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和服發展,看大和民族性格及“武士道”文化融合

從日本和服發展,看大和民族性格及“武士道”文化融合

說到日本和服的起源,這就要追溯到西元三世紀的時候了。在大和時代的日本被中原人稱作倭國。倭國皇帝經常派遣使臣到中原王朝進獻和朝貢,進行文化物資交流,同時也把中原的傳統服飾帶到了日本島。因此和服的先祖原型其實就是我們中原的漢服。

而一開始的日本服飾是用動物的皮毛和桑麻類植物纖維製成的。日本和服具有美觀、時尚、禦寒等作用。在日本町人文化地位的提高的同時,手工工場的發展和活躍的市民生活促使著和服的廣泛普及與流行。從日本和服中可以窺探出中西文化的兼容幷蓄,以及與本土哀寂古典、“禪靜”和內斂嚴謹的民族性格等文化

從日本和服發展,看大和民族性格及“武士道”文化融合

淺析和服中的日本文化

1、兼容幷蓄的和風文化

漢文化中的服飾文化對江戶和服中的影響最大。奈良時代,日本和服是效仿的唐朝服飾。到了江戶時代,即公元1603年-1868年。這時日本的武士封建化體系已經進入到衰落時期,資本主義商品經濟開始萌芽。

此時的日本和服叫法正式由吳服改為和服,如《古事記》、《日本書紀》中對和服文化的記載,日本在吸收中原宋明時期的服飾特點加以修飾改良,形成了獨特風格的日本和服。在二百多年的幕府統治時代,日本社會的上層階級文化與政治影響著日本和服的發展。

從日本和服發展,看大和民族性格及“武士道”文化融合

日本吸取了中原隋唐漢服特點及海外西方國家的服飾、妝容、古典學術等藝術文化後,日本民眾將這些優秀精美的中原服飾文化與本土的傳統服飾文化相結合,隨著日本庶民階層的地位的不斷提高。

18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深入日本內陸,新的文學藝術和服飾設計模式層出不窮,和服的改良與古典文藝緊密結合。同時調和上中原傳統的神佛禪道思想及玄學儒禮,寓於日本本土的哀寂古典的“和風文化”之中,形成獨具特色的和服文化。

2、古典文化與藥食文化

在江戶幕府統治的強權政策下,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壓迫感和武士、大名階層的榮譽感及貴族們對莊嚴神聖與嚴謹精神理念的追求,使得人們對服飾文化愈加喜愛,除此之外,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庶民文化的日益壯大使得和服藝術深入市民階層,並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成為服飾界的一大重要藝術形式。在古代科學文化水平較弱的情況下,古人通過對自然環境的觀察,收集自然中的原料製作服飾。

從日本和服發展,看大和民族性格及“武士道”文化融合

隋唐時期,將梅花、櫻花等花草畫於金箔紙上,然後印貼於衣服上,並描繪出各式各樣的花紋和形狀,比如蟲、魚、花、月,這些形象來源自然。同時,與傳統日本和服與之相配的化妝用品也是源於外界,由天然的動植物、藥材土石等加工製成,傳統的和服經過中原漢服及唐飾的演變,經青金石、茜草等天然染料渲染。

在隆重的場合及節日儀式上,穿上縫製的精美和服,不同禮俗場合會有不同樣式的和服,譬如留袖和服、海考茶帷、花嫁、喪服等等。以鉛粉、珍珠粉等作為

白妝粉農業生活下的糧食作物、各種東方熱帶香料藥材如丁香、冰片、檀香、龍腦香等香粉,這些都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東西加以利用,和服上配飾的排草、菖蒲;

茜草和紫鉚染料花紋等。而日本島國溫暖潮溼的海洋性氣候環境特點使得和服設計得寬鬆透氣,為更好地適應日本的風土人情和氣候,一般的和服衣袍上就有8個多透氣孔,同時襟、袖、裾可以自由開合。

從日本和服發展,看大和民族性格及“武士道”文化融合

和服中的“武士道精神”與民族心理

傳統日本民族的性格特點通常是含蓄而內斂的。不管是日本的武士階級還是庶民階級,精神至上原則是始終不變的。日本的民族心理向來複雜,一方面受中原華夏文化的影響,東方人性格里的謙和內斂是流淌在人們的血液中的。

在封建社會時代,日本民族大多以集團和大局為重,再加上本土文化中那些“萬物皆有靈”的巫神信仰,尚武好鬥的民族精神,典型的菊與刀信仰的二重性理念,以及極強敏感性、羞恥感、憂患意識的民族性格心理。

從和服上的繩結便可以看出,無論是“改良帶”還是“文化帶”,還是必須搭配和服的木屐,這些服飾元素很好地展現了日本人對端莊、安穩、寧靜性格特徵和“以和為貴”精神理念的追求。

從日本和服發展,看大和民族性格及“武士道”文化融合

由此可見,和服是日本民族傳統思想與信仰及精神世界的一種直觀性的代表物質和人文精神寄物。日本人的“和服情結”具有始終如一地熱愛,它成了人們心靈中意識形態上的寄託和代表,在日本文化中佔有很高的地位。

日本的文化體系具有強烈的集體意識,日本統治者追求武士道文化,尤其是十七世紀初期,德川家康的政權嚴格地把控著日本的階級社會統治,這套幕府統治以武士和將軍為主體,幕藩體制的高壓的政治體制下,統治階級極力宣揚能為朝廷盡忠效力的“武士道”精神——忠、義、勇。

從日本和服發展,看大和民族性格及“武士道”文化融合

因此傳統的和服還是忠誠不屈的武士精神的象徵。同時,日本的佛道釋義、鬼怪傳說、花草靈性、詩文歌謠等都融入到日本的和服文化中。同時日本島國在長期哀寂幽玄的古典哲學的薰陶下,一邊是刀刃的剛堅勇悍;一面又是櫻花的溫柔;

武士道中的殘忍暴力與禪靜安和的美學、玄學特質中的柔美內斂相融合。不管是壓抑幽暗,堅韌血性,還是彬彬有禮、謙和嫻靜,這些都體現在和服美術裡,使和服寄予了剛柔並濟的雙重性和人們對生活的希望等精神價值觀。

結語

從日本和服發展,看大和民族性格及“武士道”文化融合

和服藝術流行於日本的市民階層,展現著不同的風土人情,而隨著日本經濟的不斷髮展,江戶時代之後的資本主義性質的商品貿易走向繁榮,民族工商業迅速發展,農業與家庭手工業不斷進步,商人手工業者、工匠裁縫等出現,不管是對於民族精神的情感寄託,還是對魅力、靜雅、美的追求,在日本的貴族文化之中掀起了一股“和服國風熱”。

對古典美和精緻的追求已不再是貴族們的專利。上層社會所探尋的人性與高雅藝術流入民間,開始與庶民階層相融合,和風文化成為大眾追求的共同的精神文化。

參考文獻

1、《日本服裝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