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萬有的律動

曾經有位琴師告訴過我,其實琴分為三種:

第一,異人琴。

第二,執我琴。

第三,天地琴。

道:萬有的律動

第一種琴是陌生人之間的彈奏,是基於表演性質的,是隻為養家餬口,而不是出於本心的,也不關乎天地社稷蒼生。

第二種琴是出於本心的彈奏,是基於興趣或者愛好,為了自己的一顆固執己見的心。

第三種琴是效法天地,合乎自然韻律的彈奏,是真正的大化之心,是真正最高的琴道之境界。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老子的:“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真正的象是沒有形體,真正的音是發不出聲的。我們經常說形象、聲音,看來老子卻把這兩個詞彙中的每個字都分割開來了、莊子又進一步提出了“三籟”,他說人有人籟,地有地籟,天有天籟。

人的人籟是通過嘴巴發出的,僅限於380-780納米的聽覺範圍之內。

地的地籟是通過山洞發出的,僅在地表巖壁之間。

天的天籟卻是通過風,吹向全世界各處的孔竅而發出的,它才是真正的美聲。

在《莊子·天運》中,莊子又描寫黃帝在廣袤的原野上所奏的《咸池》樂章,就達到了“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的地步,使聽者最終進入一種“愚”的狀態,與大道會通。

道:萬有的律動

一位老者曾經說過——太極拳其實跟太極拳廣播是兩回事。為什麼呢?因為太極拳廣播是按照某個主持人的命令或提示來進行特定節奏的運動,也就是說太極拳廣播是被人為所控制的。

而太極拳呢?是從起勢開始,自己的身體就產生一種自然的律動,彷彿內在有個生命力在湧現,使得自己的手足開始按照自己無法控制的方向、力道、節奏開始施展,結果一套拳路打下來完全像是和自然融為一體,是從自然當中長出來似的。太極拳的拳師已無他我之分別,亦無物我之兩立。據說,印度的瑜伽術也是此理。

道:萬有的律動

茶有茶道,花有花道,棋有棋道,庖丁解牛也有他的解牛之道。每一位茶道師,每天都必須有一小時的靜坐時間,使自己的心性沉澱下來。從燒水、沏茶、倒茶、品茶等一整套動作,都是“一氣呵成”的,他們非常嫻熟而且幹練,動作優美而不拖衣帶水,這不是因為他們有多麼的天賦異稟,而是他們有“道”的精髓在其間。

所謂的味道,雖然也是“非常道”,但每一位廚師從食材的選定,再到配料的比例,再到火候的控制,再到蒸炒的行動,這一系列的操作之下,包括最後的送餐步驟,都把廚房到客人餐桌的距離計算得精確無誤,他們不是什麼神廚大師,而是他們有“道”的意蘊在裡面。味這個字旁邊是一個未來的“未”字,可見品嚐美味絕不是在過去,也不是在現在,而是下一秒佳餚美饌在舌尖上綻放的過程。

另外,在客體心理學上,這樣的“道統”也被廣泛用於愛的關係中,只不過它換了新的名稱,叫做“愛的律動”。

要讓愛變得流動起來,讓愛富有生命力以及律動,就必須用一種匠人般的精緻照料自己的孩子。

所謂的匠人,就是不造作,不強迫,順乎本心,循其興趣,像培育一顆種子一樣,只須在一旁靜靜等待種子的成長,而輔以一定的水分以及養料,讓種子內部的“隱秘秩序”自然萌芽生長。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的講座當中曾經提過兩個案例:

⑴: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嬰孩總是哭鬧不停,且“廢寢忘食”好幾天了,家長很是擔心。後來,心理學家來到了那戶人家中,發現那些家人們都一個個面面相覷,站在孩子的四周,漠然的注視著孩子,而孩子則在搖籃裡哭鬧不止。

