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

每天進出小區、辦公樓、超市等地

都要測量體溫

會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在36℃多

很多人就有點納悶了

小時候生物課上明明講過

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

但為什麼現在

大部分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無獨有偶,就在兩個月前的1月7日,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 · 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剛剛發佈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01

37℃已經成為歷史

體溫下降並非好事


1851 年,一位名叫卡爾 · 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德國內科醫生,收集了25000 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體溫為37 ℃,這種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但是,近年來,許多科學家認為人類體溫在不斷下降,37℃已經成為歷史。

很多朋友都知道,蝙蝠免疫系統強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體溫能保持較高的40℃。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這麼看的話,蝙蝠的免疫力大概比人類高几百倍——怪不得蝙蝠百毒不侵,還不會得癌症......


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02

為什麼體溫降低,

免疫力也會隨之降低呢?


眾所周知,體溫是和基礎代謝率掛鉤的,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體溫過低,可能意味著代謝不好

人體有大約60萬億個細胞,血液的任務就是向這60萬億個細胞輸送營養和氧氣,並帶走二氧化碳等廢物。血液中的白細胞具有免疫功能,白細胞可以識別體內的異物,並做出相應的免疫應答。


體溫高時,血流速度快,白細胞就能更加迅速地發現體內異常,把病原體扼殺在搖籃裡。反之,基礎代謝率低,體溫下降,血液流速放緩,白細胞的工作效率也隨之變低。

慢慢悠悠的白細胞很難在第一時間發現異物,即使發現異物了,也很難迅速召集其他白細胞來消滅異物,導致機體容易感染病毒和細菌,引發疾病。


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此外,白細胞不僅能抵禦外部病毒和細菌的攻擊,還能監測到體內的癌細胞,及時把癌變細胞殺死。

其實,即使是健康人,每天體內也會產生約5000個癌細胞。如果其中一個躲過了免疫系統的監視,倖存下來,很快就會1變2、2變4、4變8......最終演化成腫瘤。

據科學家推算,如果體溫下降1℃,免疫力降低30%,則每天免疫系統可能會漏掉近1500個癌細胞,任其瘋狂繁殖

可以看出,良好的免疫系統,對外可以快速識別和清除病原體,對內可以及時監測並殺死癌細胞。但是,如果體溫降低,免疫系統反應遲鈍、消極怠工,病毒、細菌、癌細胞就都有了可乘之機。


03

現代人類的體溫為什麼會降低呢?


1、最主要的原因——缺乏運動


科學家分析,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近20年的下降幅度尤其大,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在離我們並不遙遠的50年前,人們每天都要做很多運動:


農村的人要種莊稼或者放牧,即使是城市人群,也會每天手洗衣服、自己做飯、清掃房間;大家出門會優先考慮步行或自行車,閒暇時靠戶外運動打發時間。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好像越來越“懶”了——

吃飯靠外賣,出門就打車,洗衣服有洗衣機,洗碗有洗碗機,掃地有機器人,隨時可以躺在床上打遊戲,男生打籃球、女生踢毽子的校園場景一去不復返。


基礎代謝與任何外在活動無關,是一個人什麼都不幹的時候的自然消耗,而肌肉是人體內最大的發熱器官。較少的肌肉,意味著較低的體溫和較低的基礎代謝。一個肌肉含量高的人,即使什麼也不做也仍然在消耗能量。現代人運動量的減少,導致肌肉含量普遍降低。

基礎代謝下降,能量消耗就會減少,內臟脂肪就會增加。而內臟脂肪組織會分泌出超過20種不良激素(或者脂肪細胞因子),會引起血管炎,還會削弱胰島素的功能,從而導致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


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2、無處不在的空調,使體溫調節中樞不再敏感


專家認為,除了肌肉質量下降外,空調導致的出汗困難也是現代人體溫下降的一大原因。人們長期在空調屋工作和生活,大腦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失去了接收刺激的機會,久而久之,體溫調節中樞將對外界溫度不再敏感,從而導致體溫降低。


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3、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皮質醇過量分泌導致肌肉分解


此外,越來越複雜的人際關係、財務問題和家庭問題等生活壓力,也和體溫降低有關。在壓力狀態下,人體處於應激狀態,身體會分泌一種叫“皮質醇”的激素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但是,皮質醇是一種分解代謝激素,不僅會分解肌肉,還會促進脂肪儲存,優先把脂肪存儲於內臟。生活壓力導致皮質醇長期過量分泌,一邊分解肌肉,一邊儲存脂肪,基礎代謝率一降再降,體溫也就隨之降低。


04

人體溫度在降低,地球溫度卻在升高


今年二月份,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發表演講說,南極溫度今年創下了新的記錄,在南極附近的西摩島測得溫度高達20.75℃的高溫。南極科考站裡第一次開啟冷空調。這次高溫,最嚴重的後果是造成冰川大面積融化。冰川大面積融化,又將加速地球溫度的升高。


根據一家外媒發佈的消息:

NASA的地球觀測衛星

日前發佈了2張南極鷹島圖片。

一張拍攝於2月4日,另一張攝於2月13日。

從圖中可以看到才短短9天,

冰雪大面積融化。


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而在中國的新疆,這幾年又不時冒出斷流多年的河流重新恢復清澈的流水,乾涸多年的胡泊又重新出現美麗湖面的報道。其實這都不是什麼好事,因為這些並不是大自然的降水,而是來源於冰川的融化。億萬年來,這些冰川為地球固定了25%的淡水,但現在卻在慢慢消失。


而我們惠州,則沒有見過下雪,只下過零星的冰沙。那麼,惠州歷史上是不是不下雪呢?並不是。據《惠州志》記載:


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博羅縣下雪,地上積雪尺許。

1869年,清同治八年,龍門縣連日大雪。

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博羅連日大雪,屋簷滴水結冰,龍門大雪。


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一百年前的惠州,下雪不僅頻繁,雪量還很大。


自2019年9月到現在,惠州不但沒下雪,也沒怎麼下過雨,也沒有出現真正的低溫天。


我們應該能真切的感受到,地球變暖加速了!地球溫度上升,將導致一系列不利於人類生存的後果。冰川融化、海水倒灌、淡水鹹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災害天氣頻發、人類抵抗力下降、SARS、埃博拉、H7N9、新冠肺炎……


小結

地球溫度升高,人類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意味著我們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


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調節日常飲食、加強體育鍛煉、不濫用空調、放鬆心態緩解壓力等方式,從一點一滴的小細節中,適當提升體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