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市場導向的新能源車還需技術“補鈣”

“新基建”除了極大激發市場活力外,也促進了充電樁行業本身的技術升級。未來,充電樁將與通信、雲計算、智能電網、車聯網等多種技術進行有機融合。基於5G的深度應用,充電樁作為智能數據設備,互聯互通、高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將會進一步加強。程鴻鶴/攝


迴歸市場導向的新能源車還需技術“補鈣”

面對從北京到遼寧錦州的500多公里旅途,剛剛買了一輛新能源純電動車的丁顏心裡打起了鼓。高速公路服務區內充電樁的數量夠不夠多,各個路段分佈均不均勻?這些問題讓她對能否自駕回家抱有一絲疑慮。

“京哈高速上,北京到河北路段,充電樁還比較多。但是在遼寧段,充電樁就變得非常少。現在新能源車普及了,總有像跨省自駕這樣的遠途出行,充電樁建設還是應該儘快跟上。”為了防止在路上“趴窩”,考慮再三,丁顏還是放棄了開新能源車出遠門的想法。在多年的技術進步和政策扶植下,新能源汽車在駕駛體驗、城市限行政策以及使用成本等方面已經佔有明顯優勢。但要與燃油車全面較量,新能源車需要解決的痛點還有不少。

如今,全球汽車工業都在面臨節能環保這個時代課題,中國汽車產業也不例外。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補貼政策的調整,新能源車未來將從政策的單輪驅動,轉向“政策+市場”的雙輪驅動模式。因此,真正打造新能源車的核心競爭力,讓新能源車的發展迴歸“市場導向”,是建立新能源汽車健康生態的必由之路。

新能源車距離“形成替代優勢”還差幾步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9.6萬輛和48.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1.7%和32.8%。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8萬輛和37.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5.0%和34.3%;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6萬輛和10.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7.4%和26.4%。

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從目前發展態勢來看,預計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全年銷量為110萬輛。有分析認為,與2019年銷量相比,新能源汽車銷量進一步下滑已成定局。

“我們判斷,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主要是由於補貼退坡帶來的。”在“2020中國汽車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經濟諮詢中心副主任李偉利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的原因。

據他分析,按照新能源汽車2019年終端上牌數據約100萬輛車來測算,受政策因素影響銷售的商用車佔14萬多輛;而在86萬輛新能源乘用車中,營運車輛40萬輛,“基本上也是政策因素所帶來的”。

李偉利表示,新能源車目前仍然處於政策驅動為主的階段,市場化程度依然比較低。他進一步分析指出,因為政策市場有規模上限,新能源汽車要想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必須依靠非政策性市場。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發展處副處長馬春生看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正處於“黎明前的黑暗”。在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影響背後,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競爭中沒有形成替代性優勢,這是新能源市場銷量下行的核心原因。

“在產品端,新能源汽車的整車成本還是偏高。在使用環境上,充電設施等配套設施以及優惠政策還不完善。”馬春生直言,“同時,很多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安全性以及二手車殘值仍有擔憂。”

有業內人士分析,如何通過讓用戶實際體驗、直接感受的方式,利用產品突出的便利性優勢,培養個人用戶對新能源車的使用習慣,成為新能源車發展必須解決的“阿喀琉斯之踵”。

不久前,蔚來推出的電池租用服務 BaaS (Battery as a Service)正反映了這一思路。據悉,如果消費者選擇BaaS模式購買蔚來全系車型,在購車時不需購買電池包,根據自身實際使用需求選擇租用不同容量的電池包,按月支付服務費。


迴歸市場導向的新能源車還需技術“補鈣”

消費者需要“更聰明一點兒”的充電樁

給自己的新能源車找充電樁,是一度讓李若一感到頭疼的問題。

“在城市裡打開地圖軟件查詢,充電樁的數量倒是不少。但在實際找樁充電過程中,一些平臺的充電樁並不互聯,充電時間和價格也不一樣,有時價格甚至差了好幾倍。”李若一扳著指頭向記者吐槽說,有時候,還會遇到燃油車佔用充電樁車位的情況。

