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高中歷史大題,你不想得高分都難

高中歷史材料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即材料和答案基本不是源於教材,而是通過自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運用自己的學習教材基本知識後所具有的歷史素養來進行題目的解答。雖然這樣的命題方式讓我們覺得題目變難了,但,如果你能夠較好的運用你所具備的歷史素養及綜合的解題方法技巧,那麼材料題將會是極為簡單的了。

這樣做高中歷史大題,你不想得高分都難

具體怎麼做呢?咱們以2020年全國二卷的41題為例來進行解讀吧!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定河屬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頻仍”。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直隸巡撫主持冶河,改行河道,並在兩岸築堤防系統。竣工後,康熙皇帝賜名“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黃河歲修、搶修之例辦理。”清廷設立永定河道,總理永定河事務,有近2 000名河兵常年修守。改名永定河後的40年內,下游漫溢、決口達20次。清中期以後,在永定河修建17處減水壩,各減水壩下均開挖有減水引河。一段時期內不再洪水氾濫,但河道淤積嚴重,到清末已成“牆上築夾牆行水”的形勢。

——據(清)《永定河續志》等

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1951年,開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廳水庫,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庫。1957年,《海河流域規劃》編制完成,其方針任務是:防止華北洪澇災害,發展灌溉、航運、發電、工業城市給水。1963年11月,毛澤東發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別成立“根治海河”指揮部,在工程實施中採取了“集中力量打殲滅戰”的方針。“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設上的勞動力達百萬以上。骨幹工程在用工與治理順序上實現了各省市的團結協作。經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澇等自然災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歷史徹底改變。

——據《海河志》等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成立後治理海河的特點及其意義。

解題理念:

解題的步驟,我在這就不多說。先闡述一個做材料題的理念:材料題的材料和設問是一個有機整體。也就是說材料題的設問,我們通過閱讀材料是可以概括出來或者推演出來的。

這樣做高中歷史大題,你不想得高分都難

具體例證:

不信?我們先來解答第一問:

第一問的設問問及兩個問題:措施和意義。也就告訴我們,材料一的文字所介紹的那就是措施和效果,或者可以推演出措施和效果。我們把這段文字用需要把各個句子用序號標記出來,然後進行歸類

⑴永定河屬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頻仍”。⑵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直隸巡撫主持冶河,改行河道,並在兩岸築堤防系統。⑶竣工後,康熙皇帝賜名“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黃河歲修、搶修之例辦理。”⑷清廷設立永定河道,總理永定河事務,有近2 000名河兵常年修守。⑸改名永定河後的40年內,下游漫溢、決口達20次。⑹清中期以後,在永定河修建17處減水壩,各減水壩下均開挖有減水引河。⑺一段時期內不再洪水氾濫,但河道淤積嚴重,到清末已成“牆上築夾牆行水”的形勢。

標記好各句子之後,我們把這些句子進行分類,哪些句子是講措施,哪些句子是效果。

歸類後,我們發現,

⑴句是介紹背景

⑵⑶⑷⑹是介紹措施

⑸⑺則是介紹效果

所以,我們把這幾句進行濃縮、改造即是答案:

第⑵句: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直隸巡撫主持冶河,改行河道,並在兩岸築堤防系統→改河道、築堤防系統;

第⑶句:竣工後,康熙皇帝賜名“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黃河歲修、搶修之例辦理。”→設置有歲修、搶修的制度;

第⑷句:清廷設立永定河道,總理永定河事務,有近2 000名河兵常年修守。→設置專門機構,派兵常年修守;

第⑹句:清中期以後,在永定河修建17處減水壩,各減水壩下均開挖有減水引河。→

修建減水壩開挖減水引河。

第⑸句和第⑺句,則可以濃縮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水患,但並不徹底,並造成河道淤積問題。

這樣做高中歷史大題,你不想得高分都難


同樣的方式去做第二問,但你會發現,第二段材料並不是直接講特點,而是夾雜了很多的措施,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概括,從每一個措施去進行推演特點。

第⑴句:新中國成立後,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以人民利益為重;

第⑵句:1951年,開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廳水庫,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庫。→具有開創性;

第⑶句1957年,《海河流域規劃》編制完成,其方針任務是:防止華北洪澇災害,發展灌溉、航運、發電、工業城市給水。→統籌規劃,綜合性強;

第⑷句:1963年11月,毛澤東發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決心堅定;

第⑸句:海河流域各地分別成立“根治海河”指揮部,在工程實施中採取了“集中力量打殲滅戰”的方針。→統一指揮,方針正確;

第⑹句:“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設上的勞動力達百萬以上。→規模大,群眾參與廣;

第⑺句:骨幹工程在用工與治理順序上實現了各省市的團結協作。→地區間團結協作;

第⑻句:經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澇等自然災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歷史徹底改變。→效果:有效控制了災害,徹底改變了歷史面貌。也可以從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加以拓展:政治→體現了新中國製度的優越和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經濟→促進了海河地區經濟的發展,維護了社會的穩定;思想→增強了國家的凝聚力。

如此方式做歷史材料題,是不是變得很簡單了呢?喜歡我講題的朋友,請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