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說到最能代表四川的動物,恐怕人們的腦海裡都會出現一個圓滾滾的身體——萌出血的大胖達(Panda)!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可是早在3000多年前,古蜀人對熊貓倒是不甚感興趣。

他們最崇拜的動物,是那隨處可見、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的——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蜀王本紀》中寫道:“蜀王之先名蠶叢、柏灌、魚鳧、開明。”

4800年前,古蜀國出現了第一位開國皇帝——蠶叢。

自此開始,古蜀國代代相傳3000多年,經歷了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氏等多代帝王,直到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才結束古蜀國獨立統治的時代。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而在這些著名的古蜀帝王中,就有三位與“鳥”有關。

第一位:柏灌

兩千多年前,商王廩辛即位,決定進攻西南一帶羌人首領蠶叢。商王廩辛打散了蠶叢的部落,殺死了蠶叢的首領。

首領死後,一些散落的部族人民開始流亡。家園被毀,他們不得不深入叢林,去尋找更適合的生存之地。

一位勇敢的青年主動在前方開路,帶著部族的人們深入四川盆地。

人們眼前一亮——這裡叢林遍地,水草豐茂,一條清澈的河流流經一片巨大的柏樹林,更有白鶴在河岸棲息,自由自在地飛翔。

這裡就是如今的四川彭州,除了適宜生存的自然環境外,還有豐富的銅礦、玉石和陶土。流亡的蠶叢部落便決定在此落腳,並建立一個新的部落。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這位勇敢的青年就是部落的首領,人們稱他為“柏灌”氏。“柏”,乃指這片鬱鬱蔥蔥的柏樹林;“灌”,乃指自由自在飛翔的白鶴。

以白鶴為名,意味著逃亡而來的部落人民,希望飛離戰爭、自由生存的渴望。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自由在水中嬉戲的白鶴


第二位:魚鳧

在鄂西川東的三峽地區,一個新興的部落正在慢慢繁衍壯大。

他們製作漁船,馴化魚鷹(鸕鷀),以捕魚為生。因此他們的首領,便以這種水鳥命名,被稱為“魚鳧”。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箭穿魚與鳥,是古蜀國“魚鳧王”的標誌

漸漸的,隨著魚鳧部族的日益強大,他們開始往更加平坦、水域更加充足的四川盆地遷徙。在遷徙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在此生存了400多年的柏灌氏。

柏灌氏雖然是這裡的“土著”,可無奈部落勢力較弱,便被這個新起的魚鳧部落所吞併了。

自此,古蜀王國開啟了一段盛世,而魚鷹,也成為了古蜀王國的圖騰。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漁夫與魚鷹(鸕鷀)


第三位:杜宇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魚鳧部落傳承400多年,新一任的魚鳧王,名叫“杜宇”。

公元前1057年,杜宇帶著強大的古蜀部落,參加了武王伐紂的戰爭,他將這支孔武有力的隊伍命名為“蜀”。

在討伐紂王的戰爭中,古蜀軍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戰爭結束後,杜宇便自立為蜀王,被稱為“望帝”

都說“民以食 為天”,杜宇稱王后,依舊十分關心農事。

可蜀地的河流眾多,又經常氾濫成災,淹沒莊稼與田地,導致人民叫苦連天。杜宇的宰相鱉靈為了治水,不辭辛勞、廢寢忘食,杜宇感其功績,將帝位禪讓於他。

退位後的杜宇隱居在西山,待他死去之後,仍無法放下他的子民,依舊關心著農事。於是他化為杜鵑鳥,日夜鳴叫,聲聲啼血。人們都說:“是望帝在催大家趁農事趕緊播種。”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杜鵑鳥


你以為古蜀人對鳥的崇拜僅限於此?

非也!

