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弘農澗河--12國內新聞--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刊雜誌--版權渠道--首頁

弘農澗河河畔。
來自百度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弘農澗河則是靈寶人的母親河。

當我佇立弘農澗河岸邊,眺望著奔流的弘農澗河水,就想念弘農澗河的源頭。

家鄉河南靈寶朱陽鎮,位於弘農澗河源頭區域。翻閱《朱陽鎮志》,書中記載,有鴻臚澗、鴻關水、鴻臚水、洪溜澗河、弘農河之稱。戰國時期稱為門水河。清代《讀史方輿紀要》中說:“弘農澗,在縣治西。會崤、澠諸水,北入於河。”

弘農澗河,全長88公里。發源於朱陽鎮兩岔河,穿越南河峽谷,一路奔流不息,在鎮區東頭的營裡村,化作碧波盪漾的龍湖。之後,經過龍鄉五畝,浩浩蕩蕩,跨越繁華的晉城靈寶市區,從函谷關北寨,注入黃河。

如若弘農澗河是一篇雋秀的散文,那麼,老家朱陽弘農澗河的源頭風光,就是一闋平仄相間、長短錯落、清新綺麗的宋詞。

我想到宋詞裡弘農澗河的源頭走走。

從靈寶市區出發,驅車沿著弘農澗河行走了七八十里路後,過了賈村大橋,山路忽然一轉,眼前豁然開朗,便來到了朱陽鎮。極目遠眺,青山環繞的田野、村莊、河流、石橋,石頭砌成的長堤,詩意地組成一座古樸典雅的秀麗小鎮。在小鎮河對面的芙蓉坡鳥瞰全鎮,只見小鎮安靜地站立在平坦的小盆地裡,筆直寬闊的朱陽大道橫貫東西;熙熙攘攘的佛山路、五峰路縱貫南北。鎮東區易地搬遷點幸福家園小區高樓林立,水平如鏡的人工湖東湖五彩斑斕;紅色文化廣場上,人們舞姿翩翩,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出了朱陽街,沿著河岸邊的水泥公路,順著水流的方向西南行走,便進入源頭南河峽谷。峽谷長約15餘里,過了南河峽谷三橋,河谷就越來越狹窄。只容得下一條河和一條水泥道路。清澈明亮的河水,順著青崖腳下,淺吟低唱向東流淌;彎彎曲曲的水泥道路,蜿蜒向深山裡延展。

站在河谷的道路上,舉頭仰望,藍色天空只有一道葦蓆那麼寬。兩岸懸崖峭壁,青巖疊嶂,怪石嶙峋,危峰兀立。岩石上的樹木藤蔓,或屹立於青巖之上,或飄逸於巖縫之中,或倒映於明淨的水面上。路上沒有遇見一個行人,抑或一輛行駛的車輛。“空谷不見人,但聞水流聲”。如若你心情鬱悶的時候,獨自漫步在奇山秀水的峽谷裡,心中的許多不愉快,就會隨著山間溼漉漉的風遠去。

河水清冽可鑑,讓人一眼就望見河底的砂石。蔥蘢飄搖的水草綠得發亮。河灘散落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白石頭,幾隻漂亮的紅嘴水鳥,停留在潔白的石頭上。尤其在炎熱的夏日,源頭河谷,吸引了許多城裡人,來到這裡納涼消夏。

臨近的周家河村,在河的南岸,那裡有許多紫色的石頭。由於是河谷,谷幽水清,雲霧繚繞,為這些紫色石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這種紫色石頭綿軟,上面有綠色紋絡,是製作虢州石硯的上等材料。自唐代以來,曾為皇室之貢品。司馬光賦詩稱虢州石為“天地之異氣,山澤之珠寶也”。北宋詩人歐陽修曾收藏了友人贈送的虢州石,還特意為之賦詩《紫石屏歌》。如今,虢州石已成為朱陽弘農源頭的一張文化名片。

弘農澗河源頭的鄉親們,正描繪著鄉村振興的新圖景。漫步源頭的村落裡,你會驚訝地發現,竽元村的高山蔬菜,麻林河的香菇,犁牛河的高山玉米糝子,王家村的弘農源景區,兩岔河的傳統古村落,魚仙河的森林鄉村建設,越來越受到山外來這兒休閒康養遊客們的喜愛。

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弘農澗河作為黃河母親河的一個小支流,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想,那時的弘農澗河,水秀河暢,岸碧景美,將變成新時代的幸福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