心理學家於是走了過去,握住了孩子的小手,也叫他的爸爸也過來一同握住了孩子的另外一隻手。

正在這時,奇蹟發生了,孩子立刻停止了哭聲,原來他被親情之光點亮了,他收到了關懷與注視,他恢復了生命力與生機。家長們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得紛紛落下淚來。

⑵:一個孩子的姥姥曾經學習過心理學,因此她知道如何照料嬰兒。他每天盡職盡責的在嬰兒的旁邊,嬰兒稍有哭鬧或驚醒,姥姥便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總之,她總是滿足小寶寶的時時刻刻的需求。後來,一家人在餐廳吃飯,寶寶在很遠的睡房裡面睡覺,姥姥忽然說了一句:“他醒了。”兒子媳婦聞言一驚,抱怨母親無理取鬧,因為房門隔著太遠,他們根本沒聽到有什麼哭聲,結果一家人趕過去時,小嬰兒果然在哭。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心靈感應”吧。

就像武老師在北京的時候看到人行道有兩個小朋友,他們一男一女,他們純真可愛,嬉皮笑臉,相互拉著手兒,在道路上踢著舞步,他們的節奏是那樣一致、協調,彷彿之間有某種自然的韻律在作用,武老師不禁為之動容。

從客體心理學到前沿的量子物理學,我們也可以發現關於感應的現象出來。

最近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名叫“量子糾纏”的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兩種同質的量子,比如量子a與量子b,當對量子a進行激光擾動之後,即使遠在數百光年的另一個同質量子b也同樣能夠感應得到。

這說明了一個非常重大的哲學課題,物質產生意識,還是物質(量子)與意識共存? “量子糾纏”理論這就像佛教所言的:“牽一髮而動全身。”

道就是這樣一種感應,道就是一種“內在的生命力”。道會通過一定的形式彰顯自身,就好像心理學家說“母親,是嬰兒的第一面鏡子”,嬰兒通過與母親發生連接而看到自己的存在。道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它在潛移默化地主導著萬事萬物的各個領域,不管是經濟、政治 、軍事或者文化。

這就是“弱者道之用”的真實涵義。

道通過隱秘的秩序(弱)而實現自己(用)。

老子據此提“德”的實踐性提出強有力的論據——

“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孩。”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

西方有個教育家曾經說過一句話“孩子是大人的父親”,此句話乍一聽,驚世駭俗,其實只是想想,他說的是大人們因為進入了這個社會場中而慢慢失去其本真,慢慢變得偽詐與複雜,而兒童卻保持著飽滿的求知慾和旺盛的探索欲,所以“孩子是天生的詩人”,他未經過社會名利的浸淫和腐化,還是像一張白紙一樣純真而光鮮。

嬰孩是最具有生命律動的一類人。他們從遊戲舞蹈到吃飯睡覺,無不遵循著靈活多巧的自然韻律。

所以,真正有德的人就是那些不失赤子之心的人,就是那些長葆青春而不老的人。

道:萬有的律動

還記得老子說過非常著名的一句話嗎?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之所以長久,那是因為他們表面上看起來毫無建樹,毫無生長的跡象,可是潛移默化當中,天地始終在執行他內部的生機,所以它能夠長生。就好像一個小孩子我們不能一下子看到他長高十公分,必須經過半年一年我們才能感覺得到。

天地是不自我彰顯的,它通過萬物自然生長而彰顯自己的弱化功用,也就是以萬物為鏡子,照見自己。做到“生而不有,長而不宰”,生育它們不佔有它們,它們自然生長卻不主宰它們。我們是天地的鏡子,我們是道的鏡子。我們立於天地之間,操起一張天地之琴,跟隨地籟天籟的律動,用一隻“看不見的手”,完成了我們的精神境界的羽化。

我們可以隨著自由的心性演練著太極拳,也可以跟隨骨骼肌肉的伸張壓縮做起優美的瑜伽。更可以像園丁一樣靜靜地等待一顆種子的發芽,像嬰孩一樣靜靜地通過富有節奏的律動而讓生命力流動,像廚師一樣靜靜期待自己的佳餚在客人的味蕾上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