在三星堆與金沙遺址中出土的文物中,有許多文物的形式都與“鳥”有關。這是因為,鳥在古蜀人的心中,還有著其他特殊的地位。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在古蜀人心中,鳥,是天與地的使者。

想要到達天界,羽化登仙,便要生出雙翅來。


01.浪漫的仙化思維

與楚地重“巫”不同,巴蜀人重“仙”重“鬼”

據《蜀王本紀》記載:蠶叢、柏灌、魚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隨王去。王獵至湔(jiān)山,便仙去。”

《華陽國志》說:魚鳧王田於湔山,忽得仙道。

除了三代蜀王蠶叢、柏灌、魚鳧都羽化登仙而去,他們的部落子民也會隨他們登仙而去,這叫做“化民”。而到了杜宇的時代,“化民”還“往往復出”,也就是說已登仙的人民還會回來。

登仙之人該如何去?

自是羽化生翅,如飛鳥般到達天界。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在三星堆遺址與金沙遺址出土的許多銅像、青銅像中,都有鳥首人身、人面鳥羽以及眾多鳳鳥的形象。這些看起來奇偉詭譎的“神人”形象,正是古蜀人民內心深處的那一份嚮往。

雖然當時的古蜀人並不能將這種“仙化”思想完整、具體地表達出來,但這份渴望,卻深深影響了巴蜀人民,成為西蜀“道教”的思想源頭。

02.火鳥與太陽崇拜

2005年8月,一件出土於四川成都的文物,成為了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

這就是由金沙遺址出土、代表著古蜀文化特色的——“太陽神鳥”金飾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三星堆“太陽神鳥”金飾


巨大的“太陽”,發射出十二道光芒;四隻太陽神鳥圍繞周圍,彷彿正在展示對太陽的朝拜,亦如某種遠古巫術的舞蹈,充滿神聖之感。

無獨有偶,在幾十公里外的廣漢三星堆遺址,也出土了一件巨大的青銅器——青銅神樹。殘高3.95米的神樹枝椏上,站著九隻青銅神鳥,神樹樹頂殘件已遺失,專家推測,樹頂或許還有一隻青銅神鳥。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廣漢三星堆1號青銅神樹

高昂樹頂,神采奕奕,遠觀頗有神聖之感。

三星堆與金沙,都是古蜀王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存,而“太陽神鳥”與“青銅神樹”,又是這兩處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文物。

由此可見,神鳥在古蜀人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山海經·海外東經》記載:“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郭璞注:《淮南子》亦云:堯乃令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烏盡死。)”

在這裡,“烏”即“鳥”的意思,至今仍有“金烏”來形容太陽。

三星堆的青銅神樹,正是對古蜀人民太陽崇拜的一大力證。

太陽為萬物帶來生機,而古蜀人民不解其究竟為何物,便充分發揮想象:他們認為太陽是長著三隻腳的火鳥,或是被一隻巨鳥揹著飛行在天上的。

太陽崇拜自古有之,是世界各地遠古文化中總繞不過的主題。如埃及的太陽神“阿蒙·拉”,希臘神話的阿波羅戰車,印度的科納拉克太陽神廟等等。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印度的科納拉克太陽神廟

三星堆博物館中,也有直接反映太陽崇拜的文物: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廣漢三星堆的青銅太陽輪,與科納拉克神廟裝飾有相似之處


但古蜀人卻不同,他們既崇拜太陽,更崇拜太陽神鳥。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中,以“鳥”為形象的器物不勝枚舉。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廣漢三星堆遺址:各式各樣的鳥兒形象


因為太陽遙不可及,而鳥的形象卻更加“接地氣”——鳥能飛往天界,也能下到凡間,為人類傳遞神的旨意,也更觸手可及。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天人合一,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人神互通,探索人與精神世界的交流。

可以說,如今的人們,或許還難以達到三四千年前的古蜀人民對於精神世界的理解。

天人合一、人神互通,或許只是個永遠難以達到的夢。但古蜀人民卻用盡一切方式去描繪自己的夢,以最虔誠的心去追求自己的夢。

三星堆所代表的古蜀文明至今成迷,沒有留下文字,沒有史書記載,一個如此燦爛的文明憑空出現又憑空消失。

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做一個夢——

那些活在久遠過去的古蜀人民,是否亦隨他們的王,一同羽化仙去了?

The End.


不是大熊貓?古蜀人最喜愛的動物是它,連皇帝都以它命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