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誤診療中醫醫案——小孩腎炎體不適,其父心急亂求醫

《醫林誤案》 為陝西中醫賀學澤老先生整理撰寫,老先生出身於中醫世家,1982年畢業於陝西中醫學院,全書收集了300多例臨床失治誤治的案例,中醫的醫案是後人學習的重點,但是歷來醫案多記錄治療有效案例,價值非常高,為後人治療疾病提供了思路和治療方法,但是失治誤治病案的價值也是非常高的,畢竟再高明的醫生也是有治不好的疾病以及失手的治療案例,也可以為後人臨床上治療疾病時,敲響警鐘。(PS:可惜此書2010年再版後,目前市面上較少,京東上倒是有電子書可以一看)

中醫治療急慢性腎炎有很好的作用,黑龍江的國醫大師張琪,江蘇的鄒雲翔、鄒燕勤父女,上海的陳以平教授等皆是治療的大家,不過臨床上腎內科的醫生在治療時習慣以套方治療腎炎,可能大部分有效,但是有時對於某部分患者可能是沒有效果,反而加重。今天學習一篇小兒急性腎炎誤治醫案,特別有意義。

小兒腎炎,有病亂求醫致誤

田某,男,8歲。其父攜患兒初診謂:“2天前因發熱,時咳,面瞼微腫,面微紅赤,請醫診治,診為過敏”。肌注1次,服藥2天(藥不詳)不效,稍重故又來診。餘查:發育正常,營養中等。心跳快,肺部無異常,腹平軟,面及四肢微腫,目窠腫較甚,時咳,大便如常,小便較平時短少,體溫38.2℃,舌苔薄白,脈浮緊。據上諸症,餘診為陽水、風水證(急性腎炎)。建議尿常規檢查,因檢驗員外出,介紹別院檢查。

經該院某醫師診為急性腎炎,並取中藥3劑,肌注青黴素80萬U,魚腥草2支,每日2次;口服土黴素0.25g,強的松5mg等。當晚服藥1劑。第2天晨起,患兒面腫如鬥,目無隙縫,時咳微喘,急來應診,並帶剩下2劑中藥,體溫40.7℃。其父詢問何故加重,查看2劑中藥,藥內除麻黃、生石膏、滑石等,又見麥冬、大生地、炮附子3味,餘覺不妥,隨囑停服。餘即按風水證立法:宣肺行水,以越婢加術湯加味,先服1劑,以觀其變。第2天上午來診,見患兒腫似全消,咳喘有減,體溫37.6℃。服上方症大減,照原方量又3劑。1劑盡,患兒次晨頭面復腫,體溫39.8℃,故又急急來院,其父母憂鬱不安。患母將剩下2劑藥邊打開邊問:“是否藥錯啦?”說話間,看到藥裡的石膏是煅熟的。此時心中一亮,隨即將石膏全部除淨,每劑另加生石膏20g(並囑必選成塊、晶亮,確為生者,軋細方可)繼續再服。待服完2劑來診,腫已全消,不咳不喘,體溫37.2℃,唯食慾不如常時,上方加高良薑、雞內金、焦三仙各10g,繼進3劑。上藥服完,飲食有增,餘均如常,但檢驗小便蛋白仍(+)。

患兒家長聽說某院醫師專治腎炎,前往求治,取藥6劑,服盡2劑,頭面復又腫起,其父攜童及剩下4劑藥又來尋餘,查藥乃五皮飲類,餘仍照前宣散肺氣、通調水道之法隨證調之,繼服10餘劑諸症皆愈。多年來未見覆發。[《新中醫》,1992,24(11)]

【辨析】

本案患兒患急性腎炎,水腫,伴發熱,時咳微喘,舌苔薄白,脈浮緊,診斷為陽水,風水氾濫證是正確的。但因病家失於審慎,治病心急,求醫不專,有病亂求醫,造成誤治。風水氾濫,治宜疏風清熱,宣肺行水,越婢加術湯就很對證。案中記載用藥欠妥之處有:炮附子大熱純陽,用於本證助熱邪,致體溫升高;麥冬、生地屬滋陰涼潤生津之品,有礙於麻黃、生石膏的發散疏風之功效;生石膏與煅石膏之區別在於,內服清熱宜用生石膏,外用瘡瘍潰而不斂、溼疹、燙傷等則用煅石膏。

今天沒有劃重點。

(PS: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大家轉發點贊)

文章內容摘自《醫林誤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作者/賀學澤。編輯/校對/小丸子她爹。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聯繫。


失誤診療中醫醫案——小孩腎炎體不適,其父心急亂求醫

@麻附桂姜2020@快問中醫#快問中中醫超能團##中醫知識##中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