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圓覺洞前(原創首發)

在圓覺洞前(原創首發)

(佛雕觀音圖片為解說員小陽提供)

暑氣終無影,秋遊正當時。

這一次,我們來到了四川資陽的安嶽縣。

安嶽,素有“中國檸檬之都”的美譽,那色美味純的檸檬真是“忘記我做不到”!但是,大家別忘了,她還有另外一塊同樣響噹噹的金子招牌,那就是“中國佛雕之都”。

大家也許看過大足石刻,那的確值得玩賞而且相當有石刻藝術範、佛教信息量和歷史厚重感。如果你來到了安嶽看看這個地方的石刻,也會大為驚歎,這就是我“春哥寫詩愛唱歌”今天向大家隆重推薦的圓覺洞。

對,圓覺洞風景區!

在圓覺洞前(原創首發)

九月的川南,秋雨綿綿,一路前行,我們的車直接到了位於安嶽縣岳陽鎮的圓覺洞。

下了車,打著傘,今天的佛雕民俗文化之旅開始了。

為我們導遊解說的小陽(工作牌有標示)領我們進入景區,逐一開始介紹。

說實話,我有幸遊覽過大同雲岡石窟,記憶猶新尚存震撼。遠的不說,偶爾去重慶看過大足石刻,經常到我們縣城城郊的玉蟾山揣摩千手千眼觀音等摩巖造像,感覺其他的石刻大同小異、不過如此——這顯然有先入為主、厚此薄彼或孤陋寡聞之嫌。

在圓覺洞前(原創首發)

雨一直在下,她一直在講,即便偶有咳嗽,也是短暫平緩後又接著說。這中間,我們不時提些學前班水平的問題,她不鄙視不譏諷,耐心反覆說明解疑,個別小夥伴甚至冒出些稀奇古怪“三不沾”的困惑,她也不責怪遊客有意無意發難,反而更加細緻地假設、分析、論證,十分耐心、努力地憑專業素養加以破解或自圓其說。

令人惋惜的是,除了北崖幾處高大佛雕外,南崖區的石刻保存完好的少之又少且大多是頭部殘缺。問及原因,小陽說:導致佛雕頭部損毀有多種因素,比如自然風化、人為破壞、排斥異教、其他因素。

在圓覺洞前(原創首發)

關於自然風化,我們基本上都能想到風雨侵蝕和地質災害等影響。至於人為破壞,可能很容易想“破四舊”造成的無法彌補的損失,而小陽則補充了煙燻火烤(信眾焚香燒紙)、擅塗顏料(以為可以多一層保護)和“人氣”危害(拍照閃光、二氧化碳)等鮮為人知的內容。

真的是客觀、公允、全面,有問必答、不厭其煩,注重細節、適時調整,博古通今、雅俗共賞,合情入理、不帶偏見。觀其形,聞其音,不得不讓你豎大姆指:像小陽這樣向遊客介紹安嶽介紹圓覺洞石刻觀音的解說員,正是大慈大悲、有求必應的觀音化身!

在圓覺洞前(原創首發)

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小陽姑娘的表現可圈可點,連隨行的我文化旅遊界的朋友也頻頻點贊!

小陽的講解很到位,怎奈誠意不夠、常識不足的我們雨中觀佛近似於霧裡看花、跑馬觀花。即便掛一漏萬,還是有幾處印象比較深刻:

——“龜鶴”二字頗有玄機:刻字下方有一個方形水池,遊客通過水池水面看著兩個字的倒影時,本來陰刻的“龜鶴”二字變成陽刻的了,要是水中倒影不好觀看也沒關係,手機拍下後旋轉180度看,會有同樣的效果。這效果,與民間陰陽二說暗合。神了,服了,漲姿勢了!

在圓覺洞前(原創首發)

(此圖片為解說員小陽提供)

——“圖南仙蹟”石刻,專為道家老祖陳摶所列(871年-989年,字“圖南”,號“扶搖子”,四川普州今四川安人);

在圓覺洞前(原創首發)

——“地獄經變龕”,警示作惡多端、過度殺生之人將在陽間飽受砍頭、惡犬咬和在陰間遭受小鬼打、油鍋炸等各種酷刑極刑懲罰;

在圓覺洞前(原創首發)

讓人驚歎而久久不忘的是,即將走出景區大門,經小陽道破“三層鏤空圖案”的“天機”後,剛進來時毫無感覺的幾塊長石頭竟然瞬間成了我們心目中的“鎮洞之寶”!

在圓覺洞前(原創首發)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人是未來佛,佛是過來人。四季變幻,生命輪迴,你的慧根、悟性,決定了你的發展格局和品質生存。

來時不抱太大希望,走時還有許多期待。我心潮激盪:僅僅點贊遠遠不夠,必須為這個景區、為這個解說員寫點什麼!

在香港、在澳門、在浙江、在北京……錯失了太多的收藏、學習、求證、呈現、傳播的機會,今天我不想留下遺憾,於是飛跑回去找到小陽。值班室裡,略顯疲憊的她剛取下工作牌,聽明我的請求後,她很爽快地留下聯繫方式。 我喜出望外,一路狂奔趕上夥伴們。

車開走了,雨還在下,我的眼前、我的心中全是石刻!

藉著興致,我立馬短信回覆小陽:“今天的解說非常好:足夠的儲備、準確的介紹、風趣的穿插,加上盡心盡力,不厭其煩,嗓子幹了也堅持,超級女神、金牌解說員,槓槓滴!”

在圓覺洞前(原創首發)

最好的美景在心靈深處,最妙的良藥是自我救贖。你我凡夫俗子,終要回歸生活常態,只要存一份虔誠,施一次善行,就是一份功德,就是一級昇華。

除此之外,尚有何求?

有感於此,口占一絕:

圓覺洞前多悔懺,

遊人過往似雲煙。

摩崖造像通人性,

信奉生靈善悟禪。

在圓覺洞前(原創首發)

【作者簡介】

春哥寫詩愛唱歌,本名楊小春,男,四川瀘州作家協會、詩詞學會會員,現代詩文、小品、童(謠)話(劇)、格律詩詞和楹聯等發表、獲獎或入選專輯,參加縣市詩文創作、誦讀、演講等活動獲獎,建有“中國教育在線”和“新浪”博客、新浪和騰訊微博,評論和隨筆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中國人民大學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