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套的幕後操控者

外套的幕後操控者

Abby是芭莎雜誌的編輯,她的這次約稿方式很好玩兒:找我和我的死黨好友劉芳一起從不同角度寫剪裁話題。

我曾做過時裝專題編輯,現在是時裝作者,我從穿衣人角度聊剪裁,聊時裝歷史、聊時裝設計師的八卦;劉芳是服裝設計師,她從做衣服角度聊剪裁,她寫的超有料。劉芳和我寫得開心,預祝閱讀愉快。

外套的幕後操控者

好剪裁讓我們穿著舒服,行動自如,不被衣服困住。好的設計師真的瞭解運動狀態的人體, 這次就讓設計師來聊聊業內故事,何為好剪裁,為何剪裁那麼重要。

做衣服,消費者都愛好剪裁。

對於服裝設計這個職業的描述,我見過的最直擊要害的定義來自維維安·威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我所從事的工作受限於面料與人體,我的工作是用面料來表達人體。”

外套的幕後操控者

這是一個不糾結的思維模式,你瞧,自現代服裝工業產生以來,幾乎每一代裡都有設計師糾結過“時尚是藝術麼”之類的自我認識,但在另一個類比上—服裝設計與建築設計,從過去到現在,設計師們的認知趨同一致:這是兩個領域,有共性,它們都是在與空間、線條比例打交道。比如香奈兒女士(Coco Chanel)曾直言:“時裝就像建築,是一件關係到比例的事兒。”

那些精通剪裁、善於風格創造的服裝設計師們幾乎都曾表示自己對這種“建築感”樂在其中。比如曾為 Dior 效力的已故意大利時裝大師費雷(Gianfranco Ferre)是建築師出身,他曾這樣解釋自己的設計方式:“在設計服裝時,我使用與做建築相同的方法,即基本幾何法,用取自平面的材料,將之發展成空間結構。”費雷談論的設計方式帶著一種動感 —— 從二維平面圖到三維立體服裝。

外套的幕後操控者

●Gianfranco Ferre 在 Dior 後臺

他的話幫我解決了一個好奇心:我有個學服裝設計的朋友劉芳,在倫敦求學時我們都很喜歡逛美術館,她會長時間地觀看人物肖像,邊看邊揣摩畫中人的衣服怎麼複製出來。我一直好奇劉芳的思維模式,她說“看到圖時在腦海裡浮現出每一條線和褶在衣服上的位置和效果”。

這種二維與三維之間的來回互推,大約是沉溺於剪裁樂趣 的設計師們的“通病”。比如維維安·威斯特伍德就從法國 18 世紀畫家華託(Jean-Antoine Watteau)留下的繪畫中,複製出當時女性服裝上的一種被稱為“華託褶皺”的背部別緻設計。

外套的幕後操控者

Jean-Antoine Watteau 作品 《一個長笛演奏家和兩個女人的研究》,1717 年

這種從二維平面圖到三維立體服裝的過程,在時裝院校的教育裡被稱為 Construction 結構工藝。簡單來講,這個過程包含了定設計稿、製作版型 (紙樣)、按照紙樣制白胚樣衣、縫合、修改調整版、選定面料完成樣衣等一系列的階段。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買到稱心如意的衣服時,會熱烈稱頌“剪裁真好”,這個“剪裁真好”來自出色的結構工藝。

“衣服是女人的戰袍,

披上它們就覺得如虎添翼。”

剪裁好的衣服,哪怕是最常見的款式與面料都會讓人自信倍增。比如無論怎麼斷舍離自己的衣櫥,我都堅決留下費雷的衣服,因為就算最常見的鉛筆裙,費雷的設計也能讓我看起來擺脫了梨形身材和假胯的困擾,看起來所有比例都剛剛好,增一分則肥、減一分則瘦。你瞧,教我如何不愛它啊,這條看起來普通的黑色裙子為我營造一個小小空間,包裹於其中的身體是安全的、行動自如的、有型的,這種狀態裡的人也自信倍增。

就像麥昆(Alexander McQueen)所言,有些衣服是女人的戰袍,披上它們就覺得如虎添翼。有些衣服的剪裁是如此之好,甚至會讓人覺得它們似乎有靈性,比如我喜歡領口的 V 形設計,因為這樣設計讓人看起來鎖骨纖細、脖子修長,但我畏懼走光。有些服裝的 V 領設計看設計圖很美,穿上身則像八杆子打不著的、愛指手畫腳的蠻橫遠親,讓人不得不打起精神、分出心思去應對。

