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憑藉這首應試的習作,16歲在長安打響了名號,一夜成名

王老師為你解讀經典唐詩,點擊關注,閱讀系列原創文章。

這是一首以“古原草”為題的送別詩,是白居易(772-846)少年應試的習作,寫於唐德宗貞元三年(787年)。也因為這一首詩,白居易打響了他的名號。關於這首成名作,唐人張固在《幽閒鼓吹》裡提到,白居易十六歲到長安參加考試,拿著這首詩去拜訪當時的前輩顧況。顧況看到他的名字,又看了他的人,開玩笑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可是看完他的詩後,不禁讚歎說:“道得個語(能寫這樣的詩句),居亦易矣。”這個故事反映了此詩得時人欣賞傳頌的情況。

白居易憑藉這首應試的習作,16歲在長安打響了名號,一夜成名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註釋:

1,離離:出自《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描寫果實累累、枝葉繁密的樣子。在本詩中形容野草的茂盛。晚唐溫庭筠《郭處士擊甌歌》“十六宮花離離,軟風吹春星斗稀。”當中的“離離”也是此意。“離離”一詞也被用來形容字宙繁星之間相互交錯、井然有序地運行,如《尚書大傳·書序傳》:“離離如參辰之錯行。

2“王孫”和“萋萋”:引自《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本指皇室貴族的公子,此處借代為友人。“萋萋意指草木茂盛的樣子。清人夏敬渠《野叟曝言》提道:“不免萋萋綽綽,在那裡交口接耳。”這裡的“萋萋綽綽”則指低聲交談。

白居易憑藉這首應試的習作,16歲在長安打響了名號,一夜成名

背景:

此詩藉著詠物(古原草),闡述送別友人的依依離情。詩中茂盛的野草引喻對友人深厚的情誼和濃烈的離別之情。古時以草借喻離情的詩歌頗多,唐詩如王維的《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五代詞如李煜的《清平樂,別來春半》: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白居易詩風平易近人,強調詩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認為內容最為重要,應該以情為主。

說到“情”字,白居易早年有位美麗聰慧的戀人名叫“湘靈”,因為古人講究門當戶對,礙於門第和禮制,最後有情人無法終成眷屬。然而初戀永遠最美,失去才懂珍惜,就因為這份得不到的感情缺憾,讓他有了創作的動力寫下《寄湘靈》《長相思》《感秋寄遠》等多篇悽婉動人的情詩。尤其是後人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更出自他的不朽佳作《長恨歌》。他把戀情寫得如此纏綿悱惻,應該是融人了他個人的生命體驗和感情經歷所致。

白居易憑藉這首應試的習作,16歲在長安打響了名號,一夜成名

賞析:

1,破題寫景

第一、二句說在一望無際的高原上野草多麼茂盛,前年枯萎後春季又再生長,歷經四季時序的變換更替。“離離原上草”一句破題,“離離”指紛披繁茂的樣子,用來形容春草的多且廣。藉著繁茂的春草強調生命力的旺盛,也為後面的句子開啟思路。第二句“一歲一枯榮”,重點在於“榮字。因為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天生長,秋天枯槁,用“枯榮”詞恰可為下文營造詩境。

2,以草寓情

第三、四句是後人耳熟能詳的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前面“枯榮”二字的引申,說野火無法燒絕草的生命而在春風送暖之際,它會再度成長。這斬鋤不絕的生命力正是強調再生的力量。只要在地底下殘存著鬚根,就算地面上野火燎原,來年春風化雨之際,眾草依舊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生長,鋪蓋整個大地。據傳顧況大為讚賞這兩句認為它不僅展現了野草永生不息的頑強,闡明大自然四時環變化的定律,同時也象徵人在逆境中應不畏挫折、勇敢抵抗、努力奮發的精神。

白居易憑藉這首應試的習作,16歲在長安打響了名號,一夜成名

3,離別場景

第五、六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說無邊無際的野草散發一股香氣,浸染著古老的道路;日光和煦映照著碧草,反射出翠綠,連接整座荒城。這兩句呈現出嗅覺和視覺的具體情境。“侵”“接”二字延續著前面的“又生”,再一次強調野草無限地蔓延。第三、四句大自然的常綠景緻與第五、六句人事的更迭替換,塑造了景物依舊、人事全非的對比,增添許多淒涼孤寂。而“古道”“荒城”也緊扣著題目“古原”,營造出離情依依的氛圍,為友朋送別的場景做了安排

4,惆悵寄情

第七、八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說此時此刻,在芳草綿延的高地裡送朋友遠去,別離的傷感惆悵和不捨之情,就像這茂盛的春草連綿天際。這裡引用了《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將自己對友人抽象的深厚感情,藉著春草茂盛的具體意象傳達出來。如此意境深遠的描寫,難怪能讓顧況大加讚賞。姑且不論張固《幽閒鼓吹》的記載是真是假,這首詩至今仍被我們流傳吟誦,可見詩的高妙。

白居易憑藉這首應試的習作,16歲在長安打響了名號,一夜成名

白居易還有一首餞別友人的五言律詩《西河雨夜送客》,通過雨夜送別的景物描寫,抒發依依不捨的離情:

雲黑雨翛翛,江昏水暗流。

有風催解纜,無月伴登樓。

酒罷無多興,帆開不少留。

唯看一點火,遙認是行舟。

“翛”音xiao,猶如“瀟瀟”,指雨聲。詩人看著友人登船後爬上高樓,在昏暗不明的黑夜江邊,發現“一點火漸行漸遠,猜想這是朋友船上的燈火。在這個倉促短暫的離別場景裡,帶出了詩人潛藏壓抑、久久難平的惆悵情緒。

我是王老師,每天解讀經典唐詩。歡迎右上角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參考資料:

《賦得古原草送別》

《幽閒鼓吹》

《詩經·王風·黍離》

《郭處士擊甌歌》

《尚書大傳·書序傳》

《楚辭·招隱士》

《野叟曝言》

《長恨歌》

《送別》

《清平樂,別來春半》

《西河雨夜送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