事實上,對於不少新能源汽車的車主來說,“里程焦慮”一直是懸而未解的難題,而“充電基礎設施不足”則被普遍認為是導致“里程焦慮”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佈的數據,截至2019年12月,我國充電樁保有量達到121.9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51.6萬個,私人充電樁70.3萬個,車樁比約為3.4∶1,仍遠遠低於《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規劃的1∶1。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樁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我國充電樁行業主要面臨充電速度慢、找樁難、壞樁率高以及標準不統一等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我國充電樁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有評論認為,“充電樁既要‘裝得上’,也要‘用得好’,充電模式改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創科技e充網常務副總經理李健分析,經過了2014-2015年的起步階段和2016-2018年的發展階段,如今,充電樁行業進入了智能化與精細化管理階段。

“對於新基建下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最為重要的無疑是大數據技術與智能化的應用問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自興起以來,服務能力的不足問題,一直飽受用戶的詬病,以新技術帶動充電樁發展,是時下行業的統一追求。”李健表示。 

事實上,充電樁正迎來發展風口。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充電樁第一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蔡榮華在發佈會上表示,從行業協會摸底調查的情況來看,預計今年全年能夠完成投資100億元左右,新增公共樁大概20萬個左右,新增私人樁大概能超過40萬個,公共充電站達到4.8萬座。

蔡榮華強調,在繼續加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同時,國家還將引導相關方聯合起來開展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加強新型充電技術研發,提高充電服務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現如今的充電場站運營不該僅被視為管理充電設備,而是包含充電、放電、儲能、微網、管理、支付等多個環節的充電網絡的運營。”在李健看來,未來,充電樁要做到“充電網、車聯網、能源網”的三網融合,打通數據壁壘,實現互聯互通,“而這些也正是新基建對於充電樁的要求”。 

據他透露,目前,北京、上海、昆明、廣州、山東等地方政府在充電樁相關政策中明確對充電樁運營有著細緻的要求,紛紛採用政府級平臺對行業進行管理,要求企業接入充電設施管理平臺。

李健以e充網承接建設並運營的“北京市公用充電設施數據信息服務平臺”舉例,“該平臺採用大數據手段對數據深度採集、計算和分析,幫助政府和個人用戶更好地瞭解城市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情況,實現由原本單一的充電設備進化為智慧終端,從而服務城市、服務個人。”

隨著新能源汽車充電行業不斷的發展,在充電場站的運營管理中,大、中、小規模的運營企業都面臨著場站智能化管理、多品牌資產管理的效率待提高、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場站安全預警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e充網的充電SaaS雲平臺,支持場站硬件快速接入平臺納入管理。充電SaaS雲平臺十大基礎運營模塊可幫助場站提高管理手段和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促進站樁管理運營的智能化進程。

為新的運營企業提供建站規劃

這個是e充網利用行業數據積澱、大數據能力,應用大數據算法,從企業選址開始到整站的建設方案及後期運營建議,提供一套的算法數據支撐。

其實在城市內充電樁供需匹配,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這個也是造成車主歷程焦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實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科學的手段對整個地區進行分析,根據一個城市內不同區域的充電冷熱情況,作出合理的建站規劃。能夠匹配到未來需求是最合理的情況。

e充網結合地區充電設施建設實際,基於車樁數據建立充電服務能力、充電需求、充電代價及服務半徑的計算模型,結合車流量、充電樁功率、利用率、人口密度等多維度數據指標,通過大數據算法研究,對算法模型進行多種試驗、修正,最終為地區形成車樁融合數據的綜合規劃方案,幫助實現運營企業利益最大化、用戶充電便利化。

e充網在建樁規劃中使用的算法採用多源數據融合的方式,不僅針對電動汽車的充電特性進行研究,同時考慮現有充電站的使用情況,通過建設規劃算法,能夠實現在有限充電站建設規劃投資條件下,儘可能找到最優站點。不僅用戶充電更加方便,同時也讓整體充電站使用率提高,充電站運營商實現盈利,這樣才能使得整個電動汽車行業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毫無疑問的是,新能源汽車想要真正實現普及,需要突破的瓶頸還有不少。但令人欣喜的是,在“新基建”的助推下,新能源汽車正迎來集中“補鈣”的機會。人們有理由相信,從產品到政策再到服務,從用戶需求出發,迴歸市場導向的新能源車終會迎來雨過天晴的那一天。

內容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