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到底多牛

王陽明到底多牛華夏曆史上有三個人用兵最強:毛主席、諸葛亮、王陽明。

歷史上誰可以做到,立功、立言、立德,只有:孔子、王陽明和半個曾國藩。

幾百年來誰能把學識表現的最完美,那麼只有兩個人:王陽明、曾國藩。

1905年,被日本稱為軍神的東鄉平八郎,大勝俄國艦隊,日本天皇為他舉辦慶功宴時,只見東鄉平八郎掛著一個腰牌,上面寫著:一生俯首拜陽明。

1917,24歲的毛主席在看完王陽明的心學後,感慨萬千,寫下了《心之力》,他的老師在看完這篇文章後驚歎其文章的氣魄,在原來的100基礎上又加上5分。

與此同年,一名叫“蔣志清”的男子,深思看陽明格言,突然頓悟,全身一震。遂將“志清”改名為“中正”。而“中正”一詞正是出自王陽明心學中的“大中至正”。

王陽明何許人也,為何讓歷史上眾多名人對他的心學趨之若鶩?

王守仁,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省寧波餘姚人士。因曾住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世人稱之陽明先生。

王陽明精通儒學、道學、佛學,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及軍事家。

1472年,浙江餘姚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出生了一個孩子,叫王雲。王雲聰明伶俐,但四歲還不會說話。有天,他在外玩耍是碰到一個和尚,和尚摸了他的頭後,嘆道:“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王雲父親知道這事後,琢磨了一下,便將他的名字改成:王守仁。神奇的是,改了名字後的王守仁,沒過多久就會開開口說話了。

12歲時,在課堂上,王陽明問教書先生:“人生何謂第一等事?”先生回答:“像你父親一樣登科及第。”王陽明道:“恐怕這不是我想要的。”先生反問:“那你覺得什麼才是人生第一等事?”王陽明說:“做聖賢!”王陽明父親聽到此後後拍案而起道:“狂妄至極。”

15歲那邊,王陽明隨他父親去了關外,領略了草原和大漠的風光,回家後把自己關在屋裡。過了幾天,他拿著奏疏對他父親說:“我已經寫好了平安策,你轉交給皇上,我願意出關,征討韃靼”王華聽後直接把奏疏一扔:“無知之極,狂妄之極。”

王華覺得自己的兒子有點走火入魔,便想著給他娶妻改改性子,就讓他去江西結婚。結果王陽明結婚前一天閒逛,碰到一個道士,聊著起勁把結婚的事給忘了,這件事傳遍了整個南昌,民眾驚呼:“真乃一異人也。”

1489年,王陽明待著妻子回老家,路過廣信時便去拜訪理學家婁諒:“如何才能成為聖賢?”婁諒道:“朱聖人書中自有答案。”

朱熹作為孔子的第二個聖人,他的思想在那個年代被視為“天下真理”,於是王陽明便埋頭苦讀朱熹的《四書集註》。朱熹一生所追求的東西叫做“道”,洞悉天下萬物,瞭解世間一切規律總和,“格物自知”,就是不停的琢磨事物,與其親密接觸,日久天長就能明白其中包含的“理”。

21歲那年,王陽明讀完聖人著作後,便邀請朋友在家裡“格竹”,希望通過竹子能參悟世間萬物的規律。在格了七天七夜後他和他得朋友全都暈倒了。醒來後的王陽明對聖人的學說,頭一次產生了懷疑。這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典故“守仁格竹”。

有一次,他去杭州虎跑寺遊玩時,見到以僧人打坐,聽聞他已三年不視不言。王陽明對和尚大喝一生道:“你終日坐在這裡,說著什麼看著什麼?”,不知是什麼觸動了和尚,竟然睜開眼“啊呀”了一聲。王陽明盯著他問:“家裡可還有人?”和尚答道:“還有老母親”,王陽明問:“想她嗎?”,和尚良久後滿臉羞愧地說:“怎能不想啊。”。

這次的對話,讓王陽明陷入的深思,朱熹把時間萬物分成兩分,一份是“理”,一份是“欲”。他認為“理”存在於世界萬物中,但理的最大的敵人就是欲,所以想要存“天理”,就必須去“人慾”。而王陽明覺得朱聖人的學說有誤,他認為人的慾望是永遠存在於天地間,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泯滅,所以朱聖人的學說不符合人性。

這兩件事對王陽明的打擊很大,讓他對做聖賢的想法慢慢的破滅。從此以後他只沉迷於五件事:“任俠、騎射、詞章、神仙、佛學。”

1499年,28歲的王陽明考中進士,當上了刑部雲南一個正六品的官。在官場歲月裡,他因得罪太監劉瑾,被貶去貴州龍場當驛丞,在一次躲過劉瑾的追殺後。王陽明無路可去,只能棲息在山東。從此後對功名利祿不再追求,自己鑿了一副石槨,有一心等死。

某一天夜裡,一聲大笑傳出山洞,隨後王陽明狂奔而出,大叫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

王陽明悟得“道”,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本心”,既我們各種各樣的生命活動,如感知外物、分辨善惡、判斷推理。王聖人說“道”本就在我們心中,不必刻意的去追求生命,“吾心即是道”,就是聖人之道。

從此一門偉大的哲學“心學”就此誕生。

王陽明“心學”的偉大我想很多人都想不到,在經過明清兩代後傳到了日本。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日本的崛起跟心學息息相關。日本能夠於歐美分庭抗禮得益於明治維新,而明治維新的重要推手竟然是王陽明的心學。

章太炎說:“日本維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

梁啟超說:“日本維新之治,心學之為用也”

蔣介石說:“華夏於日本的差距就在於一個王陽明。”

王陽明的心學對日本的影響之深,竟成為日本戰後迅速崛起的神器。日本的稻盛和夫、三菱集團的創始人巖崎彌太郎、國立銀行創始人澀澤榮一、早稻田創始人、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等,數不盡的日本的政治家、企業家皆對王陽明的心學奉若神明。

某一天,王陽明和朋友遊玩,朋友指著岩石上的一朵花問:“你說天下一切都在人的心中,但這花開花落,與我何關?”

王陽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於你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皆在你心中,如此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王陽明厲害之處,不管在哲學上、思想上還是軍事上。他在指揮戰鬥時,從不安常理出牌,他的原則就是不管用什麼方法,能打倒敵人就行。與他對戰的敵人,最是苦不堪言。

王陽明的一生,立功、立德、立言,執行“知行合一”,聖人的一切舉止皆是我後人的楷模,他的“心學”影響的不止是華夏百姓,更是波及到世界各地。

這才是他厲害、偉大的地方

創建於2019.1.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