外套的幕後操控者

●Martin Margiela 的深 V 設計

而 Martin Margiela 在愛馬仕時期設計的 V 形上衣就像有靈性一樣,不會激發身體的反感,不會限制身體的行動,而是相得益彰的良伴,讓人放心地行動自如。就像紀梵希(Hubert de Givenchy)先生在很多年前指出的那樣 : “衣服必須追隨人的身體,而不是用身體去滿足衣服的形狀。”這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喜歡好剪裁的原因,因為我們是活生生的人啊,會笑會跳。

外套的幕後操控者

●Martin Margiela 在 Hermès 改進了自己的深 V 設計

買衣服,誰不喜歡那些有著輕鬆靈活又柔軟線條的衣服呢,這類好剪裁的衣服不會把我們塞入一個僵硬的套子裡,而是凸顯或修飾已有曲線。不能適應人體的衣服,就像把人當作了無生氣的雕像,那麼還是把那些衣服送進博物館吧。

外套的幕後操控者

安特衛普六君子(The Antwerp Six)之一的比利時設計師 Dries Van Noten 曾這樣描述身體與服裝的關係:“身體是種限制,但我喜歡在有限的空間裡做設計,有的設計會激發身體的抵抗。穿上身後讓人方便移動的長裙,與套在木頭模特上的長裙是不一樣的。”那就讓我們跟著設計師的思路去了解好剪裁吧!

做衣服、服裝設計師,拆解何謂好剪裁。

外套的幕後操控者

劉芳 Donna

本科畢業於 BIAD(伯明翰藝術設計學院 Birmingham Institute of Art & Design),讀碩士時師從時尚學者 Ulrich Lehman,在 UCA 大學(University for the Creative Arts)獲得服裝設計專業碩士學位,後進入 Alexander McQueen 工作室,在麥昆手下工作多年後回到國內發展。以下是她從業內人角度,為我們拆解服裝設計中的結構工藝的重要性。換言之,好剪裁從何而來,為何重要。

“這衣服的上身效果太好了,把我的身形顯得該瘦的瘦,該胖的都給掩蓋住了。”這種良好的上身感覺,從服裝專業的角度來講就是“版型好”。通常消費者講的“剪裁好”中的剪裁是一個過程,貫穿了從定設計稿、製作版型(紙樣)、按照紙樣制白胚樣衣、縫合、修改調整版、選定使用面料完成樣衣等一系列階段的整個過程。讓消費者 穿著舒適的好版型好剪裁,是這個過程的結果。剪裁好的衣服要求設計師從最初階段到成 品階段,每個環節不僅要做對,還要有悟性與靈性,有創作。

從定設計稿到製作版型(紙樣),需要受過訓練的、對比例敏感的眼睛。從我個人經驗來講,受過專業美術訓練的做版出來跟沒接受過的是不一樣的。美術訓練,訓練的是人們的領悟力與眼光,這種訓練決定了畫設計稿時條線漂不漂亮。畫對那條剪裁的線很重要,因為哪怕只是偏差零點幾毫米,就會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設計師需要思考和設計出各種衣服上的省道(Seamline)和掐褶(Dart),比如省道,就是版型上畫出的縫合線(Seamline) 的走向和縫合工藝的處理;比如營造廓形的掐褶(darts)的位置和縫合工藝的處理 ;比如肩袖接口處是弧線袖籠線(armhole)的處理。

外套的幕後操控者

●Alexander McQueen 設計的 Givenchy 1999 年秋冬系列

人們喜歡麥昆的設計,特別是他的西裝上衣,上身特別好看。好看的主要原因是麥昆特別 重視且善於設計處理 Seamline 的曲線線條。以西裝的腰身和袖子設計為例:麥昆的設計和剪裁的袖子線條處理是帶有一定弧度的,所以上身就特別好看。

外套的幕後操控者

●Alexander McQueen 1999 年春夏系列

對設計師而言,做衣服的挑戰是:在保持住一個嚴絲合縫的廓形的同時,要最大程度適應人體的各種行動,並凸顯穿衣人的個性。人體不是簡單的平面線條,設計師通過剪裁處理線條,目的是為了呼應人體的需要 。製版的方式,主要分為平裁和立裁。山本耀司讓同行們尊敬的原因之一是他精通平裁,又能將平裁和立裁結合得很好,所以他的服裝有漂亮的體積感。很多有抱負的設計師喜歡立裁,立裁讓設計師直接面對面料的質地、顏色、重量、懸垂度,更有挑戰性。麥昆特別喜歡做立裁,因為他在立裁基礎上,可以隨便去發揮創意。他做那些廓形設計都特別有趣,比如將立體的玫瑰花變成袖子。同樣 John Galliano 也精通立裁,源於他以前做戲服的背景經歷。我不太瞭解 Gareth Pugh 的背景,但從他的設計系列可以看出,他也具備了很深的剪裁功底。

