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速賠償”背後是“人民至上”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居民小周沒想到,過人行道竟會掉入窨井,造成手、腳、膝蓋多處擦傷。他撥打公共服務熱線12345投訴。不到1小時,調解員就聯繫小周,請他去普陀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調解員和窨井蓋業主已在等候,小周當場獲賠了醫藥費。(《人民日報》)

一個容易讓公民陷入拉鋸戰的麻煩事,不到一小時,不但圓滿解決,而且讓公民獲得了賠償。我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神奇的速度。“神速賠償”的背後是“人民至上”。

兵貴神速,解決群眾問題也需要“神速”。這處窨井蓋沒有標識,12345工作人員去認定時,無法知曉歸屬。但是,這沒有難倒他們,服務中心迅速通知住建、市政、通信等單位和道路附近的東港集團現場查看,確認窨井管理單位。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很快按照訪調對接機制,把雙方引入中心現場調解,可謂“快刀斬亂麻”。從這個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的是主動工作的作風,發現的是積極配合的工作態度,發現的是情繫服務“人民至上”的硬道理。

“神速”背後是理念的更新,主動與配合的背後是制度的創新。中心負責人說,我們的目的就一個:群眾怎麼方便,就怎麼服務。這個“目的”抓到了為人民服務的關鍵上,體現了圍繞群眾服務、方便至上的理念,如此,我們的“放管服”改革就能有效果,有質量,就能讓群眾眉開顏笑。具體做法上,建立12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組建起調解專家庫。一樓大廳除13個專業服務窗口,還有2個綜合窗口受理複雜難題,讓群眾只要進了門,一定有回應。同時,服務中心還積極引入民間工作室,化解新難題;針對重大疑難糾紛和群體性糾紛,建立起法官、調解員、援助律師和職能部門參加的“3+X”會商研判機制,能“調”則“調”,調解協議經過司法確認後不產生訴訟費,老百姓可謂省時、省力,還省錢。

神速處理窨井傷人事件,不是偶然,是“人民”至上”改革成功後的必然。著力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是踐行人民至上,為民謀幸福的重要工作。普陀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群眾怎麼方便,就怎麼服務”的改革是一個成功探索,值得推廣。(周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