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面積最大的區縣,陝西文物大縣,古代稱鄜州名氣比現在大

這一集我們走進富縣,富縣是延安面積最大的縣城,陝西文物大縣之一。秦直道、開元寺塔、柏山寺塔,是這座城市歷史的象徵;直羅鎮,曾經發生過一次重要的戰役,為黨中央和紅軍在西北建立根據地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延安面積最大的區縣,陝西文物大縣,古代稱鄜州名氣比現在大

富縣,秦代設縣,唐代置鄜州,歷經宋、元、明、清近1300年。民國時期設鄜縣,1964年簡化字體,改名為富縣。富縣幅員遼闊,是延安面積最大的縣。境內共有文物古蹟遺存點975處,是陝西省文物大縣之一。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分別是秦直道遺址、石泓寺石窟、開元寺塔、柏山寺塔、福嚴院塔、戰國長城。

延安面積最大的區縣,陝西文物大縣,古代稱鄜州名氣比現在大

一、開元寺塔

富縣洛河西岸的山坡上,唐代開元年間建有一座寺院,叫作開元寺。由於歷史上的破壞,開元寺已經毀壞不復存在了,今天的開元寺是復建的。

延安面積最大的區縣,陝西文物大縣,古代稱鄜州名氣比現在大

雖然開元寺毀了,但留下了一座寶塔,叫做開元寺塔。塔分11層,高32.8米,面向正東,平面呈四邊四角形。從外形看,開元寺塔古樸典雅,與西安小雁塔非常相似。是富縣縣城的重要標誌之一。

延安面積最大的區縣,陝西文物大縣,古代稱鄜州名氣比現在大

二、太和山

富縣縣城北有一座山,山勢陡峭,氣勢雄偉,稱作太和山。太和山左右兩側極對稱的伸出兩座側峰,猶如兩條蒼龍,與挺拔渾圓的太和山山峰形成二龍戲珠之勢,五條河流、五條道路在山前穿梭而過,形成五水、五路相交之勢,富縣也因此得名“五交城”。太和山不僅自然風光獨特,自古以來也是一個重要的道教活動場所,太和山道觀始建於隋、唐,歷史悠久,歷經明、清三次重修,目前是這一地區規模最大的道教場所。

延安面積最大的區縣,陝西文物大縣,古代稱鄜州名氣比現在大

三、柏山寺塔

富縣縣城西部50公里的直羅鎮,是漢魏時期雕陰縣所在地。

延安面積最大的區縣,陝西文物大縣,古代稱鄜州名氣比現在大

直羅鎮的柏山上,原有一座唐代寺院,名叫芸羅寺,唐王李世民當年征討突厥,曾經在此養病。病癒後於貞觀初年改寺名為安樂寺,並在柏山之西修建寺院及佛塔。千年後,寺院已經不存在了,佛塔留了下來,即柏山寺塔。

延安面積最大的區縣,陝西文物大縣,古代稱鄜州名氣比現在大

四、直羅鎮戰役紀念館

直羅鎮在近現代發生過一次重要的戰役,直羅鎮戰役。1935年,張學良帶領東北軍在陝北“剿共”,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利用直羅鎮有利地形,消滅東北軍一個師又一個團,徹底粉碎了東北軍對陝甘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為黨中央和紅軍在西北建立和擴大根據地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延安面積最大的區縣,陝西文物大縣,古代稱鄜州名氣比現在大

為了緬懷和紀念在直羅鎮戰役中犧牲的革命先烈,在柏山寺山下修建了直羅鎮戰役烈士陵園以及戰役紀念館。

延安面積最大的區縣,陝西文物大縣,古代稱鄜州名氣比現在大

五、秦直道遺址

從直羅鎮一路往西,在張家灣鎮的子午嶺崇山峻嶺之間,可以見到保存最好的秦直道遺址。秦直道,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阻止和防範北國匈奴的侵擾,修建的一條“軍事高速公路”。秦直道南起林光宮,北到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全長700公里。這條路是由秦都咸陽通往北境陰山最捷近的道路,大體南北相直,故稱“直道”。

延安面積最大的區縣,陝西文物大縣,古代稱鄜州名氣比現在大

經過2000多年的自然破壞,秦直道僅存部分遺址遺蹟。其中富縣境內有100多公里,是秦直道保存最好的一段。當年的夯土路面,至今仍不長野草,顯示了大秦帝國令人讚歎的道路建設標準。

延安面積最大的區縣,陝西文物大縣,古代稱鄜州名氣比現在大

六、石泓寺石窟

位於富縣城西65公里直羅鎮川子河北岸。始建於隋代大業年間,唐、宋、元、明歷代斷斷續續建造了一千餘年,最後建成石如刀切,分佈於東西長約70米、一字排列的大小七個洞窟。是陝北著名的石窟寺。

延安面積最大的區縣,陝西文物大縣,古代稱鄜州名氣比現在大

七、福嚴院塔

位於富縣北道德鄉東村西側,也稱東村塔。宋代建築,平面呈八角八邊形,系樓閣式磚塔,共13級,高30.2米。

富縣距離西安230公里,距離延安80公里,在高速路旁,總體上旅遊交通狀況比較好。

延安面積最大的區縣,陝西文物大縣,古代稱鄜州名氣比現在大

歡迎關注我的平臺,瞭解更多陝西文化旅遊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