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員工碌碌無為,而換一位上司後卻變成績優員工?

你有聽過老師期望效應

學生期望效應嗎?闡述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對某些學生懷有較高的期望,認為是“很有才華”或“能力很高”時,這些學生的表現往往真的比其他學生更優秀;當學生認為這個老師“很有趣”,他們在這個老師的課程往往真的學到的東西更多,成績更好。


心理學家是這樣解讀原因的:當老師認為學生潛力較高時,老師的行為會發生改變,對學生微笑更多,教授的更多,甲方更多,回答問題花的時間更多,而學生的行為也相應不同,會積極的回應老師,從而表現更優,達成老師的期望,整個過程塑造 一個良性、積極的循環。


這種效應在我們的工作環境中同樣存在。當上司預言某個員工“能力很高”或“能力一般”時,或員工預言上司“很有領導力”或“領導力一般”時,員工對懷有積極預期的上司會表現得友好、上進,跟上司的互動更自然、關係會密切,更容易獲得雙方滿意的工作結果和優秀績效;而對懷有消極預期的上司則容易表現的敵意、不合作,從而引發不佳的工作結果和績效,冠上“碌碌無為”的帽子。


“他那樣對它,就好像她真的很好,他越是這樣,她就越發心情舒暢並變得越來越好,並且他自己也受其影響,變的非常好;如此循環往復,不是惡性而是良性的循環”----《社會心理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