外套的幕後操控者

●John Galliano 設計的 Maison Margiela 2017 春夏高定系列

大致來講,我們通常說的剪裁是製版和縫合的過程。女裝的高級定製和男裝的西服定製,被視為服裝製造業的產業鏈頂端工藝。定製的好壞取決於團隊合作,是製版、縫合、裝飾等一系列的工藝決定了衣服最終的效果。所以,大型的時裝屋,比如 Dior,它們最重要的財富之一是幕後的工作人員,特別是負責製版和縫合的那群人。只是通常消費者看到的只是最後成品,忽略了背後的技術,就像我們覺得一個設計軟件好用,但是通常想不到前期開發設計的技術員們的開發過程。

外套的幕後操控者

製版與縫合工藝的重要性可以用“扒版的失敗”來解釋。有人買了大牌成衣回去仿製,就是通常說的扒版,而這種扒版總是似是而非、離題千里,原因主要出在製版和縫合上:即便拆解了衣服畫出版型,通常也把握不準線條的細微處理,因為原版的線條處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反覆試驗的。同時,因為面料的差別、使用的縫合技術的不同,扒版總是逃不脫失敗的。Boss 與 Armani 的西裝成衣因為版型好而受歡迎,因為那些版型經過反覆修改。Peter Pilotto 品牌背後的設計師二人組曾在採訪中表示,在設計製作一件衣服時,85% 的時間用於版式和製作,只有 15% 的時間用來在紙上畫設計圖稿。

Margiela 在愛馬仕的時期設計的深 V 上裝受歡迎,因為他藉助愛馬仕的工匠升級了自己的原有設計,比如深 V 上裝,工匠在肩膀的地方調整了幾毫米,使得深V也不會走光。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剪裁的目的:為了給穿著這件衣服的人提供更多、更自在的空間。

外套的幕後操控者

●Martin Margiela 設計的西裝外套

剪裁的功能之一是把面料的特性發揮到設計要求的最大化。不同的剪裁適用於不同的面料,比如一件在白胚樣衣看起來剪裁特別漂亮的衣服,換一個不適合的面料就會失色。再比如之前提及的 Margiela 在愛馬仕的時期設計的深 V 上裝,它適用於愛馬仕的一種特有的面料,如果換成一種更柔軟的面料,它穿在人體上的效果就會變。通常剪裁是先做紙樣,先把版型落在紙樣上,然後再通過白坯布去試,如果製版沒問題了,設計師再選擇自己喜歡的面料做調試。

讀書時,我很喜歡維維安·威斯特伍德,我聽說的小八卦是:她工作室招的製版師以德國人為主,因為德國人做版更嚴謹,她的設計比較特別,她完全不玩中規中矩,很隨性。因為我在英國留學,從本科到研究生都是在學習服裝設計,所以我大多研究的是英國設計師,他們不同於法國設計院校培訓的設計師,他們敢於嘗試、敢於突破,相對比較超前。

外套的幕後操控者

●Yohji Yamamoto 1987 年春夏系列

我個人挺喜歡山本耀司的設計,他通常是完全淨色,但在他的淨色裡可以看到很多心思細膩的細節處理。我的研究生導師 Ulrich Lehman 曾和我說過:你要是真想玩兒剪裁,必須得選擇淨色,因為淨色能讓剪裁細節、效果更漂亮,更能凸顯剪裁;如果在印花面料上玩兒剪裁,就多餘了,因為印花本身就很豐富,你要做的是將剪裁簡單化,印花才能更漂亮;純色能讓設計師的小心思小細節表現得更明顯。其實所謂剪裁,或許可以這樣從字面理解:拿剪刀裁布,把平面的布變成立體好看的衣服,達到設計目的。有時,服裝設計師們會去其他同行的秀場捧場,因為秀場非常能體現剪裁功力,好的設計師真的瞭解運動狀態的人體,他們做衣服是讓人穿,而非讓衣穿人。

外套的幕後操控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