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美原油期貨首次“賠錢”賣,但這還不是最糟的

位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庫欣地區的儲油罐。(圖源:路透社)

當地時間4月20日,美國WTI期貨5月原油價格創造了歷史級低價:美油當日收盤價格為-37.63美元/桶,史上首次收於負值,單日跌幅逾300%。這意味著,交易者情願“貼錢”也要將持有的石油期貨合約轉手。

這場看似不可能的交易之所以會發生,根本原因還在於疫情期間國際原油供大於求的現狀。全球抗疫“大封鎖”限制了人們的出行,各地相繼出現停產停工,導致石油消費大幅萎靡。而在3月OPEC+減產協議破局後,沙特方面宣佈4月起日產量增至超1200萬桶,掀起石油價格戰,進一步加劇了全球原油供需失衡。儘管4月13日OPEC+達成首階段每日減產970萬桶原油的協議,但根據國際能源署(EIA)預測,全球石油需求或將每日減少2000萬桶,相較之下減產協議的力度不夠強勢。澳大利亞外匯交易公司Axicorp全球市場戰略主任史蒂芬·因內斯此前表示:“市場很快就會意識到,現有的OPEC+減產協議將不足以平衡原油市場。”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許勤華認為,現在關鍵是要觀察美國疫情何時結束,如果“大封鎖”持續,就不只是期貨市場的強烈反應了,6月油價暴跌或將發生在現貨市場。

近期每桶20美元左右的油價對於生產成本較高的美國頁岩油企業已是重負,如果現貨市場進一步走下坡路,美國大量石油企業將面臨破產。據能源調查公司Rystad Energy的調查,至2021年底,20美元油價將導致533家石油勘探與生產公司申請破產,如果油價繼續下探至10美元,將有1100家企業破產,屆時美國將失去更多國際能源市場份額。

石油期貨市場出現大規模震盪,還將挫傷市場對能源產業的信心,導致股市整體下跌。事實上,20日當天美股道瓊斯指數跌2.44%,納斯達克指數跌1.03%,標普500指數跌1.79%,石油期貨萎靡的連帶效應已初步顯現。2020年以來,標普500指數中的能源行業下跌逾40%,尤其加大了能源公司的融資難度,恐怕會把這些公司逼上絕路。

當這場空前的石油期貨價格大暴跌引發多米諾效應,將美股、能源等市場一併拉下水後,美國經濟想要恢復元氣恐怕難上加難。(海外網評論員 任天擇)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責編:任天擇、毛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