新的書法理念,只是沒有“繼承”傳統,有人認為“流行書風”醜,自然也會有人認為它好看。

說回何應輝的書法作品,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他的書法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創新。

例如他的隸書取法於西漢初年隸書,當時還沒有成熟的隸書,何應輝則對此加以創新發揮,讓其發展成為了一條新的道路,就像是把別人的草稿完善成了更新、更美的圖畫一樣。

例如他的書法雖然也是“碑帖結合”的路子,但是何應輝將行書等魏晉筆法 引入隸書,這同樣是一種創新。

何應輝:本是普通工人,被日本人挖掘一夜成名,其書法功底如何?

而且,何應輝在臨摹研習前人的書法時,還能處理好古與今、學與創、人文內涵與形式技法、藝術本體與功利訴求、流行與本我等關係,在博涉多優、碑帖兼取、文質並重的基礎上錘鍊自己的書法水平、書寫出自己的文化品位。

但當然,何應輝的作品依舊有許多不完善、亦或者是令人不滿意之處。曾有業內人士評價何應輝的書法在力度遠不及前人。雖然都是碑帖結合的手法,但在筆法力度上,何應輝的作品與晚清時期康有為等人的書法作品相比還有明顯的距離和很大的提升空間。

雖然“力度”其實也屬於審美的一部分,但不少人覺得書法在筆力、墨法上面有一種力度感,才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才能撐得起書法的精神面貌。

因而許多人認為,儘管書法沒有固定的審美趣味,但是卻有共同的目標:達到崇高之美、雄強之美和矯健之美,這就與筆力與墨法相關了。

何應輝:本是普通工人,被日本人挖掘一夜成名,其書法功底如何?

對於普通大眾的批評之聲,何應輝並未怎麼放在心上。

他還曾提出,雖然現代人已經習慣用了鍵盤取代紙筆,但這不代表書法藝術失去了自己的重要性。與之相反,正是因為書寫逐漸失去了“實用性”的作用,人們才開始真正純粹地追求書法的審美藝術性。而因為書法將漢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藝術融為一體,學習、欣賞書法才能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以及提高對於漢字、漢語言文化的熱愛和理解。

他的這些觀點,以及創新的書法理念和美學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引導了一大批追隨者。這是他樂於見到的,因為他認為書法就是需要一代一代的接受、傳承與創新,才能保持書法藝術的活力與生命力,傳承不息。

何應輝:本是普通工人,被日本人挖掘一夜成名,其書法功底如何?

說到底,無論普通大眾如何評價何應輝的書法,他對於書法藝術傳承與創新的推動,都有著不可抹殺的作用。大眾審美,並不是不可改變的,只是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讓普通大眾接受一種新的審美風格。

也許再過一段時間,大眾就能夠接受何應輝這樣的流行書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